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快乐

本书收有作品42篇,其中有《送礼》、《狗德》、《不朽红楼》等。

默认卷(ZC) 当代家庭意识的淡化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西方人不尽相同。

    因为中国经历了长时期的封建社会,家庭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必然要像细胞似地反映那个时代的道德规范。所以在家庭成员间,实际上和君权国家一样,进行着宗法式的等级统治。长幼有序,上尊下卑,伦理孝治,三纲五常,这个大前提,是人人必须遵循的超越于血缘关系的行为准则。

    所以,那种赫赫扬扬的像《红楼梦》的荣、宁两府式的大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封建宗族。由于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家族之间的亲情变成一种形式上的联系纽带。生活在那样子女仰鼻息于家长,亲朋一律皆臣民,感情受到抑制,爱成为邪恶的家庭里,不过是表面上蒙着一层温情脉脉面纱的牢笼而已。巴金先生的小说《家》中,觉民说过的一句话,“家,是宝盖头下面的一群猪”,就是对这种封建家长统治的控诉。

    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大家庭不多见了。但强烈的家庭意识,仍在中国人头脑中存在着。养儿育女,传种接代,望子成龙,光宗耀祖,门第观念,家族荣誉,夫道尊严,重男轻女,乃至于家长制,一言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做人子者要为尊者讳和为儿孙做马牛等等,这一切仍然主宰着许多家庭的命运,成了凌驾在人与人最可宝贵的亲子之爱、夫妻之爱的感情之上的,人们为之奔走努力的准绳。爱,是次而又次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有人作过社会调查,在中国城市人口中间,不低于60%的夫妇,尽管共同生活,组成家庭,实际上是早已失去爱情,或者根本不是以爱情维系着的配偶。双方只是在履行一个完整家庭不致破裂的义务,住在一个屋顶底下罢了。无论自觉与否,这种没有爱的基础,仅仅在过日子的生计家庭里,为繁衍后代而存活着,总是一个痛苦的事实。

    当代人要是不能淡化中国式的家庭意识,个人幸福无可求,整个社会的活力也要受到影响。因此,改变传统观念,在爱的基础上构筑两人世界,和我们这个变革中的时代,才能合拍。

    三国时,曹操杀孔融,有一条罪名,就是他对于父母亲子的议论,被认为大逆不道,罪该当斩。《后汉书·孔融传》载:“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孔融这个看法,当然是对封建社会中那种礼教家庭的否定,和《家》中觉民的言论,具有同样的愤世嫉俗的情绪。这种连亲情都淡化的论调,甚至在今天听来,也够新颖大胆的。

    虽然他为此杀了头,但是,也给后人一个启发,对一些相沿成习,似乎成为定规的那些家庭观念,不是千古不变的。因此,扬弃历史沉重的负担,使当代家庭成为一种追求幸福,理想和完美,充满着爱的组合,那样,我们整个社会一定能够更加生气蓬勃。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