筐米线没有卖出去呢!” “没事,明天还可以继续卖。” “明天不是赶集日,没有人来光顾吧?” “没有赶集的人,但是有县城里的人呀!这县城里的人天天住在这里,他们也可以买了吃。” 姑姑欣喜的道:“这么说咱们可以天天做买卖了,但是,谁舍得天天买这个吃呀?生意能好吗?” “平常的生意肯定不如赶集日,但是也不会没有,你看大众食堂天天开门营业,人家还不是天天有生意,这整个县城这么多人,就只有大众食堂和咱们家店开门营业卖吃的,人多店少,不愁没有生意。” 姑姑笑着道:“冷街天每天只要能赚一块两块的我也就满足了,这一两块钱,也总比种地强。” “姑姑,你放心,生意会越来越好,以后做生意的人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是赶集日,这街上的人也会很热闹。” “真的吗?如果天天像赶集日一样热闹,到那时候,唐春,你的地也不要种了,来这里跟我们一起做生意。”赵玉兰是完全认同了这份生意,因为她实实在在的尝到了甜头。 唐春道:“如果生意天天像今天这样好,我听你的,不种地了,来帮你们。” 煮了米线,一家子人坐在一起吃米线。 赵小玲对三个孩子道:“大妮二妮三妮,你们今天可是表现很不错的,没有你们的帮忙,我们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呢!” 三妮得意的道:“小玲姐姐,下个周末,我们还来帮忙。” “当然,还有你爹也要来。”赵玉兰道,今天他们可是忙得够呛,如果下一个赶集日的生意也和今天一样好,少一个人都忙不过来。 “来,以后每个赶集日都来帮忙。”唐春讨好的说。 “就是辛苦三个妹妹了,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饿到现在。”赵小玲心疼的摸摸三妮的头。 一忙起来,客人又多,都顾不上自己的肚子了。 “我们不饿!”三妮懂事的说。 赵小玲道:“你们三姐妹以后周末就是家里的小帮手。” 吃过饭,唐春带着三个女儿收拾东西,洗碗,赵小玲、姑姑和奶奶躲在姑姑的房间里数钱。 那些钱大多数都是毛票,都是一毛两毛五毛的还有五分两分和一分的,最大的也就是一块钱,所以收到的钱有一大堆。 她们三个人数了很久,才把钱数清楚,一共是三百三十五块六毛钱,六百三十二两粮票。 除去批发的米线,买的猪骨头,猪rou炒杂酱,还有各种佐料的成本,整整净赚了差不多两百多块钱。 一天就赚了两百多块钱呀!姑姑和奶奶都不敢相信,再数了一遍,确认真的赚了这么多钱,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70.收入 70.收入 “小玲,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咱们可以在这里立足下去,靠做生意也能够养活自己。” “姑姑,奶奶,这回你们总该相信我了吧?咱们一天就赚了别人一年的工资收入,不但不比别人差,只比别人好。” 想起之前为了说服姑姑和奶奶,赵小玲可是费了很大的劲儿,而且她们就算是跟着她来到这里,心里也一直在打着鼓呢!现在一切都用事实说话。 “是,这回是彻彻底底的相信你了,就算是唐春和他爹妈分家自己单过,我也不愿意再回南村去,我要攒钱在这里买房子,把孩子们都接来这里上学。”姑姑一下子豪气起来。 之前赵玉兰也这样想的,但是那时候只是想一想,不敢真的确定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现在她敢确定了。 “姑姑,咱们说好了,赚到的钱咱们三个人平分,这三百块钱,咱们每个人分到七十块钱,其余的一百二十块做本金,大妮二妮和三妮每人一块钱,剩下的两块六,就给姑父。” 赚的钱三个人平分这个提议之前就说过,奶奶不同意,她坚持不要,说她一个老太婆了,只要能够吃饱,不需要要多少钱。但是赵小玲坚持这样分配,为了说动她,费了许多口舌,她才勉强接受。 所以今天这样分配,大家都没有再有什么异议,都各自把钱收了起来。 “姑姑,你可不要把赚的钱交给姑父,也不要对他说咱们赚了多少钱。” “为啥?”赵玉兰不解。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你掌握着家庭的经济主动权,就掌握着在这个家庭的话语权。” 赵玉兰听得似懂非懂,“我还是听得不太明白。” “我的意思是说,钱是一个人的底气和胆气,谁有钱,谁管钱,谁就在家里说了算,以后你家里虽然没有公公婆婆和小姑在作妖了,但是你也要自己把腰挺直了,家里什么都要你说了算,所以你要掌握经济大权,有了钱的女人,再不会被公公婆婆和丈夫小瞧,被他们欺负,退一万步讲,就是万一有一天,你失去任何人,只要你手里有钱,你也活得下去。” 这回赵玉兰倒是明白了,她点点头,“对,小玲,你说的很好,这段时间我也算是明白了,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有钱才是最重要的,以后那个家里,我说了算,我自己赚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且唐春得听我的。”赵玉兰说完这话,自己都感觉从未有过的自信和有底气,当家做主的感觉还真的不错,只想象一下就很爽。 奶奶担心的道:“今天生意是很好,但是能够天天这样好吗?” “以后还会比这更好,收入更高。”赵小玲笃定的说。 “之前咱们卖猪血的时候,隔壁邻舍嫉妒咱们,后来他们也跟着咱们卖猪血,现在咱们卖米线,他们见咱们生意好,说不定也会跟着咱们卖米线呢!”奶奶道。 ☆、71.不轨 71.不轨 赵小玲不以为然,“这个完全有可能,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谁不想赚钱,他们卖他们的,咱们卖咱们的。之前卖猪血的时候,是货源有问题,每天就只杀十头猪,那么多人卖猪血,就没有意思了,现在米线不愁货,大众食堂专门有榨米线的机器,要多少榨多少。” “货是没问题了,但是卖米线的人多了,咱们自然就生意不好了!”姑姑想到这个问题也担心起来。 “影响会有一点,但是不会太大,同样是煮米线买,做凉米线卖,看谁的生意更好,就得看谁的米线做的更好吃,咱们家米线的味道,我还是有自信的。” 赵小玲煮米线的这个手艺,是前世专门到省城一家有名的米线店里打工最终学成的,她卖的米线味道,在这个县城里,她自信别人根本竞争不过她,而且她这个店面所处位置很热闹,她可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愁生意不好。 唐春和孩子们都收拾好了,就告辞回家,说好了下周周末还来这里帮忙。 现在是农闲季节,田里都插上了秧,待一个多月以后秧发苗了,田地里的杂草出来才需要去除草,但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