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时间,朱棣眼中一抹精光闪过,而后淡淡开口道。“崔安,稍安勿躁。”“虽你口若悬河,但对朕而言,此事前所未有。”“若你能向朕证明你所言不假,朕自会相信这穿越的真实性。”“这还不简单?”崔安淡淡一笑。早在来之前,他便想过了种种中途会发生的事情。例如,皇帝不相信自己,考校自己等等……果不其然,这不就发生了?所以,他当着朱棣、朱高煦的面,从善如流地从怀中摸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竹简、纱布、细沙、鹅卵石、细长的叶子。这还没完,崔安低头看了看自己磕碜的打扮。一咬牙,手上猛然用力,总算把棉衣中的卢絮给扯了出来。集齐这五样东西之后,算是准备完毕了。崔安先是将细长的叶片卷成吹嘴,安置在竹筒上当做导管。然后瓶内自上到下分层放置芦絮、纱布、沙子、鹅卵石、细沙。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就完成了。虽然过程复杂。但这一幕,崔安早在脑海中练习了上百次。所以在朱棣、朱高煦眼中,只不过是过去片刻而已。就连脾气暴躁的朱高煦也十分好奇,这家伙短短时间,如何能用这些奇怪的东西证明?只怕,不过是江湖骗术……想到这里,朱高煦沉下脸色,杀意迸发。意识到自己的身侧,有一道灼热的目光。崔安不由得有些不寒而栗,于是赶紧看向朱棣。“陛下,我做得这个东西,名为净水器。”“顾名思义,就是能让混浊的水,变得清澈。”“别小看了这水,其实现在的百姓,大部分都喝的是生水,非常不健康,长此以往,就导致了生病。”“并且,制作净水器的方法简单,如果家家户户都能用上,那么会大大提高人口平均年龄。”“到时候无论是生产耕种,还是征员兴兵,都绝对大有裨益!”看着殿下高谈阔论的崔安。朱棣的心中,已然开始有些动摇起来。他不由得有些欣慰,长期以来的忧愁散去一半。大明,天降福泽啊!若不是因为他勤政感动上天,又怎么会来一个穿越者呢?“陛下,请您在一个瓶中装上脏水。”崔安开口道。在朱棣眼神的示意下,门外不远处的小黄门子连忙将净水器拿走。片刻后,再次回来,瓶中呈了些脏水。朱棣、朱高煦,好整以暇的看着崔安的操作。也就是眨眼的时间,那污水居然在不断的上升。在一个竹筒的最顶端,水和脏物,居然逐渐脱离!因为是竹筒,所以两人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竹筒的情况而已。但这一幕也足够让人震撼!朱高煦咽了口唾沫。让物体脱离?这是何等恐怖的技艺!别说他了,就连朱棣,也情不自禁地皱起眉头。十秒后,崔安抬起手:“陛下,水已经净好,您快看看。”话音落下。朱高煦忍不住大步上前,一把拿过崔安手中的瓶子。低头看了看竹筒,那双张狂扬起的眉毛生起了些许诧异,他看了看崔安,厉声道:“你最好别是耍了些江湖骗术!”随后,朱高煦一口喝下了纯净水!朱棣的视线,也颇有些紧张地落在朱高煦的身上。“爹!这水,还真是他娘的好喝!”朱高煦啧啧嘴,意识到崔安没欺骗自己,态度也好了不少。他伸手拍了拍崔安的肩膀:“算你小子实诚!”然而。原本应该最是高兴的朱棣,却没说话。瞳孔中,带着震撼和莫名的意味。未来的格物,如此强大吗?这崔安带来的宛若神之一手的一切,让朱棣产生了一番杀意!若是按照崔安所言,在科技的发展下,人人平等……最终,朱家天下又将何去何从?朱棣敛去了眼底的杀意,笑看着崔安。“未来的科技,居然能做到物体脱离,那岂不是……”崔安摇摇头:“陛下,这并非是物体脱离,而是过滤,一步步净化,达到去掉杂志的目的。”两人听得一阵云里雾里。这每一个名词他们都能听懂,为什么组装起来,就不明白了?崔安看了看两人的神情,迟疑片刻,补充道:“过滤的原理,就跟明矾是一样的,不过我就是吹气过滤。”“时间万物,都可以用格物解释。”“要相信科学!”虽然崔安说得云淡风轻。但朱棣、朱高煦仍然无比震撼。人家都是手工过滤,你呢,你是吹气过滤啊!那能一样吗?同时,朱棣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之前,崔安说他考上了未来十万个人都不一定考得上一个的学校。这说明什么?说明崔安还是未来世界的佼佼者。他随手的一个格物实验,都能给大明带来如此多便利。如果好好加以利用……朱棣的心头,一阵火热。眼中,十分恍惚。仿佛看见了,他的永乐盛世!想到这里,朱棣忍不住又问:“既然如此,你大可以说说,我大明,可有什么政策上的缺失?”真不愧是帝王,每时每刻,居安思危。崔安感慨不已,随后思索片刻道:“现在的情况,最适合的,就是改善体制,变成官绅一体、摊丁入亩。”“您可以想想,其实朝代的衰落,除了天灾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百姓吃不饱饭。”朱棣点点头。他爹朱元璋之所以起义,不就是因为饿肚子了吗?“百姓吃不上饭,就是因为员外、大臣占地太多。”“这是因为,读书人不需要交税,导致许多宗族将地挂在有功名的人身上,他们愈演愈烈,低价买地,高价佃出,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崔安的话,发聋振聩!朱棣一阵心惊,没想到鼓励读书而给读书人的福利,反而害了这么多百姓!“而且,先帝立下的政策‘皇室后裔不交税、无条件赡养’,后期,让国库枯竭!”朱棣心头一颤。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行大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他知道崔安的意思,到了后期,皇室后裔少说也有个几十万了。无条件赡养的情况下,国库怎么可能养的过来?但,问题又来了!他朱棣,本就是得位不正。又怎么可能,直接大改政策,推翻太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