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现场:一线刑警侦查实录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特聘作家、“五个一工程”奖得主殷毅探案作品精选,包含10个惊险刺激、真实还原的一线侦查故事: 《跨境行动》:远征“金山角”,密林深处跨境缉毒侦查行动,禁毒民警铸就不朽丰碑。 《破译血案密码》:14年前雪夜杀人的“孤狼”落网,“2004?12?28”重大命案告破。 《骗术变种“名堂山”》:“神骗局”潜伏在江湖,撒旦的“请柬”与除魔的法网展开斗争。 《黑帮团伙覆灭记》:曾经“浪子回头”的街头小混混,如今守法儒雅的金融白领,不改穷“黑”极恶本性。 《围剿“幽灵船”》:游荡在丁字港的“幽灵船”,竟是水上移动赌场。 《猎“狐”24小时》“三剑客”24小时,6000公里,攻心劝返嫌疑人。 …… 百分百写实的一线刑警见闻录,直面危机四伏的人性修罗场!

作家 殷毅 分類 出版小说 | 28萬字 | 61章
田埂上的故事
鸟语声声,小河弯弯。远处,一座座农舍炊烟袅袅。小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甜叶菊,扬着碧嫩的脸,唱着绿油油的歌。夕阳下的曹丿乡间,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
这里距离头灶镇区17公里,是头灶派出所第6警务区。
戴鹏生前带领4名辅警,就具体负责所里这片最偏僻的警务区。
这个片区,北接大丰区的潘丿村,东至潘堡河,南与三仓的沙灶村接壤,西通韩文、下舍、姜祝、港东等几个村落。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有3个乡村居委会和1个行政村,总人口12000多人。
几年来,戴鹏的脚步印满了乡间小路,青春的身影留在了田间地头,灿烂的笑容刻在了百姓的心里。在这里,只要一提到民警“小戴”,村干部和乡亲们就会纷纷竖起大拇指。
我听乡亲们讲述戴鹏生前的故事。
南美巴拉圭高山草地上有一种植物,叫甜叶菊。它名谓“菊”,其实经济价值不在花,叶子中含有一种叫“甜菊素”的物质,甜度为蔗糖的300倍,而所含热量只有蔗糖的1/300,是目前已知最甜的天然糖料。提炼加工后,是健康的食品增甜剂,在可乐等世界著名饮品中都有使用。
这种高效经济植物富裕了曹丿一方乡亲。这里种植甜叶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区,有“甜叶菊之乡”的美誉。
种植甜叶菊可是个精细活,尤其是采收季节,5~10亩的甜叶菊就要手工采收一个月之久。每年的7月开始采收,采下的叶子怕雨,一沾上水就发黑变质。因此,要抢天采晒。干叶每吨收购价在5800~6000元,当地年产纯叶8000吨上下。7月底,外地客商就来此收购,一直到8月底结束。
2016年的8月初,村民们趁着晴朗天气,汇聚到收购点,排队出售甜叶。
下舍村村民老陆送的叶子中泥土、枝干等杂质多,收购商要压低收购价,他不同意,就发生了争吵。
气急之下,老陆站在地磅上阻挠收购,坚决要求收购商按原价收购。
收购商也急了,当众表示老陆的叶子就是不要钱也不收。
后面的村民们要赶着天出售叶子,又发生了连环争吵。
现场一片混乱。
严墩甜叶合作社的王世东,立即拨打了警民联系卡上的电话。
不一会儿,戴鹏带着两名辅警赶到了。
戴鹏问了事情的起因,伸手翻了翻老陆送的叶子,又看了看另外几家农户的叶子,心里有数了,就叫老陆和收购商代表到一间屋子里调解。
收购继续进行。
戴鹏拍了拍双方的肩头,让他们先消消气,坐下来慢慢谈。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做谈话笔录,而是给双方各递了一瓶矿泉水。
戴鹏对老陆说:“陆大叔,人家外地客商来收购我们的叶子,就是看中曹丿的叶子质量好。他们给的价格也合理吧?”
