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姜没力气抱他,只能歪头看着他的脸。其实红通通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好看,可是这是她的孩子,她来到这世界后终于有了血脉相连的人,有了对这世界温柔的眷恋。 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嚎了几声就啜手指去了,易姜终于放心地睡了。 少鸠终于从榻边爬出来,láng狈不堪:“我、我要出去缓缓。” 要照顾产妇还要照顾婴儿实在费神,息嫦几乎忙得脚不沾地。 大概是因为不是足月出生,孩子很安静,除了饿了的时候,很少啼哭吵闹。但是胃口真是不小,能吃的很,经常是刚喂过奶过一会儿又饿了。 息嫦笑道:“能吃就没事,用不了几个月就要长成大胖小子了。” 易姜剪了一搓自己的头发用绢布裹起来细细缝好,给他做了个小手链拴着。以前她小时候她妈也给她做过一个,不过头发是装在透明塑料管里的,就一小截,连在链子上像个装饰,据说这样能护佑孩子平安。 息嫦瞧了还夸她手巧,一边问:“主公还没给他取名字呢?先取个小名叫着也好。” 易姜看着孩子熟睡的脸想了一会儿:“小名叫无忧吧,我希望他活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以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少鸠从窗边转过头朝她看了一眼,又若有所思地移过头去。 魏国一到冬天就冷得烦人,魏无忌站在院中,披上大氅搓着手还是觉得冷,又跑回屋内对着炭火烤了烤手,一面叫人去送些木炭衣物给易姜。刚吩咐完,一名仆从匆匆送了信过来,他一看信函上的名字脸就沉了几分。 不是公西吾是谁。 当初他被迫不插手公西吾掳走易姜的事,结果他不仅掳走了人还直接将人给qiáng娶了。因为这事魏无忌一直对他颇有微词,连带以往那点敬重也没了。当下展开信来看,原来还是因为易姜。 他倒是很笃定易姜就在魏国,还请他好生照料。 我自会照顾,还用你说?魏无忌将信丢进炭盆,搓搓手继续烤火。 过两日,易姜托少鸠送信过来向他表达了谢意。 魏无忌趁机提出去见一下易姜,哪知少鸠立即道:“她近来身体不适,不方便见您,待开chūn了她会自己登门拜访的,信陵君不用挂怀。” 魏无忌无奈:“她神神秘秘的,都好几个月没见我了,到底跑魏国做什么来了?” 少鸠讪笑,找个了借口溜了。 开chūn之后魏无忌就把这事给忘了,因为府上多了不少有本事的门客,他心情舒畅,夜夜设宴款待,忙得不亦乐乎。 这晚又是一夜尽欢,众人纷纷散去,他独坐在案后醒酒,仆从忽然进来禀报说易夫人来了。 魏无忌瞬间脸上堆满了笑,起身理理衣襟,大步朝府门走去。 易姜带着息嫦和少鸠进了门,双手拢在宽大的披风里,冲他笑道:“信陵君夜夜笙歌啊。” 魏无忌嘴角边又露出浅浅的梨涡来:“你可算来了,没你在场,笙歌也听不出乐趣啊。” 易姜并未没被他的打趣逗笑,反而神色肃然地说了句:“可否借一步说话?” 魏无忌立即正色,抬手做请,率先朝前走去。 易姜跟上他的步伐,身后的息嫦忽然追上去一步,神情里竟无端多了一丝不舍,多亏少鸠及时拖住了她手腕才没失态。 魏无忌一直带着易姜走到了自己房中,遣退了所有下人,请她入座,一边借着明亮的灯火上下打量了她一圈,打趣道:“这么久没见,我怎么觉得你丰腴了一些?” 易姜没有坐下,也没有任何其他表情,一手掀开披风。 魏无忌愣住,快步上前,她的怀中竟然有个襁褓,襁褓中的婴儿白白嫩嫩,看着才四五个月的样子,正睡得香甜。 “这……这是谁的孩子?” “我的儿子。” “你的?”魏无忌捂了一下胸口:“你和公西吾的儿子?” “我的儿子。”易姜qiáng调:“你只要记着他是我儿子就好。” 魏无忌镇定下来:“你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易姜道:“你当初曾对天发誓,将来我若有求,你一定会报答我,还算数吗?” 