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他也会晕过去。 不过,作为一名纯粹的武将,方悦有个好习惯,那就是想不通的事就不去想,先解决最紧要的事情才是正理。 他轻咳一声,打破了帐中的静默。 “蔡中郎,王公子,现在说这些话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末将还是想提醒王公子,西凉兵马随时会卷土重来,若不抓紧机会撤兵,恐怕……” 王羽剑眉一轩,直接反问道:“撤兵?方都尉想撤兵?” “……”没想到被王羽这么干净利落的给堵回来,方悦当即就是一滞,随即他面色有些涨红,语气也变得更加强硬起来。 “不是末将想退兵,而是王使君早就有了退兵之意,敌众吾寡,敌强我弱,有韩别驾的兵马在,战局尚可勉强维持。现在韩别驾已经……早在张济进攻之时,王使君就已经有所决断了,现在西凉军暂退,不正是……” “方都尉差矣!”王羽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方悦的话。别说退兵与他的既定策略不符,就算相符合,这个时候也不能任由方悦发挥,否则主导权就会落在对方手上。 “此一时,彼一时,父亲之所以在张济进攻时萌生退意,只是因为西凉军出奇兵,我军准备不足,有遭受优势敌人两面夹击的危险。既无胜算,自然当以全师为上。可是现在,敌我形势已经分明,董卓被我刺伤,西凉军必来报仇。因怒而兴师,乃是兵法大忌,我方有备而战,敌则仓促而来,以逸待劳,敌军虽多,又何惧之有?” 这时代,能熟读春秋的武将,就已经算是文武双全了。方悦自忖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不过,他毕竟只是个武将。王羽的口才,能让当世大儒都为之惊叹,方悦又岂是敌手? 他几句话就被王羽给绕晕了,别说反驳,想顺着话茬往下说都困难。 不过,方悦只是口才不行,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什么有备无备,因怒兴师他扯不清,他只知道,牛辅是张济的上司,手下的兵比张济更多更强,河内军连一个张济都打不过,对上合兵一处的西凉军,结果,还用说吗? 打仗这种事,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辩兵法策略辩不过也不要紧,再换个话题就是了。 方悦斜睨王羽,冷着脸说道:“王公子张口刺杀,闭口割耳,但末将却有一事不明,公子可否为末将解惑?” 王羽从容一笑:“但说无妨。” “董贼为何不在洛阳城中,突然出现在河阴姑且不论。不过,耳朵长在脑袋上,王公子既然能割董贼的耳朵,想必就能割到董贼的脑袋。末将只是奇怪,公子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完完整整的割了只耳朵下来,却没伤到董贼的性命呢?” 一边说,方悦还一边比划着,“正面对敌?公子用的却是什么招式?又是如何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的?据说温侯吕奉先时常护卫在董贼身边,莫非公子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天下无敌?若不是正面对敌,那末将就更奇怪了,公子为何趁机取董贼性命,以尽全功呢?” 方悦的质疑很犀利,连蔡老都从深思中惊觉,将注意力转移了过来,面露狐疑之色。 方悦见状,更加得意,他趁胜追击道:“王公子,即便你没真的刺到董贼,只是侦察到了河阴大营炸营的情报,那也足够了,加上你昨日在营中制服惊马之事,王使君想必也已老怀大慰,就犯不上再编造些……嘿嘿,你知道末将的意思。” “方都尉说的不错!” “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证据,凭什么……” 将为军之胆,主将昏倒不是寻常小事,军中有点身份的军将都来了。而郡兵的人数多,将校自然也多,这时见方悦占了上风,也是纷纷鼓噪起来。 王羽冷目如电,在人群中扫视而过,与他对视者,都感到心中震颤,后背发凉,不由自主的转头避开,或者低下头去。 慑服众将,王羽玩味的看着方悦,眼神犀利,直看得后者心里开始发毛,方才说道:“方都尉,你认为我想冒功?” “末将不敢。”方悦有些心虚,却不肯示弱:“不过,公道自在人心,如果王公子不解释清楚,谁知道事情到底如何呢?” “也好,那我就解释给你听听好了。”王羽从怀中掏出一物,随手往桌案上一丢:“你且看看,这是何物?” 此时虽是正午,但帐内的人也很多,阳光被遮住了,因此显得有些昏暗。然后,王羽丢出那物,却划出了一道光弧,众人大奇,定睛一看,原来却是一块玉佩! 第十章汉魂永不死 那是一块古玉,外形呈椭圆状,色泽温润,宛若水滴,但其落在桌案上时,发出的清脆的碰撞声,却提醒众人,这是一块上好的宝玉。 “……”方悦等人愣了会儿神,然后才回过味儿来,他语带讥嘲的说道:“王家豪富,河内无人不知,可富则富矣,却与刺杀之事有何关联?” “莫非,王公子想说,这玉是董卓身上的?可是,天下的宝贝玉石多着呢,只要上面没刻着董卓的名字,谁能肯定这就是他的?” 其他人也跟着鼓噪起来。方悦和郡兵的将校跟王羽没仇,不过,王羽阻止方悦撤兵,似乎有求战之意,他们就不能不激动了。 开玩笑!只是一个张济,就把河内兵马打得灰头土脸的,再加上个兵更多的牛辅……到时候,想跑都来不及。 何况,刺杀董卓这种事,本身就匪夷所思,岂能只凭一只耳朵、一块玉,就做了定论? 王羽笑而不语。 他既然敢把这块玉丢出来,就有他的想法。这玉还是挺特殊的,因为上面雕着一条龙。后世在玉佩等饰物上雕龙,司空见惯,可现在是汉朝! 董卓贴身携带这么个东西,不可能没点说法。 当然,即便有,王羽也不知道,方悦这帮人同样不可能知道,不过不要紧,这里有懂行的人。尽管不知道确切的身份,但种种迹象表明,那位蔡伯父可是位大名士,否则韩浩怎么会那么尊敬他? 名士,当然要见多识广才对。 其实,从蔡老的神情中,已经可以看出些端详了。老者之所以一直没出声,只是因为他开始是在观察,后来则是…… “此玉……此宝……国贼无道,竟敢亵渎先帝御用之物,杀之可也,杀之可也!”只见蔡老神情沉痛,浑身俱颤,双手将那玉捧起,面朝南方,高举过顶,长声悲呼:“先帝啊……” 方悦傻眼了。 郡兵的将校们也傻眼了。 他们不怀疑老者是在做戏,汉朝不讲究重文轻武,但却讲究名士效应。这时代的名士,可以一言定人前程,说出来的话,具有相当的公信力。 眼前这位老者名满天下,他说此物是先帝御用之物,那就是,任何质疑都是居心叵测! 至于王羽会不会提前有所布置…… 同样不可能! 先帝赐玉?还是贴身的玉佩?王匡的身份地位还算不错,却远没到那种程度,他在京任职的时候,只是大将军的府掾罢了,怎么可能享受得到这种待遇? 另外,以王太守的作风,如果真的得了御用之物,肯定要放在祖祠供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