老陆说:“价格是合理,但是他说我的叶子杂质多,要压价。”
“我刚才看了,别人家叶子的杂质为什么比你家的少得多呢?”戴鹏靠近老陆,低声一语道破,“这小泥块和枝干是你有意留了些,压秤的吧?”
“这……”老陆面色微红,直挠头。
“人家收了你家的叶子,回去还得重新分拣,这里头也有个劳力成本,压你一点价也说得过去啊。如果各家都这么做,收购的客商不来了,你就忍心让这些叶子发黑烂掉?这辛苦了一年的收成就不要了?我们曹丿人是讲诚信的,不要让人家看轻了我们。”
戴鹏一席诚恳的话语,就像乡邻唠家常,和风细雨的,听着也舒服。
老陆以为自己阻挠收购,警察来了后,会训诫他一顿,给他上一堂法律课。没有想到小戴对自己是一脸的笑容。
他小声嘀咕了句:“他们说,坚决不收我的叶子,我也没办法。”口气变得软多了。
戴鹏说:“大叔放心,他们一定会收的。”又把他拉到门口,“你先回去把叶子重拣一下,把杂质去了,明天过来,我就在这里坐等。”
老陆拉着叶子回家了。
说通了这头,戴鹏又转过身来,和那位收购商沟通:“您看,他答应回家去杂质了,劳您明天再验一下,收了吧。”
收购商余愠未消,低着头不接话茬儿。
戴鹏继续开导这位收购商:“我们曹丿叶子的品质,您是知道的,要不然,您也不会大老远地跑到这里来收购。乡亲们一年辛辛苦苦劳碌下来,就指望从这叶子上挣点钱呢。”
“这一季叶子的生长周期,也就80天左右,他还可以做点别的。再说了,我刚才当着大家的面表过态了,这家的叶子坚决不收。”收购商说。
戴鹏知道,他要找个台阶下来。那就搭个台阶让他下来。
“一季的生长期80天不假,可是冬天要大棚保苗,开春要种植、上肥,这田间的管理也要跟上。这里的农民我知道,他们也不容易啊。”戴鹏苦口婆心地劝说,“就说这段采收期吧,每天太阳出来前,就要把采下来的叶子撒好,才能保证当天晒干,如果不能当天晒干,叶子就会氧化变黑。我知道,这几天很多乡亲忙得整夜不睡觉……”
收购商睁大了眼睛,看着戴鹏,不相信这些农家话是从这位青年警察口里讲出来的。
戴鹏接着说:“只要老陆家的叶子达到收购标准,您就收了吧。回头,我跟乡亲们说清楚。”
收购商伸手握住戴鹏的手:“就冲警官刚才的这番话,这家的叶子我收了!”
不出半小时,戴鹏不吵不喊,便和颜悦色地平息了事态,保护了双方的利益。
一旁的王世东,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他认为戴鹏年龄虽然不大,但是办事沉稳、公道,是个好警察。自此,他们成了好朋友。戴鹏发展他为收购点的治安信息员。
没多久,这位收购商被当地的投资环境打动,又拉了几个合伙人,开了家甜叶菊加工厂,就地加工生产,既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当地的税收,还安排了一些农民就业。
2016年的冬天,港东村一连好几天有点邪性,不是这家丢了一只鸡,就是那家少了一只鸭,都是在夜里发生的。
村里人家少了几只鸡啊鸭的,也没怎么当回事,权当让黄鼠狼叼了,就没有报警。
但是村民们也在瞎猜疑,是不是村里那个游手好闲的男子所为?却又没有什么证据,弄得邻里关系有点紧张。
还是戴鹏揭开了这个谜底。
其实,戴鹏已经盯上了这件事,正在悄悄地排摸。
他发现有个骑摩托车的外地人,这几天一直在村里转来转去的,也没看见他找谁或者做什么事。
“这偏僻的村子里有什么好转的?”戴鹏思忖着。
这天晚上,戴鹏特意借了辆电瓶自行车,顶着凛冽寒风,又到村口蹲守。
快半夜了,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停了片刻,又往村南头去了。
戴鹏关着车灯,趁着夜幕悄悄跟在后面。
摩托车停下了,那个人贼头贼脑地来到一个池塘边,拿出工具准备偷一只水泵。
“干什么的?”戴鹏一声喝道。
那个人转身就跑。
戴鹏紧追几步,一把将他按倒在田埂上。
那个人如实供述了村里的几起偷盗案都是他所为。
原来这毛贼是个船工,这段时间驳船停在川东港等货,就趁着夜黑,上岸到附近的港东村“顺点”鸡鸭下酒。
上次在村子的南边,他又相中了那只小水泵,就想偷回去。不料他正在下手时,被戴鹏抓了个现行,栽了。
案子破了,还了被大家怀疑的那个村民的清白,邻里关系也和好如初了。
村民们要给戴鹏送面锦旗,戴鹏谢绝了。
他说:“这是警察该做的事。村子里平安,乡邻们能够和睦相处,我高兴。”
新合村的姚俊南和戴鹏是好朋友。他们的相识,缘于一起路面硬化工程的纠纷。
