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校缘:半夜撞见勾魂儿鬼

国庆后的第一场考试,三中天降一个神童,白得不同寻常,走起路来飘飘忽忽,高二理科班私下里都管她叫“女鬼”。 起初,裴寂觉得这么叫一个姑娘家实在是太不礼貌,直到某天嗨完夜回家,撞见她穿着民国长裙,长发披肩,捧着一炉香灰,一双眼睛背着光朝他看过去。 后来,裴寂深信夜路走多了,果然能撞见“鬼”,还是个勾人魂魄的女鬼,而且这一勾就勾了许多年。

作家 迟非 分類 出版小说 | 35萬字 | 92章
第74章 第七十四颗糖
回去的时候,因为跟丛文舒达成了把骨灰迁走的共识,丛蔚明显放松了许多。
裴寂一路陪着她,安安静静的,只是非要拉着手,半会儿都不肯松开。
两个人的掌心都生了一层薄汗。
出电梯到家门口,看到堆在门口的一堆快递,隔壁邻居出来扔垃圾,瞧见两个人回来,指着那堆快递说:“在楼下叫了半天,我就帮你们拿上来了,看看有没有漏的。”
裴寂道了谢,开门,抱着一堆快递进屋。
“快快快,关门,我手都占满了,都是些什么呀?你买东西了?”脱了鞋,穿着袜子就往屋里跑。
丛蔚跟在后面随手拉了把门,蹲下身把裴寂脱得乱七八糟的鞋收到旁边的鞋柜里,自己穿上拖鞋,又拎着裴寂的拖鞋,走过去扔到他脚下。
“穿鞋。”
细细的声音,一点震慑力都没有。
裴寂撒了满手的快递盒子,双手撑着沙发扶手,凑到丛蔚面前,去蹭她的鼻尖。
比高中时候亲密许多。
鼻息交缠,他只要再往前一点,都能亲到那双淡色的唇瓣。
“管家婆。”
丛蔚听见这三个字,觉得裴寂这两天的态度似乎有些变化,又觉得似乎就应该这样才对。心里那股别扭、生疏的感觉,随着这三个字悄然蒸发,沉甸甸闷着的胸口突然就好像疏通了一口气。
她脑子里闪过那年,他明晃晃地把自己的喜欢写在脸上,贱兮兮地往自己脸上贴金,背着丛文晏叫她“管家婆”。
那时候的两个人,那样好。
不是只有裴寂在等着毕业,丛蔚一样也在等。
她想给予裴寂同等情感的回馈。
裴寂乖乖把脚蹭进拖鞋里,拉着丛蔚坐在沙发上,摆弄着那些快递。
“谁寄这么多东西到我们家啊?”嘀嘀咕咕的,从茶几底下拿出一把剪刀,递给丛蔚,“拆开看看,全写你名字,没一个是我的。”
丛蔚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快递,她近段时间除了收到姜杳杳的信以外,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她大概能猜到,肯定是裴寂跟姜杳杳说了什么。
他总是很细心,想着办法去妥贴安抚她。
所有的快递都是寄给丛蔚的。
第一件是一盏台灯,古着灯具,英伦风,顶上缀着一只鹰,黄铜制作,精致之极。
是姜杳杳在香港走遍每一条大街小巷淘来的,她画了一张贺卡,画工一如既往地糟糕,另一面写着:祝我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小蔚蔚,生日快乐!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1]愿你如他,是眼中珍宝被人全心爱护。
第二件是一个手账本,是王咏仪画的手账,记录着她这几年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在手账本的最后一页画着三个小女孩,手拉手,一个有着圆圆的大耳朵,一个有着齐刘海和胡萝卜发卡,一个手里拿着标枪。
第三件是一张唱片,纪敏寄来的,她录制的人生中第一张唱片,第一首歌叫《姑娘》,歌词写着:我如野生藤蔓疯长,顶着冷眼和彷徨,遇到一个姑娘,将我的声音典藏,在不熟悉的路上跟着我远航,只因为她说我的眼睛如此明亮。
