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泰從武都郡購買到了大量的糧食,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了,而冀縣以及周邊的糧食價格,也已經漲到了一個聳人聽聞的地步。 如果再等下去的話,說不定什麽時候,有人開始帶頭拋售,價格就會大幅度回落了,畢竟,再過幾個月,秋糧就下來了。 雖然不至於虧本,但能多賺點錢,也總是好的。 於是,在李泰的建議下,為了能徹底的壓下糧價,為了防止有人收購他拋售的粟米,在這三個縣,采取了限購的方式,每人每天只能買5升,而且價格不要落的太快,要一點點的落。 這樣一來,李泰可以多賺一點錢的同時,也確實能攪擾各大糧商的恐慌情緒,帶動市面上的糧食價格。 一開始,沒人跟著拋售糧食,但是這幫子糧商撐了一個月,就再也沉不住氣了,開始跟著李泰慢慢的拋售了起來。 這時候,李泰立刻提高了限購的數量,加快了拋售的步伐,終於,糧價開始以較大幅度回落,市面上的糧食也多了起來。 畢竟,羌人是去年年底才開始叛亂的,這麽多年,這幫糧商很是攢了些糧食的,雖然今年遭了兵災,但他們只要肯拿出家底來,糧食還是夠用的。 逐漸的,糧價從最初的1200錢一石,慢慢的變成了1000錢一石,然後變成了800錢一石,最終糧食價格穩定在了600錢一石,估計到了秋收以後,價格能回落到500錢每石。 蓋勳不但很欣賞李泰的仁義,還很佩服他的商業操作手法,簡直就是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決了整個冀縣官員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很快,蓋勳跟刺史楊雍,聯名為李泰保奏武都郡都尉一職,並詳細描述了他的功績,盛讚李泰大仁大義,救活了無數的百姓。 不知道是因為有蓋勳和楊雍的聯名保奏,還是因為武都郡一職,實在是塊雞肋,李泰的武都郡都尉一職,很快就獲得了朝廷的準許。 可問題是,,按照朝廷的規定,這種太守、刺史都沒有權利免職的高官,上任之前,需要到京都洛陽,拜見皇帝陛下後,獲得陛下的親自任命。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把買官錢交到陛下的私庫裡去。 比兩千石雖然是最低級的高官,可這也是個踏入高官階層的大門檻。 入了這個門檻,將來也許李泰將來能得到更高的職位,而入不了這個門檻,他這一輩子,就只能在千石的職位上打滾了。 於是,李泰帶著馮虎、周武,每人帶一隊人,化裝成商旅,盡可能的走小道,攜帶著大量黃金趕往洛陽。 之所以帶這麽多人,一方面是因為黃巾叛亂平定還不算太久,不少散兵遊勇落草為寇,沿途打劫商旅。 另一方面是因為涼州叛軍就在美陽附近跟朝廷大軍對峙,多點人保護,可以以防萬一。 李泰來到這個世界,雖然身體也經過了相當程度的鍛煉,可跟這個時代從小練習家傳武藝的那些人比,差得很遠,這點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帶上馮虎和周武,也是有心想讓自己的這兩個猛將胚子,有機會的話,跟這個時代的武人較量一下,看看他們的水準。 京都洛陽。 大氣恢宏的皇宮裡,皇帝劉宏剛剛寵幸完身邊的宮女,在床上懶洋洋的躺著,無聊的說:“阿父,最近京城內有沒有什麽好玩的事啊!” 在一旁伺候的宦官張讓,立刻堆起了滿臉的笑容,諂媚的說:“陛下,最近這京城內,好玩的事情,奴才沒有留意,但好玩的人,倒是有一個。” 聽到這話,劉宏立刻來了精神,驚喜的問:“哦,是什麽人?是誰?” “陛下還記得嗎?前一陣子,涼州刺史楊雍和漢陽郡太守蓋勳,聯名保奏一個年輕人,擔任武都郡郡都尉一職?”張讓微笑著提醒。 皇帝劉宏眨了眨眼,想了好一會兒,忽然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哦,我想起來了,當初楊雍和蓋勳聯名保奏,我還以為是個什麽人物,後來讓你一查,發現居然是個寒門暴發戶,呵呵!” 張讓也一臉無奈的說:“可不是怎的,刺史和郡守聯名保奏,年紀又那麽小,奴才也以為涼州出來個什麽不世出的人物,後來一查才發現,他一個寒門,不知怎麽鑽營,得了一個縣尉之職。 後來陰差陽錯之下,因率兵馳援冀縣有功,被刺史左昌封了個別部司馬加西縣都尉,然後又因開倉放糧,被涼州刺史楊雍和漢陽郡郡守蓋勳聯名保舉,看樣子,這小子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暴發戶。” “哎,你也不能這麽說,他可是咱們的好主顧,這年頭,能把武都郡的官職賣出去不容易,你可不能把他給嚇跑了!”劉宏則笑嘻嘻的說。 張讓見皇帝劉宏心情不錯,也玩笑似得說:“那倒是,奴才覺得寒門子弟比世家子弟好用,他們得官不易,沒那麽多臭脾氣,不會拒絕朝廷征辟,沽名釣譽。” “唉,孤這個皇帝當得,真還不如平民百姓過得舒坦!” 張讓見皇帝劉宏的心情似乎由晴轉陰,於是賠笑試探著問:“陛下,既然陛下這幾天覺得憋悶,不如奴才創造個機會,陛下親自逗逗他?說不定還能從這個鄉巴佬手裡,訛出一筆錢來。” 這話頓時讓劉宏來了興趣,忍不住問:“怎麽逗?怎麽訛?” 於是,張讓在劉宏的耳朵邊,悄悄的說了半天,聽的劉宏滿意的直點頭。 周武和大多數人留在了洛陽城外,李泰隻帶了馮虎和1個伍的士兵,總共7個人,進入了洛陽城。 畢竟,他的那些手下都是手持武器的軍人,雖然現在是亂世,可他們的身份和武器還是很敏感的。 在洛陽城內呆了幾日,李泰終於獲得了覲見皇帝陛下的機會。 一個小宦官帶著他進了皇宮,路上的時候,李泰偷偷的塞給小宦官一塊金子,小宦官大喜,對李泰格外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