老姚经过竞标,承接了港东村境内的一段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一天下午,他们施工到一户村民家附近时,那家非要把门口的一段也带上。
因为工程量是有关部门事先核定好的,老姚不同意。
那户人家就堵路不让施工。
要趁晴天赶工期,老姚急了,就打电话报警。
一会儿,警察来了,正是戴鹏。
戴鹏了解情况后,便对那户人家进行法治宣传,告诉他阻挠施工是违法行为,又将他叫到屋内。
施工继续进行。
戴鹏对那位村民讲:“‘村村通’是国家的惠民工程,每公里政府补贴几万元的硬化经费,这些经费都是经过仔细核算的,必须用于已经规划好的施工路段。”
村民说:“小戴啊,你讲的这些我都晓得。不就是请他们稍微往我家门口带铺个七八米嘛,又能多花多少钱?”
“你想想,如果家家都跟你学,都要带个几米,耽误了工期不算,这多出的成本,人家老姚也承担不起啊。”
戴鹏说得入情入理,这位村民也实在说不出什么了。
戴鹏想了想,走到门口迈步量了量距离,又回到屋里……
不一会儿,戴鹏出来了,对老姚说:“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不过……”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能不能请你帮个忙,把这门口的一小段带一下,费用由他自己付。”
老姚为难地说:“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光他家这段好说,我是怕后面的人家也和他一样提要求,就会耽误工期了。”
戴鹏转身,看了看后面一段路,又粗略数了下沿途的房屋,朝老姚说:“不如这样,我到后面的几家问一下,需要接上的统计一下,等工程结束后,你就按材料成本价帮着弄一下,省得他们以后还要找人。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就顺个手,做件好事,行吗?”
看着戴鹏十分诚恳的脸,老姚不好意思回绝了。
他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后面那几家如果每次为这事拦住不让施工,派出所出警到这边要10分钟,然后再现场调解20分钟左右,这半个小时就没了。工人停半个小时不要工钱吗?租的机器停半个小时不要成本吗?而且还伤了乡邻的感情。
更让他感动的是,戴鹏在调处这起纠纷时,心里替乡亲们着想,主动揽了不该他管的事。
于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顺利结束了,而家家户户也都接通了“最后一小段”。
港东村的赵大妈有个患间歇性精神病的儿子,30多岁了,一直跟着父母过。他不发病时非常孝顺,人也善良,发起病来就六亲不认,乱舞乱砸。
每次发病,老两口就心如刀绞,只好把他锁在屋里,任凭他折腾。乡邻们也害怕,都劝赵大妈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
孩子再癫狂,也是父母心头的肉,赵大妈担心哩。她听说精神病人到医院会被五花大绑地固定在床上,不舍得让孩子再遭这份罪,所以一直没有送医院。村民们也不敢到他家串门,久而久之,赵大妈家的屋子就像村里的一座孤岛。
老两口唉声叹气,痛苦不堪。
今年4月初,赵大妈的儿子又犯病了,老两口一下子没看住,发疯的儿子拿着一根棍子窜到村里,见人就打。
村干部报警了,戴鹏立刻带着辅警张锦民赶到村里。
“当时挺危险的,小伙子身体结实,有股蛮力气,手里还拿着根棍子,到处乱砸,弄得鸡飞狗跳的。”张锦民回忆说。
戴鹏立即劝退病人的父母,疏散开人群,瞅准病人转身的当口儿,猛扑上去,死死抱住病人的后腰。
在众人的帮助下,病人被控制住了,但是仍在扭动着身子,咆哮着。
戴鹏要送病人去医院治疗,赵大妈死活不让,抺着泪说:“再咬咬牙坚持一会儿,孩子马上就好了。”
“大妈,您儿子患的是脑部疾病,每发作一次,就会加重病情,发病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您这样做是害他啊。”戴鹏刻意回避“精神病”这个词头,耐心劝说赵大妈。
赵大妈说:“小戴啊,不是大妈不给他治病,这孩子从小命苦,落下了这个病根,到医院里还要被绑起来,我心疼啊!”
