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快步走到五孔桥,镜头对准前方的牌楼,旋即环顾四周: “清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整个陵寝的修建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崇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说着将镜头移向脚下的五拱桥与旁边左右两侧平桥: “这三座桥是整座陵墓的开端,左右两侧的平桥叫五孔平桥,正中间这座叫做五孔拱桥,长42.1米,宽89.5米,是由青白石构成,雕有桃形望柱” 随着镜头靠近,可见两侧栏板之间的望柱顶端,是桃子形状。等系统回过头,曹七七已然骑着摩托车冲到了前方牌楼之下。 “等等我!” 系统赶忙追了上去,很快一座木制牌楼出现在众人视野之内。 “感觉......真的与泰陵没得比” 看过大气磅礴的泰陵,寒酸的崇陵属实落差有点巨大。 系统一边留意绕排放转圈圈的曹七七的动向一边解说道: “看似有些破败,但是光绪陵实修了5年,总用工人109.5万人,耗费白银90多万两。” “就是90多万两?人民币将近一个多亿到两个多亿!” 直播间众人惊呆了 “卧槽!” “劳资突然瞅了瞅自己一百多平的狗窝突然感觉不香了” “呵呵,你一百多平地叫狗窝,那我这三十平的出租房叫什么?” “唉..不愧是皇帝,即使没落了,生前住着几十亿的豪宅,死后坟头也轻轻松松过亿,你看看咱们那一小方方,简直没得比啊!” 听到这个数字,直播间众人一阵长吁短叹。 “好了,不说了,我先哭会” “完全嘲讽不动啊....” 水友们被扎心了。 这时候镜头一转,对准周围的松柏树木,说道: “由于经费困难,崇陵起初是没有植树的,光绪的老师清廷遗老梁鼎芬于心不忍,朝皇室后裔募捐后,为崇陵栽植松、柏、枫、杨等树40601棵。” 镜头转了一圈,再度对准前方的石牌坊,系统说道: “这是仿清东陵康熙帝景陵的牌楼门,整体结构为木石混合的歇山顶六柱五门五楼冲天柱牌楼门,除了立柱为石质,檐顶和额坊都为木质结构,三翘花头斗科斗拱,枋间雕梁画栋,云盘线贴金,鎏金面叶,坊下五扇双开宫廷大门,门上部分为梅花窗。六根方形冲天柱顶端各蹲有一尊望天吼,底部汉白玉基座,两侧有抱鼓石靠背。 “木石混合的?” 有人看了出来。 “没错” 系统说道: “因崇陵是在清朝灭亡后中华民国从逊清皇室经费中拨款修建的,经费有限,因故规模较小、所用材质也差,多用料多为桐木、铁力木料。” “一个亿叫经费有限,我佛了” “隆恩殿的那才叫厉害” 老顽童又跳出来剧透。 “你闭嘴” 神仙子紧跟着怒怼: “哪儿都有你” “话说,既然皇陵如此寒酸,那么光绪帝下葬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寒酸啊” 有一名叫‘土富’的水友问道。 “话说,你为什么叫土富”呢? 众人问。 就见那名‘土富’水友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因为有钱” 众人:........ “卧槽,有钱不应该叫土豪吗?你为毛叫土富?” 土富水友淡淡的发了一个笑脸: “因为家里也就几辆车几套房几辆飞机几辆游艇,谈不上豪,顶多是富,低调低调” 众人:...... “低调你妹啊!” “还就几辆车几套房,这也就算了,还有飞机游艇,你告诉我这不算豪?” “这个凡尔赛被你装的,猝不及防!” “劳资差点就信了” “来人,先给这个装比犯拖出去枪毙十分钟!” “楼上的兄弟,你这样反向操作,出门容易被打死” “年轻人,我劝你好自为之,家里有单身的姐姐妹妹,甚至姨妈也行,求介绍,我不嫌弃” 土富:滚! 另一头系统只能隐隐约约恍恍惚惚看到曹七七的摩托车尾灯,估计已经进去了。 “那个,其实关于光绪出殡那天,还真是一点都不寒酸” “据记载:1909年3月,光绪的棺椁由观德殿迁往西陵梁格庄行宫停放。虽然北京至西陵当时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坚持用人力抬,此行共1400多辆车辆。棺椁拾至阜城门,仅十里远,就撒掉纸钱1000斤,用银260两。北京至西陵240华里,抬杠夫每天分为60班,每班128人,轮流抬着棺椁艰苦行进,经过四天三夜,才把光绪的棺椁运到梁格庄行宫,共计耗银29000两” “据遗留下的照片来看,那天送葬队伍,龙旗漫天,人山人海,送葬队伍声势浩大,规模空前,主要由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内宫太监等组成,而袁世凯派出北洋新军负责护送灵柩。光绪梓宫跟随在卤薄后面,梓宫上覆盖绫罗伞罩,左右高举绣龙帷帐,此行引来了很多外国人在路边围观,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来观看光绪的出殡仪式了,沿途的百姓都要下跪相送,外国人除外” “不懂就问,卤薄是什么?” 有人忽然问道。 “卤薄就是仪仗队” 老顽童抢答。 众人:....... “老顽童,你这是打鸡血了?” “神仙子怼他!” 