第四件是柏粤画的一幅油画,托谢放将图片扫描了出来,打印成了一张照片。是那年裴寂生日,她坐在裴寂的房间里给他补课,一对背影,两张侧脸,桌上台灯的光就像纱罩在他们身上。
……
天南海北寄来的礼物,堆在沙发上成了一座小山。
丛蔚拆着拆着,手就有些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捏着剪刀的手指越来越用力,勒出一道白色的印子,松开后又回血呈红色。
“这些……”她抬头,盈盈的眼睛看着裴寂,不可置信。
裴寂面上含笑。
“这么多的祝福,全都因为你是丛蔚,是他们最珍贵的朋友。”
“而我的祝福,给丛蔚,是因为我爱她,只要她想要的,我双手奉上。”
最后一个字隐没在唇齿间。
丛蔚微凉的唇瓣上有软软的棉花糖压下,他先是来回轻轻摩挲,随后含住她的下唇,软绵绵地吮着。
丛蔚觉得自己整颗心都在颤抖。
她的手指蜷起来,抓住沙发上的花布。
却感觉有人温柔地撑开她的手指,往中指上套进一个凉凉的圈圈。
丛蔚低头去看。
裴寂顺势亲了一下她的额角。
左手中指上套着一枚铂金素戒。
和裴寂左手中指上的那枚一模一样。
“毕业的时候就买了,这一枚我一直随身带着。当年你答应我的,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反悔。”
素戒的尺寸和她的手指再贴合不过。
丛蔚觉得自己又要哭了,可嘴角却想笑。
最后做了个似哭似笑的表情,很囧,很可爱。
裴寂听见她说:“不反悔。”
——
晚上裴寂洗过澡,拎着故事书来给丛蔚讲故事。
彼时她正坐在床上,一样一样地翻来覆去地看朋友们送来的礼物,每一样都让她爱不释手,凉飕飕的心里一股一股的暖流往上涌。
听见推门声,循声看过去,对上裴寂。
嘴边竟然抿出两个笑涡。
裴寂原来种过花,一朵小小的茉莉,他每天每天百般呵护,给它浇水施肥,换了一个比一个好的小花盆,还特别稀罕地放在自己的书桌角上,平时都不让裴天成碰。
后来有一年,他回外婆家过暑假,把这盆小茉莉托付给裴天成看护。可等他从乡下回来之后,小茉莉被裴天成养得奄奄一息,枝枝叶叶都蔫成了一片,绿色的叶子泛着枯黄发着卷。
他那时候年纪小,抱着那盆小茉莉哭了大半天,然后一个人揣着存钱罐里的钱跑到花鸟市场买营养土,想救他的小茉莉,每日每夜地把它放在心里,比从前更精心,大约一个月后,那盆小茉莉终于像喘了口气一样,生了几片嫩绿的新芽,枝干摇摇晃晃地直了起来。
他一直记得那时候看到那几片嫩芽时候的心情。
在卧室朦胧的光线里,裴寂看着丛蔚唇边的笑涡,一时间竟然有种时空折叠的感觉,那样欣喜若狂的心情和此刻重叠起来,就像是干燥的荒原里燎起了一点星火,随后燃成一片,让他的整个胸腔都热乎乎的。
“我,就是想多看看。”丛蔚脸有些泛红,可能是因为热水澡的气温烫的,也可能是自己把礼物当成宝的样子被裴寂看到了羞的。
裴寂倒是没说什么,一屁股坐上了床,把那些礼物都掀到一边,丛蔚盖着被子,他就坐在被子外面,靠着床头,把胡萝卜闹钟递到丛蔚面前。
“该睡觉了。”
丛蔚看一眼闹钟,又看一眼裴寂,手在被面上抓了两下:“我今天不听故事行吗?我想听纪敏唱的歌。”
瞧瞧,惯的胆子大了些,都开始提条件了。
裴寂挑眉,目光飘到那张唱片上,纪敏的脸画的花里胡哨的印在上面,看着碍眼极了,一伸手拿起来,扔抽屉。
“听她唱歌我起鸡皮疙瘩,难听死了,咱们别听了,来来来,还是听我讲故事,我故事讲的多好啊。”
侧过身子隔着被子拍了拍丛蔚,一扬手里的绘本,炫耀:“我新买的。”
丛蔚看了眼绘本封面。
库尼绘的《花婆婆》。
她想听纪敏的那首《姑娘》,逆反心起,小小地挣扎了一下:“我又不是小朋友了。”
谁料裴寂一听这话居然还笑了出来,抬手去拧她的鼻尖:“谁说你不是小朋友,你就是我的小朋友呀,乖,听故事听故事。”
别说,裴寂对讲故事哄她睡觉这事,有点上瘾。
