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选题会风波 自从上个月和嘉卉发生冲突以后,基本上她连正眼都不看我,有时在卫生间或者走廊里碰到,我一直保持着微微的笑容,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就觉得挺好笑的,又不是小孩子,还这么个怄气法啊?!一次在卫生间我帮她拿回了她忘在那里的饮水杯,她明明看见我手拿着放在她手边,头也不抬含混地呜呼了一声:“谢了。qdhbs.com” 不知道是因为那次我和嘉卉的争执的缘故还是我多心,我总觉得海涛没有以前对我那么亲密无间了。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怎样,我只能照常对待他。 这天,我们照常是下个月的选题预报会,也就是几个部门预先向负责管采编的张总申报下个月的重要选题。 本来这个会平时都是李懋姐和海涛参加,没我什么事儿的。但那天要讨论三月份的很多已确定选题和四月份的重要策划,毕竟五一黄金周是每年三波最大的销售旺季。报社在这种重大的策划时节就会召开各部门人员的扩大会议,上至程总、漆总,下到各部门思想比较活跃的年轻人都要参加。 我看其他人的表现觉得,像我们这种也就是去充个场子,那些人其实不需要我们发表什么意见和观点,让我们参加大会目的是表现这个选题多么的慎重,多么的集思广益,其实要真的做好一个选题,最重要的还是合适的人来朝着正确的方向做,并且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些意料之外的惊喜。当然部门领导们也许认为慎重地反复地论证更有利于大家理解选题、加强沟通吧。 那天的会议从一开始就不顺。 先是程总来晃了一下,接了个电话就离开了,起身的时候动作太大,把自己茶杯的盖子带到地上,碎了。 他一走,我们倒是微微松了口气。 新闻办公室那边,侯丹丹申报的两个选题一个都没过,万勇申报的四个选题只过了一个,张总开始发飙了:“大家恐怕没有好好看本周的读者调查表吧?!一份新生代的调查数据,一份我们自己发行公司做的调查数据,读者对我们的报纸评价已经连续三周在75分以下了!怎么大家还是这么个状态?是编辑记者最近积极性不够还是部门主任热情不高啊?” 这样一来,后面报选题的部门主任就得更加小心谨慎了。我都有点替后面的人担心。 李懋姐原本是兼管着it组、汽车组,今年二月初竞聘上岗的时候,汽车组“高而壮”王齐和it组的彭扬扬各自参加了竞聘,王齐竞聘成功,成为汽车组的负责人,算是享受部门主任待遇,但是个副的;彭扬扬竞聘失利,但工作态度和热情不减,看架势有意东山再起,反正他们it组就两个人,平时都是他向李懋姐汇报工作。所以鉴于专刊各组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王齐和彭扬扬先报选题,李懋姐从旁总结、补充,最后才是海涛报时尚组的选题。 第96节:选题会风波(2) 新上任的官儿就是有火,王齐一口气报了五六个选题,既考虑了新车的推出节点,又有季节特征还有独立观点,作为四月份的内容绰绰有余了,张总板着的脸在王齐漫长又一丝不苟的讲述中慢慢变得和缓。王齐不管那么多,拿着打印好的选题报告话一直念,又沉稳又没有断句,跟机器人一样,张总慢悠悠点说:“对了嘛,还是引入竞争机制好啊!看看王齐准备多充分,我有什么理由不放行?!下一个!” 彭扬扬一看王齐这么顺利就过了,估计没有思想准备,结结巴巴地开始念自己的it选题。一个关于液晶电视的选题没过,理由是侯丹丹提出的:她家刚买了一台,技术还不成熟,没三个月就坏了,是不是这个选题应该站在读者角度再谨慎点。 李懋姐当场就不乐意了,张口说,那是个别现象,五一节前购家电是应该推荐当下最热门的家电产品啊,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打消这个选题啊。 张总听了意见以后裁断:此选题暂时搁置,另做一个“跟电视机有关”的“家庭娱乐新航向”的选题。李懋姐也没再说什么,海涛开始申报时尚的选题。 一个是相关钟表品牌春夏流行趋势的,由外籍模特担纲拍摄,大成本大制作配合好几个品牌的广告发布;一个是春季的婚纱婚照新潮流,要结婚的年轻人还是挺喜欢这类型的最新资讯的;还有一个是跟女性服饰搭配有关,今年流行金属色,属于常规选题;还有一个比较重头的是跟男装有关,就是中国的设计师计文波、杨紫明等人正在“密谋”登上世界各大时装周的舞台,以此为由头梳理中国男装从为国外品牌oem到自主品牌设计的轨迹;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五一之前四月底的那期特刊了,我们还是照例以各大商圈为点,铺陈出五一黄金周到来前的各种购物优惠以及商务人士热选的各种最新商品推荐。 