神仙子: “呵呵” 只听系统说道: “卤簿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制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解释为“仪仗队”,实际上卤簿所涵盖的内容比仪仗要丰富得多。卤簿是专门也是直接为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的。” “中国古代帝王出外时扈从的仪仗队。蔡邕书中曾记载:“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其名。”汉代以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皆有卤簿,各有定制,并非为天子所专用。” “事实上” “卤簿在汉代已经出现, 蔡邕《独断》中记述:“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 《后汉书·百官志》说:“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御。” 汉应劭《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 卤簿的“卤”在古代是“橹”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 贾谊在《过秦论》里写的“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意思是战场厮杀惨烈,无数战死的人血流成河,都能把大盾漂浮起来。从盾的防护意义引申为对帝王的防护保卫措施,包括武器装备和护卫人员的有组织的行动,即“车驾次第”加上“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 卤簿的“簿”就是册簿的意思,就是把“车驾次第”和保卫人员即装备的规模、数量、等级形成文字的典籍。 卤簿制度经过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发展,日趋完备,在车驾、护卫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仪仗(执举金瓜、宝顶、旗幡)和乐舞(音乐演奏和舞蹈表演)。” “最初,卤簿为皇室专用,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 “明朝时期卤簿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政权以后,模仿明朝礼仪典章,制定“张黄盖,鸣鼓奏乐”等最初的清代卤簿制度” “顺治三年,定卤簿仪仗” 御前卤簿:马五对,纛二十杆,旗二十执,枪十杆,撒袋五对,大刀十口,曲柄黄伞四,直柄黄伞八,红伞二,蓝伞二,白伞二,绣龙黄扇六,金黄素扇四,绣龙红扇六,彩凤红扇四,吾杖二对,豹尾枪四根,卧瓜二对,立瓜二对。 “清军入北京之后,努尔哈赤所定卤簿仪制有所发展,仪物品种、数量上渐趋繁缛,但大体上仍旧遵循旧制。” “卤簿仪制最后定型在乾隆十三年,更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为大驾卤簿,共为四等,即: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銮驾卤簿、骑驾卤簿。 大驾卤簿,用于郊祀祭天; 法驾卤簿,用于朝会和太庙祭祖; 銮驾卤簿,用于平时出入; 骑驾卤簿,用于行幸。 至此,清朝卤簿最后形成了完善的礼仪制度。” “帝王所乘坐的车架为“天子五辂” “即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 《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辂,一曰玉辂,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辂,钓,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辂,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辂,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辂,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文选·潘岳〈藉田赋〉》:“五辂鸣銮,九旗扬斾。”李善注曰:“《周礼》曰:王之五辂,一曰玉辂,二曰金辂,三曰象辂,四曰革辂,五曰木辂。” 《周礼·春官·巾车》:“王后之五辂,重翟,锡面朱緫;厌翟,勒面缋緫;安车,雕面鷖緫,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緫,有握;辇车,组挽,有翣羽盖。” “那皇后的车呢?” 听完了皇帝的车,水友们不禁好奇。 “皇后所乘车辆也有五辆” “分别为: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