第48章 聽牆角(1) 十年?我再度回頭看向盧雨烈的方向。若真忘卻,對她而言太過冒險,畢竟再學之下,她的技藝能否超過今日很不好說。 ①《十面埋伏》具體追溯年限可至隋唐,也有一說是出於公元十五世紀左右,若真如此,這裡為了文的安排,略作提前,諸位不要拍磚。 大業二年(606年),春節。 父親從前線寄來家書,說戰事取得勝利,楊諒已然伏法,待處理好太原的事後,不日即將歸來。 這一年,家中因為少了父親和大哥,總顯得極是冷清。但自從收到父親的信,母親和豔姬都高興的做著準備,以迎接父親和大哥的歸來。 自從春節過後,李世民也不怎麽來長孫府了,從冰巧、杜如晦等人的口中我得知,這段時日,李世民往越王府去得極多。一來是因了楊曼青的母親年前過世,李淵和楊素是同袍,他帶著李世民前往越王府吊唁很是自然。二來,聽聞楊曼青這段時日‘發明’了許多小玩意惹得李世民很是好奇,另外也不知她從哪裡得到許多古人的‘飛白體’臨摹草帖,惹得大愛‘飛白體’的李世民不時前往…… 據房玄齡所言:飛白體是書法家蔡邕受了修鴻都門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啟發而創造的。筆畫中絲絲露白,像枯筆所寫,形成‘飛白’,多用於行書、草書,韻律感極強。 不管楊曼青發明了什麽‘未卜先知’的小玩意,也不管楊曼青是如何用‘飛白體’玩釣魚的遊戲……因了李世民對她感了興趣,我卻是僥幸起來,甚至還有些沾沾自喜! 房玄齡寫得一手上好的簪花小楷,自然而然我所寫的亦是簪花小楷。說起這簪花小楷,它可是大有來頭,是東晉非常有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獨創,衛夫人是書聖王羲之的師傅。這樣算起來……我看著在我身邊寫行書的杜如晦,他的行書字體模仿王羲之的字體十足,似乎我比他高了一輩……想到這裡,我眉心一跳。 “觀音婢,觀音婢。” 長久沒來長孫府的李世民已是一路興匆匆的跑了進來。 慢慢長大了的他再也擋不住那渾然天生的清貴之氣,笑起來眉目如畫、風神俊秀。但冷起眼來仍舊是幾年前那個斜睨天下的孩子,一股淡淡的戾氣迫得你不敢深看他的眼睛。 緊跟在李世民身後的是楊曼青。今天的楊曼青穿著一身淡紫色的衣衫,站在一襲白衣的李世民身邊,猶若凌波仙子,他們二人……還真相配! “房先生好!咦,如晦,你怎麽又在這裡?你不去太學了?” “隻許你逃課,我就不能逃課?你以為我和無忌、安業一般不敢?那個老夫子天天似催眠似的,還不如房先生教得好呢。還不如到房先生這裡來旁聽受教。” 瞅眼間,只見房玄齡稍有得意之色的挑眉一笑,哪裡有未來宰相的半分穩重之態? 不再多說,李世民十分欣喜的將手中抓著的雪紙鋪到杜如晦的面前,“來,看看,前些時你還說曼青的字寫得不好,今天再看看,是不是骨氣豐勻、方圓妙絕?” 杜如晦隻好放下手中的筆,拿起楊曼青的作品細細的看起來,說道:“比上一次有漲進。可惜,仍舊有欠缺。” 聞言,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著杜如晦,“欠缺在哪裡?” “這副字的線條圓潤流暢不假,只可惜手腕無力,感覺這些字都飄浮在了紙上。再細看,這副字一味的求的是字形、字體,倒少了許多的字骨。”說著話,杜如晦抬起眼打量了咬紅了唇的楊曼青一眼,笑道:“郡主也勿需生氣,如晦是實話實說。郡主練習小篆,想必應該知道小篆所求的是端莊穩重,所以說……這字,還待磨礪。” “如晦所言甚是,曼青領教了。” 眼見著楊曼青斂衽作福,杜如晦似覺不忍,又讚賞說道:“其實依郡主現在這年紀寫得這手字已十分難得了。只是郡主如果真喜歡書法的話,現在就得注重字骨了,否則以後在書法上終難得有造詣。來,你看看,觀音婢現在的字雖然不夠疏密勻停,但布局錯落有致,清雅秀麗之中透著一種瘦健的俊美,我敢保證,再過兩年,觀音婢的手腕有力氣了,一定會寫出讓世人驚歎的簪花小楷,到時候,保不準還有人來索字呢。” 我可以清楚的感覺到楊曼青眼中有一絲冷光一閃即逝,我急忙裝作沒看見,湊近杜如晦身邊假裝看楊曼青的書法。 “當然了,這可是我教的學生。”一直在旁邊看著我們的房玄齡得意之色一直未減分毫,他拿過楊曼青的書法,‘嗯’了一聲說道:“如晦所言甚是。”接著,他又抓過李世民手中另外一份書法,“這是你寫的?” 見李世民點頭。房玄齡又仔細看了看,“尚可。” “請房先生賜教。” “世民,一如如晦方才所言,如果你想在飛白體上有造詣的話,現在可不能只顧形而不顧及神。你看看,你寫的這個字,雖然佔盡飛白體的要領,但……你告訴我,你寫字的時候看到了什麽?” “看到什麽?”李世民不解的看著房玄齡,搖了搖頭,“不懂。難道先生看到的不只是筆和紙嗎?” “在寫飛白體的時候,你的眼看到的也許只有筆和紙,但你的心要看得到劃過蒼穹的流星,縱過懸崖的瀑布,滾過織布機的細線,還有……”說著,房玄齡呶嘴一笑,一隻手擺了擺手中的雪紙,另外一隻手卻是摸著我的頭髮說道:“還要看得到觀音婢隨風飄動的秀發。” 我故做窘態低下頭,無意間瞟見楊曼青捏起的小拳頭,顯見得她在極度的忍耐了。只聽房玄齡繼續說道:“總而言之,你心中要看得到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風景,如此一來,你的飛白體就會若那風景般美麗、令人陶醉。只要令人陶醉了,字骨就顯現出來了。” 李世民似有所悟,將房玄齡手中的書法抓過來撕掉,“先生所言,世民一定牢記。” 其實,我對房玄齡的這番‘美景’言論一直有些耿耿於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