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凭借这部作,蒙田同拉伯雷一道,奠定了把法语确立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并影响了帕斯卡、拉罗什福科、卢梭、孟德斯鸠、圣伯夫、勒内、法朗士等一大批文人。想不喜欢蒙田是件之容易的事。福楼拜曾向情抑郁的女友推荐说:“读蒙田吧,能使你平静。”莎士比亚也不时从《善待生活》中找到灵感。蒙田以博学称,《善等生活》包罗万象,无所不谈,成为当时各种知识的荟萃。奥地利文化史学家弗里得尔认为蒙田似乎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能理解,同时对什么都报以微笑。

32不可征服的心灵
当我们的生死支配权被那些我们曾经触犯过的人所掌握时,能够感化他们心灵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低三下四地服从。然而,与之相反的勇敢和顽强,有时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威尔斯亲王爱德华曾经长期摄政于吉耶纳,并且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曾经被列摩日人冒犯过。当他用武力攻下列摩日城的时候,并没有被人民的呼救声,也没有为那些在残杀中被抛弃的妇幼的求饶和下跪所打动,而是率部继续前进,直到看见三个法国绅士英勇无畏地同获胜的英军奋战时,他才开始软了下来。他对这种高尚的美德由衷地敬佩,因而他平息了愤怒,并且因为这三位绅士而赦免了全城的居民。
斯坎德培是伊庇鲁斯的君王,他追踪手下的一名士兵,想把他处死。那个士兵先是忍气吞声,苦苦哀求,试图让君王平息怒火,但是却无济于事,最后他决定孤注一掷,握起剑准备决斗。这一毅然的决心和举动顿时止住了主人的愤怒。君王看到士兵作出如此令人尊敬的决定,于是就宽恕了他。那些不了解斯坎德培的神奇力量和勇敢的人,或许会对这个例子作出另外一种解释。
康拉德三世在包围了巴伐利亚公爵以后,对于被围者所提出的那些诱人的条件和卑劣的赔罪都不屑一顾,只允许那些同公爵一起被包围的贵妇们保全体面,徒步出城,并让她们把随身能够带走的东西带走。这些心灵高尚的贵妇竟然背着她们的丈夫、孩子和公爵本人一起走出了城。康拉德皇帝见她们如此勇敢,高兴得竟然流下了眼泪,于是,他对公爵的刻骨仇恨顿时就烟消云散了,并且既往不咎,仁慈地对待公爵和他的臣民。
上述的两种方法,无论是屈服,还是抵抗,都能够很容易地把我征服。因为我向来就非常富有同情心,并且为人宽容大度。不管怎样,我认为我的本性更倾向于同情,而不是钦佩。然而,对于斯多葛派来说,怜悯就是一种罪恶。他们主张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但是不要给予他们同情和怜悯。
然而,我觉得下面的例子似乎更加合适,因为从中我们能够看到那些经受软硬两种方式考验的心灵,如何在承受其中之一的时候而不动摇,却屈就于另一种方式。大概可以说,恻隐之心是温和、宽容、柔弱的表现,妇女、儿童、俗人等天性比较脆弱的人更具有这种倾向。与此相反,蔑视眼泪和乞求,只崇敬那些勇敢的神圣形象,则是出自强健和不屈不挠的心灵,他们只崇拜男性的坚韧与顽强。然而对于那些不是十分高贵的人,惊奇和敬佩有时也可以产生出同样的结果。以底比斯人民为证,他们将那些到了规定任期却不卸任的将领提交给重罪法庭来审判。派洛皮达在人民的控告压力下屈服,是为了保全性命才苦苦求饶的,但是人民却很难宽恕他。相反,伊巴密浓达却把他自己所做的事情淋漓尽致地颂扬了一遍,并且自信而高傲地谴责人民忘恩负义,这使得人民在表决时不敢投票,在议会散会时,大家都称赞伊巴密浓达的大智大勇。
老狄奥尼修斯在经过长期的艰难困苦之后,终于攻下了雷焦卡拉布里亚城,并且抓获了曾经负隅顽抗的统帅菲通,一位十足的君子。狄氏想对菲通进行报复,以儆效尤。他首先告诉菲通,他在前一天就已经把菲通的儿子及其所有的亲族都淹死了。对此,菲通只是淡然地回答:他们的这一天比他自己更加幸福。然后,狄氏又叫人剥去了菲通的衣服,并叫刽子手带着他在全市游街示众,残忍地鞭打和羞辱他,并用污言秽语谩骂他。然而,菲通仍然临危不惧,神色坚毅,大声地提醒着刽子手,他的死是为了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是为了不使自己的祖国落入独裁者的手中,并且威胁狄氏将会受到诸神的惩罚。狄氏从他部队的目光中,看到士兵们并没有因为这位败将的顶撞而愤怒,相反,整个部队却都开始蔑视他们的将领及其胜利,他们显然已经被菲通非凡的勇敢所感动。狄氏还从士兵的目光中预感到了反叛的可能性,他们甚至还会将菲通从卫士的手里抢救出来。于是,他就下令停止对菲通的这种残酷折磨,暗中派人把他淹死在大海里。
当然,人是极其爱慕虚荣和反复无常的。对人很难作出固定不变的和千篇一律的评价。庞培曾经因为一个叫芝诺的公民愿意独自为马墨提奥人承担罪名受罚而宽恕了全城的居民,尽管庞培曾经被他们激怒过。而佩鲁贾的城主对苏拉也用过同样的办法,但是对自己和全城居民没有什么好处。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