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领,您站远点,这东西劲儿可大了!” 二黑在前面抓着胸鳍,咬着牙跟郑毅说道。 “还是活的呢,这大眼儿金枪你们是咋弄上来的?” 郑毅听话的往旁边躲了躲,盯着几个人抬着的超大号大眼金枪问道。 这条大眼金枪鱼,绝对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大眼,绝对是大眼金枪中的爷爷辈儿。 不然咋也不可能长得比蓝鳍金枪个头儿还大? 看重量没有八百斤,至少也有七百斤。 一条鱼足够他们全部人吃上一顿的。 “用钩子,从海里勾上来的!” 二黑咧开嘴回答一句。 然后就抬着走进食堂。 这条鱼还活着,让食堂宰杀比较好。 食堂这些人都经过专门的培训。 知道怎么杀了做出来好吃。 郑毅也凑热闹看了宰杀金枪。 陈嫂子作为主力,其他几个汉子协助。 先用木头锤子包上皮子砸晕了。 然后顺着脑袋后面切开放血。 之后再用刀锯将鱼肉分开。 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 最后陈嫂子宣布晚餐吃鱼。 特别奖励给二黑多吃点肉。 将二黑他们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郑毅将二黑他们拉到一边,仔细询问了捕获这条金枪鱼的过程。 原来二黑等人抓蟹有些嫌麻烦,就去精工坊找人做了个钩子。 钩子一头拴在岸上,一头挂上鱼饵扔到海里面。 这条大眼儿就是因为贪吃被他们拉上来的。 郑毅明白怎么回事,再次称赞一番几个人。 让他们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多多捕鱼。 也不禁赞叹这片海域真是惊喜多多。 什么金枪鱼、帝王蟹这种后世都贼贵的东西。 在这片海里到处都是,还特别容易弄上来。 如果被后世那些吃货丝知道了。 是不是都会抢着要来穿越一遭? 海里取食让他们的食物不那么紧张了。 那片山谷到底是不是着急开发呢? 郑毅琢磨起这个问题来。 毕竟那里可是有狼群在。 正好王昆山带人过来。 长枪、弓箭都背在身上。 见到他就挂着笑意迎过来,“首领啊,再培训一批步兵兵呗?我们好尽快将那片山谷给占了,把那些狼都做成狼皮褥子,这样咱冬天也不怕愣了,狼肉也能给咱增加点食物不是?” 郑毅忍不住哭笑不得,这家伙果然是为了这件事。 “昆山,那可都是狼啊,你们确定能对付?” “狼咋了?狼还能飞不成?熊咱们都打过,一群狼而已,保证十天清理干净!” 王昆山大声的立下军令状,一再保证绝对不会有人受伤。 郑毅也只能点了点头,从基地车召集一批平民出来。 其中一百人训练成步兵,调给了王昆山管理。 三天之后,一群人背着弓提着刀再次进了山。 这次郑毅没跟着过去,王昆山是领队的。 一再跟郑毅保证绝对不会让狼伤到。 郑毅才敢放他们这些人出去。 这些人体格都非常的好。 也多少有几下子功夫。 就算没有王昆山好。 也都能打三个郑毅。 基地车召集的平民果然都是精品。 这也是郑毅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只是对于那制造者更惊奇了。 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 基因?克隆?仿生? 反正他一个都不懂。 只要是活人就行了。 这世道没人啥也干不了。 这段时间,能量只出不进。 积攒的能量早就用的差不多了。 生物能毕竟是有限的,想要大批量增加能量,还得等到挖出煤来。 采矿场已经建立,木屋搭建的也差不多了,郑毅就安排两百矿工进了山。 分别开采那些铁矿和煤矿,早点让大家用上煤也是件好事。 烧木材是烧不完,就算烧上几十年估计也没啥生态影响。 但是煤这东西可不只是取暖,还能用在工业制造上面。 比如大家手中的兵器,各种的钢铁工具。 总不能全都靠能量兑换出来吧? 那样的话得多少能量够用? 两天之后,天空再次飘起了雪花。 