“那不是绑,是一种安全衣,发病时穿上可以防止病人发生危险,是保护他的。”戴鹏说,“他这病不治疗,还会给村邻乡亲带来威胁,大妈您也不希望发生吧?”
……
经过再三劝说,赵大妈同意了,病人被送到东台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
两个多月后,赵大妈儿子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戴鹏又赶到医院,把他接了回来。
看到赵大妈儿子能做些家务活了,乡亲们也来走动了。
老两口的心里敞亮了许多。
“当初多亏了那个小戴,不然我儿子还‘傻’着呢。”提起戴鹏,赵大妈话里话外都是感激。
“小戴的心里藏着事呢,原来这位阳光小伙子也是个苦孩子!”听到头灶镇司法所所长罗益文讲的故事,我手中的笔,好沉。
刘建华、刘森是一对父子。还是在刘森很小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了,刘森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父亲刘建华的感情很淡漠。随着刘森长大,这对父子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发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2017年下半年,刘氏父子因土地起了纷争,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两个人均不同程度受了伤。
为此,镇里专门成立了由村组、司法以及派出所组成的调解组,虽经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
2018年2月13日,戴鹏接到了刘氏父子又打架的报警。
戴鹏出警了。
他在与双方接触后发现,土地纠纷只是这对父子矛盾的一个表象,根源是当初父母的离异。这在刘森的心中始终是个迈不过去的坎儿。
刘森认为父亲太自私,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刘建华却认为刘森不孝顺、忤逆,不配做他的儿子。
看着眼前这对反目成仇的父子,戴鹏的心里一阵阵隐痛。
自己相似的家庭变故告诉他,这对父子是因长期缺乏沟通,刘森缺少父爱造成的心病。心病还得用心药医,他不忍心让这对父子继续相互伤害,更不能让他们就这样度过一生。
戴鹏定了定神,拉着这对父子坐下来,向他们敞开心扉,讲述了埋藏在自己心底那段苦涩的童年记忆。
说着说着,戴鹏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听着听着,这对父子也泪流满面。
戴鹏对刘森说:“兄弟,天底下最深的情就是亲情。我们做儿女的要理解父母,他们当初的选择,必定有他们的道理。即使父母错了,我们也要懂得原谅他们,毕竟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人间。”
他又对刘建华讲:“刘叔,不是小侄说您,您既然养了儿,就要对儿子负责。这份当父亲的责任,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那就是父爱。都说父爱如山,您要给儿子一座成长的靠山……”
一番滚烫的话语,深深打动了这对父子,也融化了他们心里那块冻结已久的坚冰。
刘森握着戴鹏的手,动情地说:“戴警官,你的真情,化解了我们二十多年的心结。”
刘建华说:“家和万事兴。请你放心,我们父子从此好好地过日子,再也不会给公家添麻烦,更不会给你添堵了。”
……
乡亲们说,小戴是个心里装着我们的好警察,我们打心眼里喜欢他。他办事公道,说话和气,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为我们做了许多好事。碰到了,他总会问一句:“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他虽然走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这些从田埂上听到的故事,就似乡野里的微风细雨,沁人心脾。
听着乡亲们的讲述,我的心里深深地痛惜。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也为了当地的百姓乡亲,他们从此失去了一位时刻关心着他们的贴心好民警。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