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要谋得便是这工部尚书之位,虽然在六部之中,工部并不起眼,也说不上多被重视,但毕竟也是六部之一,本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原则,还是要好好的谋划一番的,若是得了必定于大局有益。工部主工程之事,放到自己的前一世来说,那便相当于建设部,农业部,水利部和粮食局的联合,等等等等,于国于民都是极其重要的部门,当然工部的作用需要长久的发展来看,单看眼前的争夺,能起到的作用很小,但一部尚书的话语权还是有的,所以务必争取。至于原来的工部尚书李大人,在唐晚晚的眼中,已经并不存在了,她之所以花下那番心思,配置了那般复杂的解毒药,可不仅是为了解毒之用的,她也相信蓉娘会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去做,不是她的自信太过,而是通过资料的收集,她对这位李大人真的算得上是有些了解。坏事做尽不说,也同样是个薄情之人,不然也不会宠妾灭妻,贪恋一时之好,将自己的发妻置之脑后,如今这小妾被毁了一张脸,自然等待她的也不会是怜惜,这一点她已经从蓉娘的口中,得到了证实。蓉娘可不是个唯唯诺诺的小女子,有手段,有心机,也狠心,如果这个男人确定了靠不住,而且对她不好,那她一定会下手的,所以唐晚晚提前便拉着楚禹棠,做了部署。楚禹棠暗线之中,刚好有一人是工部侍郎,虽然只是六名侍郎中的一个,但若是运作得当,把握先机,还是很有机会的,至于原来的那位李大人,虽没有送入大理寺,三司会审,列数罪状,但也算是给了他一个最恰当的结局。刑部尚书是太子的手下,自然不会对同僚出手的,尽管工部尚书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捞钱,打杀平民,仅占良田,桩桩件件其罪恶依然是罄竹难书,但若说这钱没有太子的一份,唐晚晚是不相信的。所谓官官相护,若求法理正义还不知要多久,唐晚晚答应了帮清音报仇,自然是等不了那许久,所以那一瓶无色无味的毒药,便是她给工部尚书量的刑,也是为清音一家报的仇。事实也果真如唐晚晚所料,没有几日,工部尚书家便张挂麻布白纱,办起丧事来了,说起来丧事之前李大人的府中也经过了好一阵闹腾,因为李大人突然暴毙,而府中的小妾蓉娘又失踪了,所以此事透着诡异。李家夫人请来了自己的哥哥,云麾将军赵大人来调查此事,请了郎中仵作一番查验,倒是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只说李大人疑似中毒,中的是什么毒,怎么中的毒全都没有答案。而且中毒之事还不能确定,只是说有可能而已,气得李家夫人大骂庸医,疑似中毒,便得放在考虑之内,这个时候疑似失踪的小妾蓉娘便沾了最大的嫌疑。但也有另外一种说法,那便事李大人没了,夫人有赵将军撑腰,小妾自然不敢在府中久留,这才匆匆离开了,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李夫人都不会放任蓉娘逃窜,派人前去追踪,只可惜几番查找都没有找到。无奈也只能先为自己的夫君将丧事给办了,有赵将军在旁协助,这丧礼进行的倒也顺畅,只是不知为何李大人疑似中毒之说被传了出去,在同时,李府小妾蓉娘中了毒,被毁了容貌之事也在一并流传。蓉娘的脸毁在谁的手上,早已经是被传的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的,十分分明,如今被传出是毒,大家也都信了,毕竟几日之内将脸毁成那个样子,是毒的成分很大。说起来见过蓉娘毁容之后的人不多,但却架不住传言,一传十,十传百,传言越来越可怖,自然也就有了蓉娘的脸已经被毒毁的面目全非的说法,如今李大人也疑似中毒,许多人将这两件事放到了一起去想,这么想来李夫人的嫌疑是真的很大啊。因为小妾的事情,李夫人被打,被关,这件事许多人都听到了其中内情,所以不能排除李夫人怀恨在心,对自己夫君下手的可能,虽然这个节骨眼上小妾不见了,但是想来小妾若是下毒,该针对的事李夫人,而不是自家老爷,按照这个思路,李夫人的嫌疑反倒是越来越大了。传言传到了李夫人的耳中,她当场砸碎了一只花瓶,数个茶 盏,还打了禀告此事的丫鬟,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了,李夫人这几日过的很不安生,因为小妾的事情,她被罚关在了房中,不准与外界接触。几日里本就过的苦闷,想办法让丫鬟给哥哥传了个信儿,想让哥哥想想办法,帮帮她,谁知还没有等到自己被放出来,反而老爷殁了的消息被丫鬟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禀报给了自己。