原本还挺成熟稳重的男人,偏偏在丛蔚的身边,心里那股子幼稚劲就有些死灰复燃的迹象。
“有一次,我告诉她:‘我长大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很好,’花婆婆笑着说:‘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什么事?’‘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好哇!’我答得又快又大声。但是,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做什么事!”[2]
丛蔚想起那年数学竞赛,裴寂录了一本语文书的文言文让她听着睡觉。
那个时候,他读起书来还像块冷硬的石头,跟念经一样。
如今,他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成熟,却模仿着卡通片里的语气,为了哄她睡觉,读了近5个月的故事。
他变了,可又没变。
在丛蔚的面前,他依然是那个白杨似的少年。
丛蔚回家里住以来,每晚都是裴寂陪着她睡着,才回房间睡觉。
他侧目看了眼床头柜上的时间。
12点07分。
被子里的人闭着眼睛,半张脸埋在被子下面,只露出一双轻轻闭合的眼睛,还有一小片颧骨。
被子里很暖和,她蜷着身子,面向裴寂,像一只小虾米一样,颧骨上一片暖红。
近来长了不少肉,脸蛋也逐渐丰盈了起来。
此刻那片红就像胭脂一样覆在她的面上。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3]
床头灯如微弱的阳光落在她的脸上,就像是一朵红花融化在那片皮肤之上。
引诱着所有慕名而去的倾慕者。
裴寂倾身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啄了一下。
退开时,才看到攥着衣摆的那只小手,用着力,好似要把薄薄一层的睡衣捏出一个窟窿一样。
裴寂轻笑出声。
原来床上的小姑娘是在装睡。
他掰着她的手,拯救出了自己的那片衣摆,把丛蔚的手拢在掌心,放在唇边反复吻着。
她指尖微微地抖。
就像湖里垂下的被水波撩动的鱼钩。
“好啦,睡觉啦。”他哄她。
却看见丛蔚抽回手,默默往旁边挪出了一人宽的距离。
眼睫毛簌簌地抖动着,透露着主人的紧张。
裴寂也不矫情,思索片刻,掀了被子上床躺下,手臂圈过丛蔚的脖子,把她的小脑袋压在自己的下颌处,右手拇指拂过她的太阳穴,到耳廓到后脑勺,哄孩子似的拍两下。
“睡觉。”
丛蔚偎在他怀里,手揪着他的衣襟。
衣领上第二颗纽扣就抵在她的鼻尖,丛蔚下意识地蹭了蹭,在两人交颈而眠的姿势里找了个舒服的角度,呼出长长的鼻息,心跳得很快,但她听着两个人交错的心跳声,渐渐有了睡意。
那大概是这三年来,丛蔚睡过最安慰的一觉。
梦里没有光怪陆离的画面。
是许久未见的丛文晏和舒婧,舒婧怀里抱着弟弟。
他们朝丛蔚挥手告别。
那是他们去世后,丛蔚第一次梦见他们,干干净净的脸,和从前一模一样,慈爱关切。
丛蔚心里崩塌的世界,被人一点点捡起来、拼起来,虽然仍有裂痕,但它正在逐渐复原。
她是失去了亲人,却没有失去爱,只是那份爱被时间暂存在了那一刻,成了人生博古架上的一个珍宝盒子,无法再往前走。可她的前路,还有更多的爱。
人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可能会收获无数的珍宝盒子,每一个里面都放着独一无二的爱。
想通了失去,也就看到了得到。
注释:
[1]《圣经》
[2](美)芭芭拉·库尼所著儿童绘本《花婆婆》
[3](唐)元稹《离思五首》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