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衍依然没有接话,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叹得景骊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半空中。 “臣没有想到,原来陛下始终是不相信臣。”过了很久,卫衍才冒出这句话。 虽然皇帝一直骂卫衍是个笨蛋,但是他真的不笨,他只是在有些事上,懒得多想去没事找事。 皇帝就是这样的性子,心中俱是百转千绕的念头,嘴里又常常爱言不由衷,掌间更有种种手段,他要是遇事再去多想,事事和皇帝争个长短,两个人的日子就要没法过了,所以他一向是放宽了心,万事让皇帝去操心,免得他太闲了就要去滋事。 他只在皇帝在公事上准备胡闹的时候,才会试图影响他的决定。 其他的事,他只要相信皇帝对他的心意就行了,皇帝的心意他是明白的,这是他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体会出来的,不是用耳朵听出来的。 有些事,他懒得多想当然不知道,只要他肯好好想想,自然明白皇帝目前到底抱了什么样的心思。 “若有一日,臣背弃今日所言,就让臣不得好……” 那个“死”字还没有出口,卫衍就被皇帝捂住了嘴。皇帝恶狠狠地瞪着他,脸上是很恼怒的表情。 卫衍呜咽了半天,皇帝就是不肯松手,只能同样用力瞪着他。 两个人如斗鸡般,傻傻对峙了半天,又不约而同眼神柔软起来。 “朕答应你就是,以后不许再说这种傻话。乖,知道了就点个头。”景骊虽然神情缓和了下来,却还是不肯松手,定要等到卫衍拼命点头保证后,才慢慢松开手。 如果卫衍有朝一日真的背弃今日所言,必有他万不得已的苦衷,景骊怎么敢让他发这些生生死死的誓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若某个闲得发慌的神仙此时听到了卫衍这句话,真要是有了那一日,岂不是很糟糕? 算了,也不急在一时。 景骊想到太后已是花甲之年,卫衍的父母更是已古稀,年事俱已高,恐怕经不起这样的风波,再加上卫衍如此这般,又是保证又是发誓,就暂时歇了这个念头,不再提起。 帐外的烛火渐渐矮下去,帐中的人都以为安抚住了对方,便丢开了这事,不再多话,一夜好眠。 万寿节那日, 文武百官赐宴保和殿,命妇眷属赐宴永寿宫。 内宴由周贵妃主持。 皇后以下,贵德淑贤四妃中历来以贵妃为重,淑妃早逝, 皇帝空着妃位没有晋封新人,皇后谢氏“暴病而亡”后,皇帝就把这后宫的诸事交给了贵德贤三妃协理。 周贵妃在三妃中占了一个名分上的首字, 再加上儿女俱全, 周家也是百年传承的世族,在她身后给她诸多助力,自身做事又颇有些手段, 明面上让人挑不出一丝错,这些年俨然已是后宫之首,离后宫中所有女子翘首盼望的那个位置, 就差了那么一小步。 可惜, 那一小步犹如天堑, 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跨过去。而且皇帝绝迹后宫多年, 除了逢年过节宫宴的时候才能得见,平日里最多是在太后宫中请安的时候偶遇, 说不上几句话就已离去, 就算她想努力也无从下手,慢慢地, 她也歇了这个念头。 毕竟, 比起皇后这个位置来, 还有个位置更值得她努力,那就是——太后的宝座。 她的瑛儿虽然非嫡非长,但是胜在颇得皇帝欢心,只要她小心筹划,万事皆有可能。抱着这样的心思,周贵妃带着华德庄贤二妃,将皇帝已经极为寥落的后宫,打理得也算四平8稳,至少表面上大家都称姊道妹,相处得和和美美。至于背地里的种种,历朝历代都差不多,不需要一一细说。 话说那日午宴时,皇子们被带去保和殿给皇帝祝寿去了,周贵妃安排完了宴席琐事,就小心伺候着太后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