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觉不会善罢甘休的。 “能有啥反应,你李婶子都放出那样的话了,她们咋作都进不了门。不过你李婶也挺有意思,以前给爱国找的都是huáng花大闺女,现在居然说寡妇也行了,也不知道咋想的。”林母摇头,想不通。 林小红挑挑眉,随口说道,“说不定是李爱国愿意的。” 林母才不信,“瞎说!男人都一个德行,能娶huáng花大闺女谁还要…” 这话不对,林母立马住了口,开始往回圆,“不过也得看人。我闺女就不比huáng花闺女差。” 林小红噗嗤一声乐了,“娘,我没那么脆弱,本来huáng花闺女就比寡妇吃香。” 林母也跟着松口气,“闺女你别怕,爹娘在保证给你找个好的,会过日子的。” 林小红“嗯嗯”答应着,没太上心就是了。 林母又说起林老叔家里的事,“你堂弟年纪也不小了,加上那个病不好找媳妇,你老婶去找徐老婆子了,你老叔来找你爹,估计是借钱的事儿。” 林小红皱了下眉头,“谁啊?媒婆?”一点印象没有。 林母叹口气,“不是,卖姑娘的。” 林小红差点爆粗口,这特么不是人贩子么!“娘,你咋还认识这人呢!” 得报公安啊! 林母解释道,“徐老婆子不是你想的那种,她不拐卖妇女。哎,跟着她的姑娘、媳妇都是自愿的,都是些苦命人啊。” 林小红懵bī了,卖人还成了慈善人,怎么说的这是!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下午两点更。 第49章 ◎还不完的人情…◎ 关于这个徐老婆子有个很长的故事。 大概在五十年代末那会, 全国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 很多人家把姑娘当累赘,她那时候收留不少。 两三年后,灾荒过去了, 她开始“卖人”。 后来不少活不起的妇女也会往她那跑。 还有山里的姑娘, 也想出山, 也会让她搭线。 她卖钱不都是自己留着, 大部分给回卖身的姑娘(媳妇),她们愿意自己留着还是给爹娘, 她都不管。 她只留下一部分用来养小姑娘。 “她那人挑得很, 也不是谁都能买到的, 家里名声不好,打媳妇的, 给多少钱也不行。你老婶家名声不差, 就是你堂弟…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同意。”林母也挺替林安愁的。 林小红心情有些复杂,这个应该不算“拐卖”吧。 那个好处费应该算是“中介”费。 但是她还收留不少小姑娘, 即使是那些小姑娘自己愿意的, 但她们未成年, 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她们如果不被收留, 恐怕下场更惨。 林小红摇摇头, 果然社会复杂, 不是非黑即白。 既然徐老婆子这么有名气, 却没人举、报, 自然有他的道理。 “其实安弟手挺巧的, 他年纪又不大, 没必要这么着急。”关键安弟脸嫩, 跟十五六岁似的。 林母却道, “手巧有啥用,现在也不让打家具挣钱,他挣不了工分就养不了家。” “要是安弟有个工作就好了。这样就不用下地了,还有钱养家。”林小红就是随口一感叹。 她知道现在厂子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就是招聘多数也是内招。 工作可不好找。 林母笑骂,“想啥美事呢!咱们就是老农民,安安稳稳的种一辈子地就挺好。” 林小红想给亲娘来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想想算了,老思想很难改变的,等她做出来才更有说服力。 她肯定要参加高考的。 林母摁了下面团,“面醒得差不多了,咱们开包吧。我来擀皮,薄点,包大蒸饺,你上次做得菜饺子就不错。” “行啊,我馅做得可不少。等你回去,给我爹带几个,别人我就不管了。”林小红开包,这个她有经验。 林母不让,“带啥带,家里也做肉菜了。你才分多少肉啊,我们分了小十斤呢,还有不少下水。” “娘,我画完了。”大江看着饺子跃跃欲试。 “画完了就带弟弟妹妹玩一会,这个你包不来。”林小红又说,“一会烧火喊你。” 林母哪里舍得外孙gān活,“不用,不用,去玩吧。” 李大江只能蔫吧吧的进了屋。 “红啊,你家年货还缺啥,让你大哥替你买去?”林母不想让闺女操心。 “要是有卖jī蛋的帮我买点,价格贵点也没事。其他的就没了。”其实她想去趟县城的,可是“装病”呢,没法去啊。 “jī蛋不好买,估计都卖的差不多了,我给你问问吧。”林母也没敢打包票。 “能买就买,不行就算了。”家里有肉有荤油了,也不一定非jī蛋不可。 娘俩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饺子很快就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