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由洵都懵了。 無論是他還是先帝,防過昭明長公主的母家,防過林家,防過燕王,也防過顧池,就是沒防過昭明長公主本人。 要防也是防她身邊的男人,怕那些男人因她的本事,謀權篡位。 如今乍然被提起,顧由洵都懷疑那太監傻了。 女子如何為帝? 那太監奉命而來,隻管循循善誘:“昭明長公主是燕王的母親,長公主殿下繼位,一則燕王必不敢因此為難陛下,否則就是不孝,就是對新帝不滿,二則……燕王姓林,顧統領才姓顧,儲位之爭不也和陛下方才的想法一樣嗎,待他們兄弟鬥得你死我活,即便留下了一個,昭明長公主也未必能容忍手足相殘之輩,而長公主畢竟是女子,待他們兄弟氣數盡了,一個女子如何能坐穩皇位,到時候還不是要複位於陛下?” 顧由洵越聽,越覺得有道理。 可女子為帝實在是驚世駭俗,他又猶豫了許久,終於在南方大水,民怨沸騰之際,下了道石破天驚的禪位詔書。 詔書上繼位的,不是燕王林卻,而是昭明長公主。 那些願以身殉國的老臣們都被震得傻了眼,後又心思各異,有的想法和那太監說的一樣,也有的認為哪怕女子登基也比大雍亡國來的好,最終竟無一人出面勸阻。 八月,昭明長公主繼位,定年號,凰祐。 第四十四章 李暮從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度, 圍觀了昭明長公主奪得皇位的全過程。 也清楚明白,這期間林卻和昭明長公主之間曾有過多次意見相左的時候,最嚴重的一次, 她見識到了林卻被昭明長公主追著打的場面, 林卻躲到她身後, 才逃過一劫。 那次起爭執的主要原因, 是昭明長公主不同意用這麽委婉曲折的方式,把自己的兒子襯托的像個惡人。 “既然是我的皇位,我自己可以去拿。”昭明長公主是這麽說的。 要放去年, 她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會說出這樣的話。 如今把“我的皇位”說出口, 竟是這麽的理所當然。 看不見的枷鎖一旦打破,想要的就會越來越多,本來野心這種東西就不分性別。 且憑她的本事,隨便挑個良辰吉日入宮, 把大刀往顧由洵脖子上一架,逼他寫下退位詔書也能成事, 剩下的阻礙她自己能面對。 林卻躲在李暮身後, 堅持自己的做法,因為:“獄裡那些人是我要殺的, 我有我的考量, 可在娘你的眼裡, 那些人可以不死, 是因為我想這麽做,你才縱容我這麽做。” “如此,我就不該讓你來承擔我殺那些人的後果。” 後世必然會對這次大獄有不同的看法, 知道這一切都是在為昭明長公主登基鋪路。 如果昭明長公主當真去逼宮,後世對她的評價一定不會好聽, 甚至有可能以為是她授意自己的兒子去殺了這麽多的人。 林卻不想讓母親背負自己所殺的人命,又無論如何都想殺了那些人,所以他想出了這樣曲折的法子,讓朝臣都以為是他要篡位,先有了最壞的打算,以為要改朝換姓,再退一步,讓他們知曉大雍還在,只是由長公主繼位。 能省去很多麻煩,也能把昭明長公主奪取皇位的過程美化成救國。 林卻同李暮說時,李暮一下子就想到了在現代相當有名的“拆屋效應”。 昭明長公主冷笑:“你以為你這麽做,就沒人罵到我頭上?” 後世功過評論,誰說得準。 這場爭執最後是怎麽平息的呢,主要還是昭明長公主自己想通了—— “你的做法根本沒用,不用等到我死,朝臣便會明白,我不是那個被推出來製衡你的‘權宜之計’。” “是我,放縱你殺了這麽多人。” “是我,為了鏟除異己拿自己的兒子當刀使。” “也是我,要奪那皇位。” “滿朝文武都會以為,他們不是被你林不畏玩弄於鼓掌,而是被我顧姝給耍了。” “只要我這皇帝當得名副其實,你濫殺的惡名,就有我的一半。” “身為人子,別總想著衝在你老娘前頭。” …… 女帝登基,把小兒子和兒媳,以及自己的侄女,都捎進了宮裡。 昭明長公主準備在李枳生產後,就把宮內事務都交給她,一如當初把長公主府內的事務交給她一樣。 在這之前李枳要做的就是好好保胎,因為連無渡都說李枳是不易受孕的體質,第一次嫁人三年無孕並非巧合,住庵裡與顧池歡好多次也沒懷上更不是運氣好。 相反,這次能懷上才是萬中無一的湊巧,日後能不能有這樣的湊巧誰都說不準,所以需要費心去保。 李暮對皇宮的陰影也在皇宮易主後消減不少,李枳孕中想她,她也入宮去探望了一回。 李枳有孕的消息是七月傳出去的,實際五月就懷上了,六月那會兒她因天氣悶熱整個人都不舒坦,請了大夫來看,診出喜脈後便一直小心養著。 “無渡大師說我運氣好,這胎多半是個女孩。” 到了孕晚期,女胎會有比男胎小一些的可能①,生產起來多少比胎大的好受一些。Tips: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傳送門:排行榜單 好書推薦 穿書 甜寵文 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