三百五十座木屋也全部完工。 恰好赶在下雪前搬进去。 精工坊的大炉子也开始安装。 这座分基地的人口也突破千人。 大家都住进了温暖的木屋之中。 开始进入到各个岗位开展工作。 这场雪下来的有点大,不到一天就积了厚厚一层。 郑毅走在雪地中,踩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再次发起愁来。 这场雪不出意外的话,就代表苦夷岛正式进入冬季了。 漫长的冬天来到,也不知道准备的东西究竟够不够? 还有那片小山谷,王昆山等人去了七八天的时间。 一点消息都没有,也是让他担心不已。 据说狼是很聪明的,万一玩出计策。 王昆山那脑子还真不知道行不行。 实在不行的话再派对人去看看。 不然大雪封山路就更难走了。 想到这里,他招呼李然过来。 这是他的村长助理。 如今管理这中原村。 没错,这座村子命名为中原村。 也是为了纪念远在几千里外的中原。 也为了纪念下郑毅跨越几百年的中原。 只是几千里外的中原还有可能过去转转。 几百年后的中原不出意外是回不去了。 李然召集在村里的步兵营战士。 郑毅就安排张大山带人去接应王昆山。 张大山年纪比王昆山还要大一些。 当初是王昆山在华夏村的副手。 这边不出意外会交给他来管。 办事老实可靠,也算有勇有谋。 从军事指挥所培训一番出来,已经有独当一面的风范。 比起王昆山的性格,张大山要更加的稳妥一些。 是以这次郑毅让张大山亲自带队过去。 遇到点什么事情,也能安全将人带回。 张大山自然义不容辞的带人出发了。 穿越山林向那边小山谷而去。 这边中原村雪还在下。 已经快能埋住脚面了。 很多需要室外进行的工作也停了下来。 营造坊三十个人一组,每两个小时换次班。 正在给村子修建窑口,有砖瓦窑也有磁窑。 等到这些窑口建好,就能烧制砖瓦瓷器了。 靠近村子外面有一排木头屋子。 那里是轻工坊的驻地。 下面都铺设着地暖。 皮毛作坊、造纸作坊和未来的制瓷作坊都在这边。 至于制盐的作坊,他们为了取原材料比较方便。 设在村子的另一端,靠近大海的地方。 大部分的工作都在室内完成。 需要用火的也都盘着火炉。 不会受到外界影响。 郑毅在这边也建了鸽站。 华夏村那边是康大爷负责。 这边是也找了个岁数大的,都称呼为李大爷。 差不多六十多岁的年纪,同样对玩鸟极为热衷。 只不过郑毅从建好鸽站,就没再去管过这地方。 任凭两个老头一南一北的折腾。 重点是没有鸽子,鸽站有鸟用? 这种天气鸽子都飞不起来。 就算有也传递不了消息。 还是后世有电话好。 一个电话就搞定了。 如今这一百多里地,让两个村子失去了联系。 郑毅也是有些无奈,所有事情都需要白手起家。 还真不如让他穿越到中原去,起码那地方也比这边发达。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地上的雪越积越厚,已经能埋住脚踝了。 村子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去扫雪,将清理出去的积雪堆在外面。 海面还没有结冰,只是二黑等人肯定是不能下海捞蟹了。 现在他们用的是小船,带着蟹笼在近海捕蟹。 倒也每天都能收获满满,比往日一点不少。 这些蟹暂时就是中原村的主粮。 每顿饭大家都在食堂啃螃蟹。 偶尔勾条大鱼上来就是改善生活。 好在食堂推出新的食物——松子。 烘炒熟了可以让大家当零嘴吃。 这才不至于真的吃腻歪。 二黑已经开始准备捕鱼了。 用他的话说,冬天捕鱼比夏天简单。 最好是结冰了,那时候凿个窟窿鱼都主动跳出来,随便下一网也都会有收成。 轻工坊那边正在给他们研制新式的渔网。 能够承载住更大重量的鱼被捞起来。 郑毅刚和二黑说完捕捞的事情。 就看到李然从外面跑了过来。 嘴里喘着粗气,看样子跑的有点急。 “回来了!都回来了!”李然欣喜的喊道。 郑毅有些犯懵,“什么回来了?谁回来了?” “昆山大哥,还有大山叔他们,都回来了!” “啊?终于回来了,快,过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