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涵回想了一下白桦树的模样。 不得不承认。 木棉花树虽然同样枝干笔直不屈,光华内敛,却又令人侧目的白桦树更像陆尘。 木棉花树,终究过于娇媚与飘零。 “既然如此,那便换成白桦树吧。” 白桦树不像木棉花树,没有轻浮飘扬的棉絮,倒是可以直接载种在陆尘院子里。 对此,陆尘不发一言。 木棉花树也好,白桦树也罢,都不能掀起他心里的波澜。 觑了一眼陆尘线条凌厉的侧脸,赵雪涵忽然道:“我记得,少年时,你虽然冷着脸,情绪变化却要更加明显些。” 话落,赵雪涵见陆尘杯中茶水已经空了。 执壶替他续上。 陆尘一阵沉默,蔚蓝眸子沉静地看向赵雪涵。 漂亮的凤眸直直与陆尘对视。 赵雪涵第一次见陆尘,不是在将军王将陆尘接入大秦,在城门口的会面。 那是一场重逢。 他们第一次相见,陆尘年仅十四岁。 少年郎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冷淡。 遇见落难的大秦公主。 当时赵雪涵以为少年不会救她,可最后,少年将自己干粮和水留给她。 心间微软。 “你还记得。”良久,陆尘才吐出这么一句话。 赵雪涵一贯清冷的声线被放轻,“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只是举手之劳,” 陆尘毫不在意一般。 “于你只是举手之劳,于我却是大恩。” 女帝在陆尘住处待了一个时辰方才离去。 两人都不是多话之人,后来几乎是静默而坐,各自办事。 氛围却并未因此凝滞,反而有几分舒适。 赵雪涵坐于龙辇,单手支额,随着轿辇微微晃动。 每每涉及陆尘之事,她总是不由自主多言几句。 帝王凤眸流光闪烁。 翌日。 宫人将原先的木棉花树尽皆换下,在陆尘院中载种了几棵白桦树。 至于原先打算载种木棉花树的院子,赵雪涵改为亭台楼榭,九曲回环之景。 而陆尘所在宅子,再不见一棵木棉花树。 万阵图的丧失,女帝的百般荣宠。 部分大秦官员仍然对陆尘颇为不满。 哪怕陆尘携天机楼效忠大秦。 他们以为,陆尘不值得。 只是这些大臣,难以与陆尘抗衡,没有充足理由,也无法动摇赵雪涵的决定。 于是这些人毅然煽动前朝元老。 某处宅院。 “这陆尘,不得不除。”说此话的是一个劲装男子。 “幽侯,我们都想将陆尘除之而后快。” 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臣摇头否决。 “陛下如今对陆尘推崇备至,贸然下手,只怕人还没除去,命就没了。” 幽侯半眯起眼睛,“不然如今怎么办?任由事态发展?” “自然不是。”另一个老臣捋着花白胡子道:“不闻不问,这陆尘只怕越来越猖狂。”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能如何?”幽侯有些不耐烦。 “我们不妨先杀杀陆尘的锐气。” 不少人眼前一亮。 “好主意,暂时不能杀他,挫挫他锐气想必并无大碍。” “不过,如何行事,还要好好谋划一番。” 聚集在此处的,大多是老臣,他们对陆尘有诸多不满。 最为厌恶陆尘的一个原因便是,女帝为了换陆尘性命,将万阵图拱手让于大唐。 这可是他们大秦的圣物! 是大秦至宝! “要挫他锐气,最好从武力方面。” 幽侯眯了眯眼睛,“让人当众挑战陆尘,逼他在众人面前落败丢脸。” “再者,比武一事,刀剑无眼。” “陆尘受伤或者狼狈不堪,都合情合理。” “妙啊!”有人忍不住拍手叫好! “此可真是好主意。” 有老臣有些犹豫,“听闻陆尘武功也是极为出色。” “不过传言,不能尽信。”幽侯沉吟一下,“而且此番不仅能杀陆尘威风,还能摸底。” “那由谁挑战陆尘?” 幽侯微微一笑,“吾儿如何?” 众人一愣。 幽侯世子? “吾儿年岁与陆尘相仿,不算以大欺小。” “而他又是大秦天才,武功高强,收拾一个陆尘,还是有把握的。” 幽侯成竹在胸。 倘若能成事,那便是一箭三雕。 挫伤陆尘锐气,摸清陆尘武功,世子也能借机名扬九州。 “好!那便如此决定了!” 第二日,是大朝会。 陆尘为一字并肩王,理应与女帝一同上朝。 赵雪涵却下诏,上朝一事,仅凭陆尘意愿。 因此,陆尘只有大朝会时才会出现在朝堂中。 大秦朝会的大殿,随着陆尘的到来有所改变。 长长的帝阶上方,万人之上的位置本应只有一个。 陆尘被封为一字并肩王后,变成了两个。 虽然陆尘的位置在赵雪涵右侧,却也已经足以让满朝文武惊诧不满。 可此举合乎礼法,文武百官也无从置喙。 陆尘与赵雪涵并肩而至。 两人皆着黑衣,气势凌厉。 左侧凤眸沉静锐利,右侧蓝眸淡漠平静。 这是陆尘难得穿繁复华丽的王袍的时候。 赵雪涵向后一挥宽大的袖袍,在龙椅上落座。 大秦尚黑,黑衣颜色深沉,需要极大气场才能撑得起黑色衣袍。 赵雪涵一袭黑色龙袍,不仅不显突兀,反而将其冷厉气势衬托更盛。 站于高处,睥睨群臣时,陆尘仿佛看见了一位威震海内的君王。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并肩王,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落座后,群臣伏地跪拜。 紧接着,朝会有条不紊进行。 百官汇报,或女帝直接定夺,遇到难题,或复杂政事,则由朝臣当众商议,再确定具体方案。 陆尘耳边一直回荡着赵雪涵清冷有力的嗓音。 他全程不发一言。 如果赵雪涵问及他意见,陆尘只淡淡道:“但凭陛下定夺。” 他人看来,这是陆尘狂妄至极,丝毫不敬女帝陛下。 实际上,赵雪涵处事缜密妥帖,陆尘并未发现不妥之处,才会如此说。 并非推脱,而是真切地“由陛下定夺。” 朝会接近尾声时。 幽侯忽然出列。 “并肩王殿下,素闻殿下武功高强。” “吾儿心痒已久,想与殿下切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