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中,張氏從一個懵懂的少女,一步步成為權力中心的聚焦點。 北平城中,一身戎裝的她正帶著一群女子在救助傷員。 面對著城下李景隆幾十萬的大軍,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乾,發動了整個北平群眾奮起反抗。 最後更是通過向朱高熾建議,成功在李繼隆的心中埋下了投誠的種子。 朱高熾駕崩後,一代明後更是臨危不亂,在權力旋渦的北平城上演了一出絕好的妙計,成功的讓大明的江山得到了過渡。 這種堅定的女子形象,讓張氏徹底得到了朱棣的認可 “沒想到朕之兒媳,竟然還有如此之功。” 一代女皇武則天看到這裡,更是暗暗點頭:“朕所觀視頻張氏,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賢後,單單是朱高熾駕崩後的表現,可以說可圈可點。” “對社稷有功,竟然能夠勸說皇上不用外戚,這種胸懷與擔當,足可以得到朝廷上下無數人的讚同。” 大漢的竇皇后也是點頭稱讚:“後世王朝中,這樣的女子的確可以稱得上一代賢後,面對皇權的誘惑,不但沒有絲毫想法,反而能夠將權力順利交接,不留一絲猶豫,這種胸懷,天下少有。” 呂雉則冷笑一聲:“真是沒有見過如此性情之人,大明的王朝估計已經很久遠,但這樣的女子能夠生在大明,也是大明的福氣。” 而作為大明之後唯一的封建王朝,孝莊太后則是一邊看著視頻,一邊對康熙道:“皇上,明朝能夠佔據中原那麽久,自然是有它的道理,僅僅這一代賢後,我就覺得非常人所能比。” 清聖祖康熙道:“祖母說的是,這樣的女子,的確是賢後,但若是與祖母你比,還是差了很多。” “若她是賢後的話,那祖母就是我大清的定海神針。” 朱元璋雖然心中有氣,但看到這裡也是不住的點頭:“臨危不懼,心思敏捷,隨機應變,此女子倒也是配得上明家後人。” 朱元璋,這位大明開國皇帝,留給大明最大的財富或許就是選後之人必須出自民間了。 而這個祖製在張氏面前得到了淋漓盡致。 若張氏邀功請賞,相信朱高熾一定會讓她成為外戚第一人。 但張氏卻沒有這樣做,歸根到底,是她聰慧的表現,同時,也是她能夠歷任皇室那麽多年,而得到尊重的真正原因。 視頻依舊在緩緩播放: “朱瞻基死後,張氏一度有立朱瞻墡當皇帝的想法,但她最後還是讓朱祁鎮順利登基了。” “當時大明群臣要求張氏垂簾聽政,但被拒絕了,張氏給出的理由是“太祖皇帝曾立下祖製,后宮不得乾政。你們讓我垂簾聽政,這不符合祖宗家法”。 “大明朝臣退而求其次,楊士奇代表內閣請求張氏的傑出弟弟張升加入輔政團隊。張升能力超絕,但最後還是被張氏給拒絕了。張升的蓋世才華就因為自己外戚的身份而被掩埋。” “張氏很尊重大明祖製,看看張氏,再看看老慈禧。慈禧真是弱爆了。” “為了維護朱祁鎮的統治,也為了朱氏皇權不旁落於他人,張氏開始采用內閣與宦官互相配合的方式。” “張氏雖不垂簾聽政,但她一直掌握著決策權。在大明局勢不明的情況下,張氏把大明中樞運轉變為宮廷化,這就是一眾大權獨攬。” “只有大權獨攬,大明才能平穩度過特殊歲月繼而在朱祁鎮成年後把權力平穩交接,若不然整個大明必將成為外廷把持的權力中心,那麽皇帝將成為傀儡。” “她敢於打破常規,有著無雙的魄力與手段。而最難能可貴的是當時整個大明之人都支持她。” “女子能在男人的世界裡取得如此成就,這在封建帝製社會中甚至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而大明囂張一時的宦官王振,雖然權傾朝野,但從不敢在她面前有半點跋扈。” “由於張氏的政策,給仁宣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視頻在位面王朝掀起了議論。 馬皇后也是歎息了一聲:“將這樣的攤子交給一個女子,能夠保證我朱家江山平穩過渡,實在是難得可貴。” 朱元璋點點頭:“就算是朕看到這樣的攤子,也會頭疼,不過張氏雖然保證了權力的交接,但行為還是過於死板。有些時候,強硬的手段或許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一個位面,朱棣卻微微憤怒,作為大明王朝開疆擴土,自詡文治武功的皇帝,他不允許自己的後世子孫出現這種軟弱的情況。 “堂堂大明天子,竟然如此羸弱,凡事都需要靠后宮女子決斷,難道朕的後世子孫就是這樣的嗎?” “仁宣盛世?哼,我看所謂的盛世全憑借一個女子在支撐,難道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如此?還是說只有我大明的皇室子弟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朱棣在擔憂,擔憂自己選太子的政策是不是有誤。 歷朝歷代,雖然皇子都是長子繼承,但有些確實是不一樣的。 隋朝,唐朝,乃至大明。都是經過血的洗禮才開辟了新的皇位。當然了,隋朝乃是二世而亡的朝廷。 但唐朝和大明確實歷史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王朝。 “是不是只有外放的皇子才能夠得到上天的眷顧。” “朕是不是真的需要改變一下選皇子的策略了?” “張氏作為明仁宗的皇后,自小就見識過朱元璋與朱棣的雄才大略。” “所以在仁宗繼位時,張氏告誡仁宗,停罷采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 “張氏曾告之仁宗: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辦珠寶等行為。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張氏更是善於提拔人才,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都是出自張氏的授意。” 仁宣之朝,大明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歲幣,也無兄弟敵國之禮。 “張氏掌權期間,大明匯集的永樂大典繼續進行編撰,這本書匯集了從古至今八千種圖書,整理了從先秦到大明的浩瀚如煙的文獻資料。” “包括天文,地理,科技,醫學,陰陽和僧道。” “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步公認的百科全書。” “同時,張氏在前朝基礎上,又對文官政策做出了調整。” “提倡節儉並身體力行,天下有旱情,早晨上奏張後,張後晚上就會將意見給出。從不坐視不理。” “張氏掌權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這就是大明一代賢後整個人生的基礎軌跡。” 視頻播放到這裡,平台上出現了畫外音。 伴隨著大明王朝諸位皇帝的接連登場,音樂緩緩響起。 “有名一朝皇帝十六人,而張氏親歷著有六位皇帝。” “但這六位皇帝都是短命之人,這應該是朱家基因中所帶的先天體質所致。” “而後世的大明,更是出現了很多奇葩,有木匠天子,有工匠天子,有長達十幾年不上朝的天子,但也有為了死節,吊死煤山,不動用山海關精兵的天子。” “這或許不僅僅是大明一個王朝的悲哀,也應該是華夏所有王朝的悲哀。” 【歷史十大掌權女子盤點】 【第五名】 【大明王朝】 【仁宗皇后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