本就心绪不平稳,又得了这么大的一个噩耗,她可谓是强撑着在办这些事情,她觉得这事情跟小妾有脱不开的关系,便让哥哥去着人抓捕,本以为能还此事一个清明,也给老爷一个公道,不能让老爷就这么死的不明不白,可小妾没抓到,流言却都被引到了她的身上。这算个怎么回事儿啊,李夫人也心知有小妾的事情在前,这件事情非是她三言两语就能够澄清的,所以干脆带着儿子离开了这里,去了哥哥的将军府住,眼不见,耳不听,总是能清净些的。抓捕蓉娘的事情还在继续,如果说一开始是为了给老爷讨回公道,为自己报仇,那如今便是为了个自己证明清白之用了,这几日在府中她与老爷连面都没有见到,背上如此诬赖,她自然不会任之发展,但洗刷污名,还是得当事人到场才行,到时直接移送刑部就是。李夫人的算盘打的啪啪直响,可她要抓捕的人,却没有如她所想,住客栈,回家乡,而是找了一处荒山寺庙,带着丫鬟瓶儿便住在了那里,这寺庙香火甚少,但胜在清净,对她而言,倒是个极好得安身之所。脱去锦缎,褪下玉镯钗环,换上了尼姑穿的袍子,带上了帽子,站在那里倒像是个出家之人了,这也不光是她有心伪装,而是这边是她给自己的后路。杀人之罪,杀的还是当朝的尚书,这是何等罪过,蓉娘早已是想的明白了,可她偏就咽不下心中的一口气,她付出许多的男人,竟是这般对她,所以她下手了,以自己的脸开始恢复得由头,每日亲手做了酒菜去陪他。听闻她的脸能够恢复,李大人也没有先前那种不耐之感了,聊上几句,喝上两杯小酒,倒也算平和,只是蓉娘却不是这么想的了,这个男人果真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张脸,实际上对自己连半分的情分都没有。第二日,蓉娘带去的酒菜便下好了毒,毒是液体且无色无味,下起来再方便不过,她用的计量不大,但一连送了三天的饭菜,果真就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眼见李大人得气息已经虚弱,蓉娘带好自己收拾的金银细软还有丫鬟,便离开了李府。因为发现李大人死亡的时候,府里大乱,所以也没有人发现小妾到底是何时不见了的,不知是在大人死亡之前还是之后,不然这罪名也不会这般容易便被栽到了李夫人的头上。离开之后,蓉娘为了安全,没有住在客栈,而是连夜便出了城,这处寺庙,她之前来过一次,当时只觉得太过凄清,想不明白为何会有寺庙立在此处,只觉得根本不会有人踏足。可此刻这里却成了安身之所,不是暂时逃避,而是她真的打算留下来了,向前回首,也许是自己坏事做的太多,让自己落了个这般结局,本以为能成为靠山的男人这般无情,厌恶自己,逼迫自己,而她也选择了最为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这一段感情,事情过去了,彻底地过去了。也许是经历了太多,有过穷苦,有过富贵,有过欺辱他人,有过勾心斗角,往昔的一幕一幕似乎浮现在眼前,如今回首去看,当初以为对,以为好的事情,却处处是自己的自私,处处是错,害了她人,也苦了自己。她觉得遇见唐公子也许真的是一种幸运,不是因为他的药能恢复自己的容貌,而是这个人治愈了自己,让她真正明白了,什么才是重要的,什么又是根本不需要过多去在意的,她觉得这么多年,自己都过的本末倒置了,听君一席话,方才豁然开朗。其实唐晚晚当日说了什么呢,不过是讲了几个鸡汤故事罢了,在前一世的时候很流行的东西,故事中描述的都是好的东西,真情流露,不将外物放在心上,而蓉娘勾心斗角,靠着金银财帛,夫君宠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自然形成了一 正一反的两个故事。而蓉娘刚刚对自己的夫君死心,自然直接就被心灵鸡汤给洗脑了,觉得自己先前所做的,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没有认清楚自己想过要的究竟是什么,所以花了时间,给自己好好的捋了一捋。最终做下了这个选择,亲手结束了自己的选择,用最残忍的方式跟那个男人告了别,然后来到了这一处小寺庙当中,准备在这里过自己日后的人生,也算是为之前所做的赎罪吧。她觉得自己的命运这般不好,也许就是因为自己太过自私所致,佛家讲因果,坏事做多了,结局自然不会好,所以日后,她不想再去依靠男人,而是打算青灯古佛,常伴此生。至于瓶儿,她也想好了,便让她陪自己一段时间,过些日子若她自己愿意,那边放下山去,寻一处好人家嫁了,也是好事,至于那高门大户她已经深深体验过其无情,所以根本不做设想。宁做贵人妾,不做平民妻,这是她原来的想法,现如今她觉得还是颠倒过来的好,宁做平民妻,不做高门妾,如此才能和乐一生,而自己便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方才沦落到了这一步,不过好在,自己还有机会用另一种态度,去过自己剩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