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楼的邻居和五楼的邻居,虽然谈不上“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这句老话总是没错的。 温杨清楚,她给自己招了麻烦。 可是冲着这种小事就打110? 与其劳烦其他同事过来处理这种家长里短,不如她下楼一趟辛苦点儿。 年近八十岁的老太太,腿脚仍是利索。 温杨刚走出单元门,对方就快走了几步抓着温杨开始痛诉五楼夫妻的“无耻”行径。 好好的菜,还没长起来就被人给拔了。 搁谁身上谁不心疼? 五楼的夫妻同样是不依不饶。 警察来了都不带怕的,更何况是自己的警察邻居。 “你也是住我们这栋的,你自己说说看。好好的花坛,被这老太太开荒种上了菜。时不时的还浇点儿肥,我家住在五楼都能闻见肥臭味,哪里像话?这明明是公共区域,被她一个人弄来种菜,有没有一点公德心?” “你才没有公德心!我妈把菜种在你家了么?当初种菜的时候,我们就跟一楼说好了的,人家一楼的邻居都同意了,有你们什么事?” “那一楼的还不是怕得罪你!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家能说你什么!” 看到温杨下来了,五楼的中年男也加入了战斗,“……还有那个单元楼里面,那么点儿大的公共区域都被你家放了垃圾。你家要是想捡废品卖钱可以,但是放你自己家里去啊,别放在单元楼里占位置啊!整个单元,上上下下的都是人,门口的路都快被你们堵完了!一点儿公德心都没有!” …… 不得不说,在这两点上,三楼的奶奶一点儿都不占理。 每回温杨回家经过小型“垃圾回收处”的时候,也觉得不堪入目,就连温国栋也不只一次的抱怨过。 别的单元楼楼道都很gān净,只有我们这一个单元里乱七八糟、尽是废品。 温杨确实也想跟三楼的奶奶说叨说叨这事,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不让奶奶收废品? 有这种法律规定? 坦白说,目前全国可回收资源再利用,基本上都是通过这些“舍不得”又“勤俭节约”的老人来实现的。 国人的垃圾分类意识几乎没有,垃圾处理部门的分类意识更是少有。 就不要指望开着同一辆垃圾车、回收所有垃圾的司机师傅,来帮你分类了。 温杨当然能理解奶奶的“节俭”,她自己的外婆也是这样一个老太太。 习惯了勤俭节约,看不得能换钱的可回收废品被当做垃圾。 若是三楼的奶奶住在一楼,怕是不会将废品搁在楼道里占地方。 可人家家住在三楼,没有电梯的三楼,要想将回收的废品搬上去,于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也不太现实。 温杨还在犹豫怎么评判是非的时候,余光就注意到了熟悉的巡逻车。 看来,温杨刚才的制止并没有拦下想要拨打110电话的人。 一个是停了手,但是另一个却在她下楼的时候打了110。 巡逻支队的两名警官见到报警现场出现了自己的同事,先是一愣,而后听到报警人解释的报警原因,冲着温杨无奈一笑。 温杨尴尬极了。 她只能扶了三楼的奶奶去到单元楼门□□流一番,而另外两位同事则带着五楼的夫妻去了相反的方向。 总之,先各打五十大板再说吧。 民警在处理这种家长里短的时候,也只能这么着。 打嘴巴官司的老百姓,纷争完全不会涉及上纲上线的事情,警察哪里好来做公断的? 打110也好,把警察叫来也罢,无非是làng费警力资源图自己的一时之争。 警察真的能给你做评断吗? 评断出来你又能真的服气吗? 如果是早就能服气的事情,你又为何会把警察叫来呢? 在温杨家楼下làng费了数分钟之后,两名巡逻支队的同事驱车离开了。 离开前,同事好心地帮温杨通知了社区区委会的工作人员。 不少时候,一线民警都与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混得像亲戚。 毕竟两方工作重叠的部分不在少数。 同住在一个社区的居委会主任,接到通知以后就赶了过来。 上了年纪的阿姨加上居委会主任的头衔,说起话来比打110叫来的警察还有当警察的邻居管用多了。 居委会主任最终也是采取了相同的解决方案,两方各打五十大板,这就让温杨的两位邻居收了兵。 五楼的夫妻赔偿了那几棵菜的10块钱。 三楼的老太太承诺,再也不在花坛里种菜。 单元楼道里的废品,随后就被老太太送去了废品回收站。 之后,单元楼里的人再也没有见过三楼的老太太在楼道里堆积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