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看,路上看,家里看。以往感兴趣的动画片此时的韩俊根本就放弃了,转而十分关心电视广播里的时事要闻,每天的新闻联播改为必看的节目,没事的时候也跟父亲探讨一下时事以及社会现象。 见儿子这么关心国家大事,韩世鹏还以为韩俊长大了,对他的异常举动也乐得如此。而母亲金芳见韩俊不再看那些小说话本,也认为韩俊知道上进了,更是开心。却不知道,韩俊正想着努力一点点的印证着笔记里的记载。 可是了解的越多,韩俊越是沮丧的发现自己的无知,想到丢失笔记的那个少年年龄也不大,为什么他懂的会这么多? 即便是他是重生者,却不可能了解这么多行业啊?工、商、农、政这本笔记里几乎都有记载,“隔行如隔山”这句话自古有之,自己的老爹都40多了,可除了警界的那一窝窝事,也不见得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啊。即便让自己老爹重活一次,也不可能写出这么详细,涵盖面这么广的笔记来! 在他看来,书写这本笔记的人一定是个超级天才。可是韩俊根本不知道,在21世纪,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在小小的电脑上就能知道你想知道的一切! “小俊,你这两天是怎么了?在学校被老师批了?还是期中考试又考砸了?才多大点事儿?你爹娘都知道你是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差点没事儿!”最近几天,韩俊因为自己的“无知”,心情郁郁。自己儿子微妙的变化自然逃不过父母的眼睛,立冬这天,吃过了晚饭,韩世鹏走进韩俊的房间,大咧咧的问道。自从7月份的那次案件,父子俩特别的亲近。有事儿没事儿韩世鹏总喜欢跟儿子聊聊,只是自那以后,韩俊再也没有提出过特别精彩的言论罢了。 “爸,没事,我只是觉得自己特别的无知。”韩俊摇摇头,有些沮丧“你说为什么有的人知道的事情那么多?而我却跟个白痴一样什么都不懂?” 韩世鹏一见儿子小小年纪居然说出这种多愁善感的话来,一时让他哭笑不得,不过想到儿子小小年纪却能知道求知上进,还是很欣慰的。 “别听你妈瞎说,我儿子是最好的,要不是你,我怎么能破了这么大的案子?”韩世鹏揉了揉韩俊的脑袋安慰道,他认为自己儿子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金芳的“死要面子”。 91年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依然会选择中专然后就业这条普遍的人生道路,可韩俊的表哥金成自小聪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初中毕业没有上中专,而是选择了高中,准备读大学。 韩俊从小不如金成学习成绩好,但两人年龄相差一岁,金成便被金芳当成了韩俊的榜样,在学习上总是拿金成来比韩俊,原本按暗示鹏的意思,韩俊初中毕业他找找关系让韩俊读个警校完全没有问题,可金芳一见金成考了高中,也逼着韩俊考,好在韩俊身体素质出色,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了三中。 在韩世鹏看来,韩俊就是因为学习的问题总在金成的阴影下,造成金芳喋喋不休的唠叨才让自己的儿子这么郁闷,难免有些心疼。 韩俊讪讪道:“爸,我也是凑巧而已。我没事,就是有点想不通。”韩世鹏这么一说,又勾起了韩俊对“重生记事簿”给自己的挫败感。 “这有啥好想的?”韩世鹏哈哈一笑,自己儿子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当老子的看到儿子有问题,想尽办法也要解答,略一思量便说道:“你这根本不算个事,鲁迅先生说的好啊,拿来主义。别人知道的多,你就多问问,那他知道的不就成你知道了吗?细究不成可以浑沦吞枣再慢慢消化嘛。长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你才多大?你们初中物理课本里不是有个大科学家牛蹲,说他的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他不也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才能成功的嘛?” “啊!”何谓一语惊醒梦中人?韩俊惊讶地看着父亲,心中的迷雾瞬间散尽,一丝明悟油然而生“对呀!知道的慢慢利用,不知道的我先记下,好一个浑沦吞枣而后消化!这本笔记不就是一个巨人?我不正站在它的肩膀上吗?何必把自己弄的神魂颠倒的?” “爸!你太棒了!我想通了!”韩俊喜的一下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心中郁结已去,犹如风中沐阳。韩世鹏看着儿子情绪转好,微微一笑,可韩俊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老脸一红。 “不过爸,人家不叫牛蹲,叫牛顿!” “都一样,都一样,外国人的名字都是翻译过来,我就这么叫谁还能说我不对?” 爷俩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对了小俊,后天10号礼拜天,你姥爷生日,到时候早点去。” “知道了爸!” “恩,赶紧写作业,没事儿别胡思乱想了。”说完,韩世鹏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给金芳“汇报”思想工作的进程去了,儿子的事情,当妈的自然也是关心的。 上了六天课,韩俊也特别期盼礼拜天的到来,星期天一大早,一家人带了大包小包的礼品,乘上韩世鹏的偏三大摩托,“突突突”地驶向市中区北边的沧口区的国棉九厂宿舍。 自从韩世鹏升职为副处长,单位专门给他配了一辆碧绿的偏三大摩托,以便上下班代步。(偏三摩托,方言,就是右侧带着一个斗的那种三轮摩托)小时候韩俊最喜欢坐的地方就是那里,从小就有个愿望,自己坐在斗舱里,前面架着一挺歪把子机关枪…… 电视里面的鬼子,都坐这样的摩托。 第十一章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韩世鹏是家中独子,可金芳家却是人丁兴旺。姥爷金晸诰,姥姥荣淑贤育有二子四女,金芳排名老四,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 金晸诰是国棉厂的老职工,退休在家,房子不大,两居室,平常兄弟姊妹轮流回家探望倒也宽敞,只是逢年过节,老人生日一大家子人齐聚一堂,倒显得有些拥挤了,不过喜庆的日子拥不拥挤倒是其次,最重要的却是热闹非凡。 金芳一家出发的早,相距又不远,自然到的也早。只是到了姥爷家,韩俊却发现大舅和二舅早就到了,正陪着姥爷说话,而两个舅妈则在厨房跟姥姥一起配菜。 “爸妈,我们回来了,大哥二哥也在啊。”韩世鹏跟金芳两人与老人和兄长打了招呼。他们两口子,金芳倒是常过来,而韩世鹏因为受伤,距上次来老丈人家足足四月有余。好在金芳马虎眼打的好,他受伤的事情家里没有人知道。 “小韩来啦,有日子木来啦,单位忙啊。”老爷子微笑了一下招呼韩世鹏过去坐。金芳则一挽袖子拐进了厨房跟两个嫂子和母亲一起配菜。 韩俊心里一乐,姥爷的老家在淄博,虽然来滨海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说话还是带着一丝乡音,韩俊每次听来都觉得有趣。跟长辈们问了好,随口一问金成在哪,当得知他在家里做功课之后,韩俊就老老实实地坐在一旁,想听听他们聊什么。 如果换做几个月以前,这种陪着笑脸听长辈们谈话的事情对于韩俊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