魏无忌立即道:“自然,你当初救我一命,我欠你天大的人情,这是应该的。” 易姜垂眼看了看孩子:“我想将他jiāo给你抚养,此事只有你我知晓,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尤其是公西吾。” 魏无忌其实已经猜到了,毫不意外地点了一下头:“我府上仆从婢女多的是,rǔ母也不缺,他既然是你的儿子,我一定视如己出,绝对不会亏待了他。” 易姜神色犹豫:“假如将来你我处在对立位置……” 魏无忌慡朗地笑了一声:“真有那日我也不会以你儿子做要挟,你还信不过我?” 易姜点点头:“承蒙大恩,我将来一定报答。” 魏无忌神色有些怅惘:“你这是要走吗?” “是。” 易姜的手紧了紧,终究还是将孩子递到了他面前。其实她悄悄给孩子做了个记号,但怕魏无忌多心便没有提及。毕竟他还太小了,小孩子一天一个样,总要以防万一。 魏无忌虽还未娶正室,但早已是做父亲的人了,接过她怀里的孩子,竟然抱得有模有样。孩子睡得香甜,嘴边竟然还吐着泡泡,不禁将他给逗乐了。 齐国的临淄此刻已经宵禁,家家户户熄灯入眠。 聃亏拿着一份绢帛进了公西吾的书房,他还在案后忙碌,垂着头,发髻上的玉饰在灯火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听到声音,他搁下笔接过绢帛,展开一看,是范雎的消息,他举荐的另一名将领也叛了国,如今已经被迫辞去相国之职,回归封地,还染了重病,只怕命不久矣了。 “范雎倒了,恐怕易姜就要入秦了。”他将绢帛揪成一团。先前费心对付范雎,竟像是给她开辟了一条远离的路。 聃亏看着他出神的双眼便知他又在想什么,叹息道:“公子既然如此挂念夫人,为何不去找她?你总这般将心意藏着,也难怪她会走。” 公西吾摇头,他并没有藏着,他说过很多次自己喜欢她。 但现在想想,似乎又有些不同。 以前他说喜欢她,心底半分起伏也没有,只是喜欢罢了,与喜欢一卷书一盘棋没什么区别,出于欣赏一般。 他一直以为这就是喜欢,可自她走后,再想起这三个字,心情里多了从未体会过的情绪:愤怒、难过、不甘、酸楚,也许又夹杂着一丝丝的甜…… 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都会无端地想到她,使他无法再专注于该做的事。他已变得生疏,叫自己都认不出模样来。 易姜曾说他暗中栽培了她,可是如果再有机会,他只想问她,到底是我造就了你,还是你改变了我? ☆、第71章 修养七十 自魏国国都大梁至安邑,尚且是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繁华的城镇,拘谨守礼的百姓,广袤的平原,一望无际的原野,连风都带着温和的意味。而一旦到达函谷关,感觉立即有了变化。 崤山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的山势像是天然的屏障,由主脊向两侧呈阶梯状降低。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在山脉两侧分流,向西北注入huáng河,向东南流入洛河。至北麓有数座陡峭山峰矗立,关城在深谷之中,东西十余里,绝岸壁立,山崖上到处都是松柏树林,通道狭窄,抬头几乎无法看见日光,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相传老子预见周室衰微,离周隐居,驾青牛途经此处。守关官员尹喜夜观天文,观紫气东来,便知有圣人而临,立候关前得以与之相见,拜曰:“子将隐矣,qiáng为我著书。”老子遂连夜写下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 又传齐秦结盟,齐国派孟尝君入秦为相,不料二国反目,孟尝君仓促夜逃,夜半过关。随行门客有善口技者,仿jī鸣引关内群jī相和,关吏遂开启关门,孟尝君终得以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