开年以后我们时尚组钟表领域开拓得力,芸芳姐一年的耕耘终于有了效果。去年来参加我们客户答谢会的宏达实业的总裁助理,也就是代理不少名表品牌的本土经销商给她介绍了好几个lvmh集团下属的中高档钟表品牌经理,基本上有三五个客户今年签订了长期合同,甚至连欧米茄和浪琴这样的钟表品牌也预备将我们作为“本地市场+全国商务市场”的综合类媒体首选。 第97节:选题会风波(3) 而芸芳姐也一跃成为我们时尚组的大红人,经常往上海跑。 最近好像几个化妆品如羽西、雅漾已经签约,四月份以后就开始有份额;还有兰蔻、娇兰、欧莱雅等几个品牌正在惨烈的拉锯战中,拉着李懋姐和程总都去过两三次。另据小道消息说,芸芳姐连续两个月都拿上万的提成了,估计四月份旺季得上两万! 她千方百计地想弥补上次我始终绝口不提她的“恩情”似的,老给我讲些她的亲身经历、出差见闻,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我知道其实她挺在乎别人的看法,尤其她又是李懋专门从他报挖过来的,本报社盯着她的人不少,原来报社想看她笑话的人肯定也有。所以那挡子事儿我早就不放在心上了,每次都仔细听她讲一些为人处事的细节,发自内心地佩服她耐得住一年的寂寞终于进入收获季的那种自豪、谨慎和想要得到尊重的急迫感。 而我所接手的男装领域也慢慢开始有起色。在李懋姐的争取下,去年男装的两个版增加到四个版,给我留出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我拿着二三十个著名的国内男装品牌和四五十个国际男装品牌名单,后者的新闻点是从服装设计、营销、事件、消费群体特点等角度适当地扫射,建立起本报男装在读者中和行业里的权威,让我们的商务读者人群对本报的男装版面有一定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在李懋姐的悉心教导下,我慢慢领悟到国内的男装品牌是我们的潜在广告客户,因此我就把一看就是有专业系统的宣传理念的品牌分为a类,最近有很大新闻价值、值得报道的品牌分为b类。这两类主要从新闻报道入手。b类尽量为时尚男装建立起国内与国外品牌的比较,譬如从价格、质地、设计、做工、品牌等里面找到差异与共同点,挑动读者和行业的敏感神经甚至制造争议;a类则系统地研究它们是以终端客户活动还是品牌一般的宣传为主,是以终端为主的就主要贩卖我们报社的策划力和执行力,以宣传为主的就贩卖报社的品牌影响力和读者人群号召力。 第98节:选题会风波(4) 然后,我再把在国内,尤其是在重庆市内有纸面媒体广告投放的品牌分为x类,现在暂时没有投放纸面,但是在户外、电视、电台等媒体上投放的作为y类。 x类品牌以抢夺其他媒体份额为目的,由代理公司的业务经理猛攻猛打,点明主题“我想做你家广告”,而我作为记者经常以各种借口找品牌联系采访、拍摄、人物专访,与客户成为朋友。这种一手硬一手软,居然在试行两个月之后有一两家被我们打破了坚冰,尝试做点软文广告或者嵌入式广告,逐渐过渡到策划活动类广告和平面硬广告;y类则以开拓纸面媒体的新份额强食“头啖汤”为目的,尝试让客户相信纸面媒体有其他媒体达不到的效果,譬如读者群体稳定性、依赖性等。 我也主动在工作中不断地和五六个家品牌的重庆地区老总联络,时而发个短信提醒一下节庆假日或者竞争对手的动态,而他们也把我当成可信赖的信息渠道,常常在发布会现场客气地问问我对新店新品有何感想。开始我知道他们是客套话,对谁都这么问,但我不仅要说大多数人说的好话,时而还要说点新店新品在硬件软件上的不足,让他们认为我是一个认真务实不虚伪的人,而且在男装的设计、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有独到见解。他们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相当看重这种意见,飞速改善。 要达到这个效果,我可没少花功夫,从王受之的《世界服装简史》到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各种奢侈品广告密布的杂志到凡是有“奢侈”、“男装”、“大牌”字样的书籍网站,我统统一阵搜罗,每个月花在书和杂志上面起码就一两百块钱,最夸张的是我还抽空去西南大学的服装设计系旁听了两节我初中同学王菁菁主修的服装设计研究生课程——呵呵,其实就是为了看看她,顺便偷师学艺呗!