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清

他出身贫寒,3岁丧母,10岁丧父,从小尝尽人间冷暖。     他19岁踏入仕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从此,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他又如何从一个无名小卒爬上全国的权利之巅?!     为何他的家中藏有富可敌国的亿万家财?!     为什么天下美人全都为他争相入怀?!     让我们打开历史尘封的画卷,一步步走进满洲最后一个美男的妖孽人生。     PS:这是一部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历史。这是一个荒唐得几近传奇的故事。     起点二组签约作品,请大家放心收藏。新书求推荐、求评论,求打赏,兄弟们,comeon!Q群:156450826,诚邀您的加入。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作家 绝谷刀客 分類 奇幻 | 50萬字 | 165章
第11章 不立威,何以服众?!
  王錫侯本名王侯,不過王侯的這個名字太霸道了,為了顯示低調才是王道這一真理,他改了個名字,叫王錫侯。也不知道他爹媽當年是怎麽想的。  王錫侯童鞋是個十分溫厚的讀書人,38歲中舉,後屢次會試都名落孫山,也就絕了自己的入仕之心,發奮著書。畢竟歲數太大了,記不住東西了。
  王錫侯賦閑在家,一日忽覺《康熙字典》查看起來非常不方便,他就花了17年的時間著了本書,取名《字貫》。這不閑的嗎?!沒事兒改字典玩。
  此書分為天、地、人、物四類,是一部簡明的字典。這部書能夠將天下文學貫通聯系,便於學者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查找起來還真是方便。
  1775年,也就是乾隆四十年,《字貫》終於出版了。王錫侯童鞋很是高興。不過他沒有想到,這事兒被他的同鄉王瀧南給捅了。
  王瀧南是十裡八村有名的無賴惡棍,曾因偷雞摸狗啊、偷看寡婦洗澡啊之類的被官府發配過雲南。他不甘心自己老死與煙瘴蠻荒之地,便偷偷地跑回了原籍。回來之後,死性不改,又去幹了一些偷雞摸狗啊、偷看寡婦洗澡之類的流氓事情。當時王錫侯正值壯年,年輕氣盛,便同鄉裡的幾個大小夥子將他再次扭送到了公安局。多年後,王瀧南好運來了,他遇到了政府的一次大赦,終於又回到了家鄉。他回家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弄死王錫侯。
  這一日,他聽說《字貫》出版了,便立刻跑去找到了正憋足了勁兒準備大乾一場的海成。海成一聽,就知道這事兒有戲:敢改聖祖皇帝的字典,你丫你以為你是諸葛亮啊?!就算你有那智商,你有那福氣嗎?!這不捉死嘛!來人啊,把人給我綁了!
  “大人,王瀧南是個地痞無賴,只因我曾得罪過他,他便懷恨在心,他這是伺機報復。青天在上,聖人在下,還望大人能夠明察,替小人伸冤啊!”王錫侯見到海成之後,便大聲喊冤。
  對於王瀧南的為人,海成自然心知肚明。但他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這裡,他關心的是王錫侯能不能與‘叛逆’搭上邊兒。所以,你喊你的,我辦我的。海成一聲令下,著衙役們對著王錫侯的屁股就是一通亂打,將人往大牢裡一扔,隨後《字貫》被官府查封。
  跟老子墨跡什麽墨跡,老子還煩著呢!
  海成拿著《字貫》,找來一些文人,讓他們一行一行看,一字一字查,專挑裡面大逆不道的內容。
  誰要是能找出來,賞金百兩!
  要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一點兒也不假。這幫文人晝夜不停地拿著放大鏡在那兒看,幾天之後,‘破綻’終於被他們找了出來。
  “大人,這大逆不道的內容在書的序言裡。王錫侯序言中說‘然而貫穿之難也’,這句話正是在譏諷《康熙字典》啊!”一個酸腐文人搖晃著腦袋說道。
  “真的嗎?!”海成眼睛一亮,“還真有這麽一句!想這《康熙字典》是集字學大成的千古不易之書,自然收錄了大量文字,並以偏旁、點畫分部,可查一得一,查十得十,沒有遺漏。可王錫侯自作聰明,《字貫》不過就是模仿,可他偏偏還要按照字樣歸類。他還認為《康熙字典》難以串聯,就憑這一句,他那舉人的身份便保不住!好,太好了!”
  於是,海成經過一番準備,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月初一,派人專門將奏折和《字貫》一部四十本送到了乾隆爺面前。
他滿以為憑借這道奏折就可以在乾隆爺面前紅得發紫,不過他沒有想到,就是因為這道折子,和大人差點就要了他的命。  乾隆爺接到海成的帖子後,翻了翻《字貫》。他覺得這本書無非就是一本字典。雖然字典對康熙皇帝有慢瀆不敬之意,但也算不上什麽悖逆,所以也就沒怎麽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這一天,和大人在宮中陪侍乾隆爺,兩人聊著聊著就說到了海成的奏折。當時的和大人已經在那一年的六月升為了戶部左侍郎,並署吏部右侍郎,完全有資格問過地方大員的折子了。乾隆爺也不忌諱與他一起談起。
  “海成送來的折子?!那《字貫》有什麽問題嗎?!”和大人一聽是海成的折子,立刻就來了興趣。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為什麽要十年?!那是因為他沒有機會,有機會現場就報了。這次海成栽到和大人手中,也該他命中有此一劫。
  “撰寫《字貫》的王錫侯對康熙帝有些不敬。 海成奏請革去他的舉人,在審擬定罪。”乾隆爺吧海成的意思說了一遍。
  “皇上,奴才倒是對這字典有幾分興趣,能不能讓奴才借去看幾日?!”和大人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自然不肯輕易放過。如此龐雜的一本書,很容易找出海成檢閱的疏漏之處。
  “難得你有這份心思,要看你就拿去看吧!”乾隆爺應允道。
  和大人將《字貫》捧回了家,就將自己關在書房裡認真研究起來。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一頁一頁地認真翻閱,竟然在《字貫》的第十頁就找到了不妥之處。《字貫》在序文之後的‘凡例’中竟將順治帝和康熙帝的廟號及乾隆的禦名,同其他普通名字一起列舉了出來。
  中國的封建社會一直講究‘為尊者諱’。隨著皇權的完善和加強,避諱的制度也越來越嚴密。不但皇帝的名字不允許言說、書寫,有時就連同音字也不能用。
  到了清朝,滿族人的名姓冗長,字數繁多,原本對避諱已經不太追究了。可是因為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在江南又遇到了文人的殊死抗爭。因此,統治者對文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極為關注,避諱也再次一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字貫》竟然對皇上的名字毫不避諱,這是大逆不道啊!海成竟然沒有發現。和大人覺得,自己整海成的機會來了。
  睚眥必報。不立威,何以服眾?!他要利用這次機會告訴所有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求收藏、收藏、再收藏!
  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com閱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