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上交双穿门

作家 那何 分類 综合其他 | 67萬字 | 222章
第29章 人口少
  偏嶺堡內,到處都是低矮的泥土屋,甚至茅草房。
  呈現破敗的景象。
  趙陽帶著秀才幾人,一起查探堡內情況,大致摸一下底。
  其實很多情況,宋老三和周山已經匯報過一次,現在只是去實地了解。
  順便讓秀才熟悉相關事務。
  秀才表現得很認真。
  一路走下來,都仔細地做著記錄,將情況整理歸案。
  等到一圈結束。
  趙陽對偏嶺堡有了清晰認識。
  想了一下,他開口問道:“秀才,如今堡內人口數據,具體是何情況?”
  對於記載的信息,秀才已經記在腦裡。
  “老爺,原墩內軍戶是五百一十三人,而山寨來了一百零二人……”
  秀才回答得很詳細。
  像人口年齡分布,像男女比例等等,一一列舉。
  “老爺,現總人口是六百一十五人。”
  “六百一十五人……”
  這個數據,跟趙陽估計得差不多,有些少啊。
  人口嚴重不足,對發展非常不利。
  最起碼,兵員就是一個大問題。
  一般來說,操守駐守軍堡,其屬下,通常是三位把總。
  總兵力應該是五百以上。
  而大明邊鎮軍堡之中,兵力與軍戶的比例確實很高,基本能達到三分之一。
  可就算如此,六百總人口,那遠遠不夠。
  根據五百兵力來看,人口得一千五百人往上,才能勉強達到要求。
  所以,現在偏嶺堡很缺人。
  想到這裡,趙陽望向宋老三和周山,準備詢問兵力詳細缺口。
  宋老三原名是宋正。
  只是大家都喊宋老三,久而久之,原名都沒人記得了。
  “宋正,你部兵員情況如何?”
  宋老三立即答道:“操守,我部兵員六十一人,管隊三人……”
  聽完詳細情況。
  趙陽同樣對周山進行詢問。
  而周山手下正好是五十人。
  “秀才,你們山寨那邊呢,原先戰兵是多少?”
  秀才對此了如指掌:“老爺,山寨可戰兵力,差不多一半,一共是五十五人。”
  一位把總所部滿編是一百五十多人。
  現在,偏嶺堡各把總兵力,基本只有三分之一。
  至於親衛部隊。
  那更不用說了,就山晝一個,還是光杆司令。
  又想了想。
  趙陽接著問道:“秀才,你統計了夜不收,情況如何?”
  原先的夜不收應該不多。
  至於具體兵力,趙陽還沒來得及關注,也就不太清楚。
  秀才回答道:“老爺,原先夜不收管隊,和那些什長,都是被韃子所害。”
  趙陽追問道:“幾位什長,其他情況呢?”
  秀才翻了一下黃冊,馬上補充。
  “折損了三位什長,還剩下兩人,另外,夜不收只有十一人。”
  一支五十人的夜不收隊伍。
  面對一次韃子襲擾,其管隊,連同三位什長,全都陣亡。
  而整支隊伍,就剩十來個人。
  折損比例那是相當高。
  夜不收執行的任務很危險。
  趙陽突然想到,那秀娘擔任把總,是否合適呢?
  只是轉眼之間,趙陽就想通了。
  不能用明軍的夜不收,來思考偏嶺堡夜不收。
  因為有了趙陽,兩者配置的武器裝備,將會完全不同。
  想通之後,趙陽回到人口不足問題。
  “諸位,你們都說說,現在缺人,該如何補充?”
  這事確實讓人困擾,大家都沉思起來。
  趙陽點名問道:“宋正,你待在偏嶺堡這裡,時間最長,你來說說怎麽做?”
  宋老三沒有遲疑。
  “操守,若是墩軍缺少兵員,一般都是從軍戶中補充,征調進進來即可。”
  秀才很清楚年齡構成。
  “宋把總,如今堡內再無青壯,無法再征調了。”
  宋老三同樣清楚這個情況。
  “秀才,你說得不錯,既無征調可能,只能請求上面調派。”
  往常征兵確實是這樣處理。
  可現在偏嶺堡不同。
  一來,趙陽偽造公文,自封操守,不能撞到槍口。
  二來,當前的局勢比較險惡,各衛城、軍堡都是緊閉城門,不可能再往外派兵。
  趙陽胡謅了一個借口。
  “偏嶺墩缺口較大,上面也是捉襟見肘,讓我等自行解決。”
  周山一直若有所思。
  聽到這話,他試著說道:“操守,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哦?”趙陽轉過頭去,“那你說一說。”
  周山馬上說出了想法。
  “操守,我們不如將流民引過來,那樣人口問題就解決了。”
  趙陽內心一動。
  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周山,你可知道周遭,哪裡流民最多?”
  周山撓了撓頭。
  “操守,以前在北周莊那邊,倒是見過零散的流民,可數量不是太多呢。”
  這個時候,秀才的聲音響了起來。
  “老爺,我知道那裡流民比較多。”
  趙陽追問了一句哪裡。
  秀才就說是山陰縣,還詳細說了一些情況。
  前一段時間,應該是清軍入關劫掠前,山寨糧食緊缺。
  秀才就帶人到山陰縣那邊,想過辦法。
  那時候見到不少流民。
  至於為何不到偏嶺堡這邊來。
  因為像墩、堡這些地方,都是軍事要地,一般不會出現流民。
  而州縣一類的地方機構,很不一樣。
  說到這裡,趙陽回顧著大同地圖,想起兩者的區別。
  整個大同邊鎮,可以粗略地對半劃分。
  西部是外長城和內長城所圍的區域。
  外長城邊沿,像三山墩、雲右堡、井坪所、平虜衛等,都是軍事堡壘。
  裡面只有純粹的軍事指揮體系。
  由相應的武官負責軍政事務。
  而洪濤山和平原交界一帶,往東南去,抵達內長城那邊。
  有不少州縣。
  例如山陰縣、朔州、應州、馬邑縣等等。
  這些城池,都是地方行政管理體系,諸如知縣、知州等官員。
  不過,邊鎮的州縣也會駐扎邊軍。
  像朔州就有參將和遊擊。
  等到秋防的時候,移駐井坪所,防范北方遊牧騎兵,形成屏障。
  正是這樣的區別,流民才不敢進入軍事重地。
  趙陽於是做了決定。
  “那好,啟程前往山陰縣,收攏流民。”
  再交代一些任務,眾人紛紛領命。
  “是,操守……”
  趙陽想要補充人口。
  不只是發現偏嶺堡人口嚴重不足。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物資傳送問題。
  現在,穿越門的傳送上限持續提高。
  趙陽粗略地估計了一下,滿足兩千人,一天消耗,那是完全沒有問題。
  而北周莊離偏嶺墩很近。
  完全可以將其當成倉庫,供應偏嶺堡的日常所需。
  以後,要是軍堡規模繼續擴大,變成衛城,甚至是鎮城。
  還能將北周莊包括在內。
  包括在內……
  這個念頭一上來,就一發不可收拾,趙陽浮想聯翩。
  等收攏流民過來。
  不只是每天發糧食,養著他們。
  流民也需要乾活,可讓他們修建城池,建造一座城市,比大同城都大的城。
  此事想想就很有意思。
  趙陽一邊思考,一邊等著出發。
  時間不長,手下就準備妥當,一行往南而去。
  偏嶺堡就在洪濤山東面不遠處。
  山陰縣則是在平原位置。
  位於桑乾河旁邊,兩者相距,大概是二十多裡地。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