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清

他出身贫寒,3岁丧母,10岁丧父,从小尝尽人间冷暖。     他19岁踏入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从此,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又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爬上全国的权利之巅?!     为何他的家中藏有富可敌国的亿万家财?!     为什么天下美人全都为他争相入怀?!     让我们打开历史尘封的画卷,一步步走进满洲最后一个美男的妖孽人生。     PS:这是一部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历史。这是一个荒唐得几近传奇的故事。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新书求推荐、求评论,求打赏,兄弟们,comeon!Q群:156450826,诚邀您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作家 绝谷刀客 分類 奇幻 | 50萬字 | 165章
第53章 功过是非
  “和珅啊,《石頭記》我看過了,果真是本好書啊!”沒過兩天,乾隆爺就再次找到了和大人。  “皇上能夠喜歡,奴才就安心了,那曹雪芹九泉之下也終於可以瞑目了。”
  “朕之所以修著《四庫全書》,查禁大批書籍,就是為了端正學術,增益世道人心。有些文人憤世嫉俗,詆毀朕的列祖列宗,如此大逆不道、煽動民變之舉,朕自然要嚴加懲辦。可是這《石頭記》,左右講的不過是兒女情長,一些家長裡短,文筆精煉,用詞得當。江南書局實在有些杯弓蛇影之嫌了。依我看,《石頭記》本不應該列入禁書之列。朕就答應你的申請,允許這本書刊印發行吧!”
  “皇上聖明,”
  “刊印的事情就交給你辦吧。不過朕覺得這書的名字太過俗氣了,還是給它改個名字吧!”
  “皇上,奴才也正想著名字這個事兒呢!奴才曾召集過諸多文人,商討確定了一個新名字,還望聖上裁奪。”
  “哦?!什麽名字,你說來聽聽。”
  “所謂‘好知青塚骷髏骨,便是紅樓掩面人’,這‘紅樓’就是朱門,指的是王公貴族的深宅大院,‘紅樓掩面人’,則是官宦人家的小姐。依奴才愚見,《石頭記》寫得就是紅樓一夢,所以奴才鬥膽將該書擬名為‘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貴族,南柯一夢好名字,準了!”
  注:以上情節出自野史,不足為憑。
  其實關於《紅樓夢》的書名來歷,至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
  《紅樓夢》有四個不解之謎。
  賈元春判詞之謎
  賈元春《恨無常》曲之謎
  《紅樓夢》書名之謎
  《紅樓夢》二十首絕句之謎
  解開其中之一,你就火了。
  絕對的名利雙收,大紅大紫。
  火到讓你不行。
  別說我沒告訴過你。呵呵……..
  劉心武先生依此名揚天下。
  《紅樓夢》的解禁令一發出,和大人就著手準備了起來。為了保證印刷質量,他特令當時出版界聲譽最佳的武英殿特製了一套聚珍版。從此《紅樓夢》聲名大噪,火遍中國。
  和大人一生助紂為虐,幫助乾隆爺大興‘wenziyu’,毀言禁書。最後卻因《紅樓夢》,為中國文學史立下一大汗馬功勞。
  功過是非,誰又能說得清楚?!
  時光飛逝,歲月輾轉。時間很快就到了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下旬。這一年,和大人再次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帶領部隊走出了京城。
  那一年,甘肅出事了。
  屬甘肅河州管轄的循化廳(今青海循化縣)撒拉族人蘇四十三,反了。
  原因是不滿清朝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歧視和壓迫,於是他拉起了一支由撒拉人、少數民族部隊,走上逼上梁山的老路。
  他們要打的第一個地方:蘭州。
  蘭州是重鎮。
  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不能有失!
  乾隆為保蘭州,緊急調來了連城、涼州、陝西等地駐軍部隊。
數萬軍隊齊聚一堂,一時間,蘭州城內人滿為患。  按理說,數萬專業部隊要想對付一幫無組織、無紀律的深山野民,那還不玩似的?!
  事實正好相反。
  仗打了半個多月,一點進展都沒有。人家蘇四十三依然風騷得跟朵花兒似的,該怎麽跟你玩就怎麽跟你玩。愁去吧你!
  領導們頭很大。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呢?!
  俗話說:人一多,事兒就多。事兒一多,問題就出現了。
  到月底了,士兵們得發工資了。一問領導:沒有。沒有怎麽辦?!涼拌。你吹你的號,我打我的炮。中不中兩說。
  乾隆爺怒了:你們怎麽辦事兒的,一幫刁民打了半個多月,你們都TM吃乾飯嗎?!找個出頭鳥,老子教訓一下,以示懲戒!
  陝甘總督勒爾謹不幸中標,光榮地脫掉了頭上那頂烏紗帽。
  勒爾謹一下台,甘肅可就炸了鍋了。第一個心底防線被衝破的是甘肅布政使王廷讚。
  這貨頂不住了。
  說白了:膽小怕事,心理脆弱。
  秉著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法律原則,這貨第一個站了出來,準備爭取一個寬大處理。
  他采取的辦法是:捐出歷年積蓄白銀四萬兩,以資軍餉。
  軍餉解決了。他出事兒了。
  這貨大意了。他光顧著為自己漂白了,卻忘了自己那點錢的來歷。
  乾隆爺一看:不對呀,你丫就一布政使,哪來的這麽多錢?!擦,貪的吧?!
  於是,他找來了和大人:給我查,徹查!
  乾隆爺猜的沒錯,王廷讚的錢是貪來的。但怎麽貪,這裡我們要著重說一下。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名詞,只有搞清楚了個詞的意思,你才能夠明白後面發生的事。
  試問,如果你高考沒考好,還想上大學,這麽辦?!
  有些童鞋會說了:掏錢!
  不錯。有錢就可以上學。
  現在如此,清朝也一樣。
  只不過說法上有些不同而已:現在叫‘自費’,清朝叫‘捐監’。
  所謂‘捐監’。也就說你上交政府一定數量的糧食,政府就給你張入學通知書,然後你就可以拎著行李去‘國子監’(明清兩代最高學府)上學去了。混得好了,畢業之後,還能落個官做做。
  這就是‘捐監’。
  清朝政府明文規定:各地省長要定期向中央匯報當地的雨水和糧價。自乾隆三十九年開始,勒省長就一直向乾隆爺匯報旱情嚴重,請求捐監,下發賑糧。
  甘肅自古旱災嚴重。乾隆爺當時也沒多想,每次都是一個字:準。
  那麽甘肅到底是不是連年大旱呢?!
  顯然不是。
  那童鞋們捐來的糧食和政府下發的賑糧哪兒去了呢?!
  你懂的。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