她居然还说我想抢她饭碗…… 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张总已经把海涛暴风骤雨般地批评了一顿了。 “不要以为特刊就是一锅大杂烩,什么选题都往里倒就叫特刊了呀?!我们圣诞节的教训才几天,又搞忘了?!刚才万勇的话说得有道理,不要看选题有个三四个五六个就叫选题了!一会儿设计师,一会儿婚纱趋势,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可操作性强不强?是不是炒以前的冷饭?主要诉求在哪里?串这些的主线在哪里?你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主题?成功体现了我们报纸的特色没有?请问,请问你们理解特刊的意义没有?!一个个选题看起辉煌灿烂,实际上也……实际上,就跟那部‘满眼都是白馒头’是一样的道理!!!你们专刊真的该好好反省反省工作态度了!”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个报社领导发这么大火。 第99节:选题会风波(5) 要说起来吧,我们这几个选题放平时也没什么大碍,偏偏海涛倒霉,遇到老总听了一圈选题,没有几个重要选题满意,就他最后一个做了替死鬼!而且话还说得这么难听,什么白馒头黑馒头,也太恶俗的比喻了吧?! 李懋脸都绿了,我了解她,她肯定是想跳出来争辩几句,但后来看老总的语速越来越快,根本不容插嘴,谁上灭谁的样子连她也忍了。 海涛嘴还动了几下想说点什么,后来一看老总急了,就再也不敢多说,满脸憋得通红,低头狠狠地盯着脚尖看。 会议室里一阵难堪的沉默,尤其是我们部门的人,仿佛成为历史的罪人被万众的眼光秒杀! 凭什么我们要替他人受过?海涛的选题是我们部门两三个小时讨论出来的,要说吧,有个主线是必须的,但是照惯例也可以到稿件完成大部分的时候从所有的稿件中提炼一个主题出来呀! 当然,事先定好主题是规范动作,成稿后主题发生改变的事情也常常发生,成稿后再确定主题虽然不是很规范,但罪不致死啊!念头像闪电一样一秒钟闪过数千下,我听见一个陌生的惊雷沉沉越过头顶—— “张总,其实开始我们部门讨论过……讨论过用《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片子来串联我们时尚的这些选题的。金色是今年的国际流行色,钟表客户的大部分样品都是以18k黄金、玫瑰金等为推广主体的,婚纱也有金色新风尚,包括我的服装设计师采访,也是以‘中国的黑金兵马俑’为标题的!但是,我们考虑到这部片子口碑不太好,怕读者对这个标题本身有情绪……如果您觉得这个标题恰如其分地点出了今年的流行趋势的话,我个人反倒觉得被我们否决了的主题很符合本次特刊的要求!前面侯丹丹他们也是说的今年为‘理财元年’的提法,要把这期都做成一本《黄金理财天书》都没有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选题之间稍微有差异一些更有丰富性……” 这个声音我开始以为是李懋姐的,因为太有条理,太死争面皮,太富有反讽效果……那可不是,顺着张总的话说,他还真不好反对,刚才他不是自己做了一个比喻吗,他能说自己的比喻很俗气吗?不能,那就得接受这个提议。而且,还是被我们否决了的。 第100节:选题会风波(6) 结果,我看见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向我。尤其海涛,基本上下巴与鼻尖之间的距离有一拳宽。 我才发现,刚才那声闷雷,是从,我的,嘴巴里,发出来的。 “我觉得这个辛……辛集思的这个……主题是提得不错的!首先,这个主题有一定的广泛接受度,大家都很熟悉,而黄金周更需要的是一种概念的包装。刚才她的提议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大家设想整本报纸都以黄金甲为包装呢?我这里正好有个新车上市的重点投放:丰田的凯美瑞要以‘满身尽是黄金甲’为主题进行一轮四周的投放,而且指定要在五一节前在封面上做异型腰条,跟平时的通栏不太一样,要大些,大约是报纸的四分之一。本来我还想就这个问题跟程总和张总都要好好商量一下的,这下不就正好了吗?从主题到广告都形成步调完全一致的统一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