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吃了馒头。”覃倌道。 “那稍等会儿吧,东家一会儿才能过来。” 在见县令之前,覃倌还得先见一见种大郎的东家,对方从种大郎那儿听说了轧棉机的存在,对轧棉机十分感兴趣,他也嗅到了商机,于是准备跟覃家也合作一番。若是顺利,他甚至能帮忙在县令面前为覃倌引荐一番。 种大郎把一行人引进了杂货铺后面的院子里。杂货铺很大,分三个部分,前面是铺子,后面一半是存放货物的仓库,剩下一半则是伙计的住处和会客之处。 覃如意留意到院子里堆放着许多gān货,其中就有晒gān后的菌菇、桑耳,她福至心灵,问种大郎道:“小姑父,你们这儿的菌菇、桑耳是哪儿来的?” 种大郎道:“都是山里收的山货。” 他以为覃如意看上了那些山货,便道,“等会儿你们带些回去尝尝。” 知道他想岔了,覃如意解释道:“小姑父实不相瞒,苏家其实栽培了不少菌菇,我就想知道你这儿收不收这种菌菇。” 种大郎讶异地看着在场唯一的苏家人苏北顾,似乎想不到堂堂苏家竟然也会去种这些不值钱的菌菇。不过想到苏家早已外qiáng中gān,做些什么都不足为奇了。 覃如意这么一提,覃倌想起来了,道:“这苏家的菌菇其实是苏道长用道家的方法栽培的,颇为滋补。”他又扭头问覃如意,“不是都被乡里的人买光了吗?” 沾了覃如意的光,覃家每三天也能吃一两顿这种菌菇,那滋味真让他回味无穷。 “若是有销路,北顾打算多种一些。” 覃如意说着,苏北顾也点了点头,表示这是她的想法。她设立的阵法已经初显成效,那么扩大它的范围就是必然的,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灵气支撑她修行。 “其实我们这次出来带了点鲜菇,小姑父到时候带回家跟小姑尝一尝吧!”覃如意说着,给了种大郎两捧平菇。 在种大郎意识到平菇的好处之前,她并不打算多费口舌来推介平菇,于是以她跟苏北顾还要去买东西为由,先离开了这儿。 至于轧棉机的事情,苏北顾既然决定将其jiāo给了覃家,那么便不会再插手。 没有了长辈在身旁,覃如意彻底放飞了自我,光天化日之下就拉着苏北顾的手,与她在街上逛了起来。一会儿“北顾这个颜色的布好适合你”,一会儿“北顾想不想吃糖葫芦”,苏北顾倒也配合,回道:“我觉得也很衬你,你若是想吃糖葫芦,那我们就买。” 二人经过勾栏的棚门,看见戏台上正在演杂剧的人,还有底下正在喝彩的百姓,覃如意有些意动,问苏北顾:“里头在演杂剧,北顾想看吗?” 苏北顾没什么兴趣,但既然覃如意这么问,那一定是她想看,苏北顾便顺了她的心意,应道:“嗯。” 覃如意顿时兴高采烈地拉着苏北顾,买了票就进去了。 勾栏很大,分三个部分,南边是戏台,北边是两层高的楼阁,里面都是贵人才能进去的席座,而在中间,则是一大片露天坐席,——基本是摆着几十条长板凳,一条板凳挤一挤能坐四个大人。 大概是时候尚早,勾栏的人并不算多,苏北顾与覃如意两个人占了一条长板凳,坐得宽松自在些。 忽然,苏北顾察觉到似乎有一道目光一直盯着她,她回头看了眼后面的楼阁,发现众人的目光俱在戏台之上,并没有找到那道目光。 注意到她在东张西望,覃如意关切地问:“北顾,怎么了?” 苏北顾摇了摇头:“没什么。” 不管那道目光意味着什么,都无法对她或覃如意造成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她又何必在意? 过了会儿,那道目光再度出现,不过它的来源却不再是楼阁之上,而在旁边。苏北顾敏锐地扭头看去,只见一个打扮端庄得体的女子径直朝她走来,凡是阻挡了她前进道路的正在看表演的百姓都被她身旁的仆役给劝走了。 如此动静,连沉浸在杂剧表演中的覃如意都注意到了,她也看着来势汹汹的女子,直觉告诉她有些不妙。 女子在苏北顾的面前停下,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覃如意下意识要站起来挡在苏北顾身前,却被后者一把按住了手腕。 苏北顾没有先开口的意思,女子按捺不住,缓缓开了口:“小师叔,好久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覃姐:我有种不祥的预感! 方便面:没错哟,你的情敌出现了。 覃姐:淦? —— 回家这么多年,第一次遭遇这么严重的洪涝灾害_(?3」∠)_ 关键还停电,停了两天,昨晚还是到市区住酒店过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