姝色

当朝太后二嫁先帝前,曾于民间诞一女,是为赵氏阿姝。阿姝年不过十六,已是颜色姝丽,名扬河北的美人。出嫁前,兄嫂皆劝,刘徇颇有城府,若以色侍君,怕不长久。阿姝道:“都道此人温厚儒雅,素得人心,却从不近女色,年近而立仍孑然一身,我纵想以色侍君,怕也无从下...

第4章
    一个不愿妹妹亲近太后,一个则秉着少女对母亲的渴望,丝毫不肯让步,从未红过脸的兄妹二个针锋相对,相持整整一月,最终赵祐妥协,于大半个月前,默默收拾,带着妹妹启程。

    只是,妥协归妥协,兄妹间十多年的情分,却渐生隔阂。

    阿姝头一次倔qiáng至斯,半句软话不说,而赵祐左右等不到妹妹道歉,便始终僵着,即便前两日来探病,也冷着脸一言不发。

    这两个月来,邓婉也曾两头劝了数次,却总无甚作用,今日阿姝主动提起,她方又唠叨两句,原以为得不到应答,却不想低眉垂首的阿姝忽而道:“我晓得,阿嫂,明日我便同阿兄道歉,不辜负他一片心。”

    邓婉又惊又喜,一面替她规整chuáng铺,令她躺回被窝,一面轻拍被面,一面忍着泪轻声道:“好孩子,不枉你阿兄连日奔走。睡吧,明日若见你憔悴,他定要心疼。”

    阿姝阖眼转身,背对着邓婉,佯装入睡,眼角却悄然滚下泪珠。

    兄长疼她爱她,她如何不知?

    从前糊涂,一厢情愿的以为她那素未谋面的亲生母亲,当年抛下她只是为势所迫,直到这几日,那些预示着后事的联翩梦境,终于让她看清孰善孰恶。

    梦里,正因轻信太后,方造成她与家人日后的凄惨下场。

    她既得窥天机,哪里还能任由命运摆布?

    这一世,必要保家人平安。

    ……

    第二日一早,阿姝便至赵祐屋外,正欲抬手敲门,却听屋里传来他与人jiāo谈之声:“……中使这是何意?吾妹尚小,初次离家,更有声名在外,如今这世道,我怎敢令她独入长安?”

    阿姝貌美,自小便有声名,河北民间传言:“率天下之材者,数姜郎;冠天下之美者,唯赵姬。”

    这姜郎,乃南阳姜氏子弟姜瑜,而赵姬,说的便是阿姝。

    盛名在外,难保无人觊觎,因此这些年来,赵家都对她甚是保护。

    另一道男声笑呵呵道:“赵公何出此言?赵姬之名,太后早知,不会令姬独往,既允了县君之名,自会按制派侍卫仆从来迎,公不必忧虑。”

    此人乃huáng门侍郎冯延,奉章太后命,前来劝赵祐夫妇暂居长安城外茂陵邑,由赵姬一人随宫中常侍入见太后。

    “况如今,长安城并不太平,赵公还是不要牵涉为好。”

    赵祐原欲辩驳,闻言却静了。

    的确,如今的长安城,正是风云变幻之时。

    ……

    刘汉一朝二百余年间,国祚隆盛,传至成帝时,却颓相初现。

    成帝贪酒肉美色,怠朝政民生,后又有旱涝饥荒,天灾不断,引外戚乱政,流寇四起,江河日下。直至其骤然驾崩,无嗣继位,时为梁王的顺康帝刘宽,便是趁此时机,以兴复汉室为名起兵,一路收编各地流民,在耿允等人的支持下,攻入长安,登上帝位。

    此事至今不过五年。

    这五年间,民间仍是叛乱骚动不断,各方势力割据混杂,朝中则历刘宽薨逝,刘显继位,耿允弄权,着实变幻莫测。

    数日前,长安城中更是发生了件大事。

    太后与少帝,趁大会诸将之际,命人灌醉大司徒刘徜,引其于殿上出言不逊,表谋反之意,被当众诛杀,悬尸于城门示众!

    须知大司徒刘徜乃顺康帝之同宗子侄,更是肱骨大臣,为人行事磊落,功劳赫赫,其弟刘徇更是刚刚取得昆阳大捷,不但力克敌军十万众,更生擒颍川郡守,兄弟二人正声望日高,可比肩耿允,引其嫉恨。

    章太后母子与刘徜素无积怨,此举显然是为依附耿允。

    目下,耿允正忙肃清敢替刘徜说话之人,长安城里形势剑拔弩张。

    ……

    冯廷见赵祐沉吟不语,还待再劝,却忽听屋门被人自外推开,一道清亮女声传来:“中使,长安城既不太平,何不令太后出城来?”

    屋内二人循声望去,但见门口立着一婷婷少女,身披青紫曲裾深衣,头梳寻常垂髻,晨光下,眉目朦胧如画,甚是动人,正是在外听了片刻的阿姝。

    她面上带笑,语调却不甚恭顺,莹亮眼眸望去,闪着居高临下的光芒,原本娇柔温顺的模样,无端显出几分矜贵跋扈。

    冯廷一愣,一双细长眼上下打量阿姝,仿似评估,惊艳之色一闪过后,方换上谄媚笑脸道:“这便是赵姬吧?果不负盛名。”他上前微躬身低叹道,“姬有所不知,如今太后与陛下受制颇多,行动不便,原不该此时请姬入长安,实是太后想念得紧,只恐时日无多,才不得不令姬远来,慈母之爱子心切,盼姬体谅。”

    一番话仿佛情真意切,听得阿姝眸光闪烁,晦暗不明。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