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目的不简单 菊香就在他背后,拿着剪刀剪开被血濡湿的纱布,也不知她看见了没有? 萧玉琢脸上一阵阵发热,想要抽回自己的手来。景延年却攥得很紧。 萧玉琢心头慌乱,怕被菊香看见,抽手的动作不敢过大,更不敢质问出声。 她只好拿眼睛狠狠的瞪着景延年。 “这血本已止住,怎的伤口又裂开了呢?”菊香沉声说道。 萧玉琢一阵心虚。 菊香细细检查了伤口,“可否叫婢子为郎君诊脉?” 景延年这才放开了萧玉琢的手。 萧玉琢脸上热辣辣的站在一旁,冷不丁的瞧见他背上的伤口果然又深又长,几乎斜上斜下贯穿他整个脊背。 虽有药粉敷在伤口之上,可崩裂之处,血水已经将药粉冲开。 她本生活在和平年代,哪里见过这种伤,登时浑身发冷。 菊香皱眉,皱着鼻子嗅了嗅,狐疑道:“是什么东西引得郎君血气翻涌,崩开了伤口?” 景延年侧脸,似笑非笑的望了萧玉琢一眼。 菊香立即闭口不言。 萧玉琢心中发冷,脸上发烫,甚是窘迫,他这是什么意思?自己可没有勾引他呀! 她猛然想起被他一脚踹出去的青池,擦身而过的时候,青池身上似乎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甜香。 菊香上好了药,便退了出去。服侍郎君更衣这种活儿,菊香自然不敢染指。 萧玉琢欲哭无泪的拿出干净的衣物为他换上,手揽过他的腰,为他系上腰带时,他忽而俯身在她耳边。 “你说茶里的药是那丫头下的,我信了。” 萧玉琢一愣,抬头恰撞进他幽深的眼眸,“我、我当然不会说错。” “她的目的不简单。”景延年似乎是在提醒她。 萧玉琢皱眉,这她自然知道,她留着青池就是为了揪出青池背后真正的主使。暗害她的人,怎能容得一直躲在暗处? “多谢郎君提醒。”萧玉琢福身。 景延年眼眸微垂,落在她光洁的额头上,“交给我。” “不用。”萧玉琢立时打断他的话,“我有分寸。” “原来你早就知道。”景延年退后一步,拉开两人之间的距离,望着她的目光带着莫名的兴味,“所以你抬她做姨娘,就是利用我欲擒故纵?” 萧玉琢张了张嘴,这话……不好承认吧? “以往你只会甩鞭子,如今倒会耍起心机来?”景延年抬手摸了摸她的头,阔步走了出去。 这是夸她?还是警告她? 萧玉琢撇嘴,等她揪出是谁要害她,就跟他和离。管他是夸还是警告? 景延年落座,萧玉琢看了退得远远的青池一眼。唤了门外的王氏进来布菜伺候。 她正欲告退,景延年抬手握住她的手,拉她在他身边坐下,“别人伺候,我不习惯。” 萧玉琢瞪眼,仿佛见了鬼一般。 他俩一共就吃过那么一次饭,她只为他夹了第一筷子以后就各吃各的了!何来的习惯?感情没她伺候的时候,他就没吃过饭? 王氏拿着筷子,僵在一旁。 景延年不等萧玉琢为她布菜,倒是先夹了一筷乳酿鱼放在她面前白玉牒中。奶酪的浓香加之黄河鲤鱼的鲜美,又有猪肉香菇虾米为辅料,直叫人嗅之便垂涎欲滴。 他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上,此时更带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淡笑,恍如谪仙神祗的脸庞,越发光彩照人。 一室黯淡,唯有他亮如辰星。 萧玉琢几乎能感受到王氏身上的怨气,和角落里青池头来怨毒的目光。 景延年为她夹菜,好似上了瘾一般。一顿饭,吃得越发“有滋有味……”了。 一直到撤下食案,景延年才叫王氏和青池离开。 “郎君好大恩宠。”萧玉琢简直哭笑不得。 景延年眸底似有暗流涌动,“你既想利用我,那我就给你利用。” 萧玉琢微微皱眉,片刻才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青池想要害她,却用了让她身体一点点淤积寒毒的慢法子。仗着她不受宠,还想勾引了郎君,借势搏宠。 如今发现景延年突然对她恩宠有加,自然会越发沉不住气。人一旦着急就会乱了手脚,那她身后藏着的人,也就藏不住了。 萧玉琢此时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 先太子刺杀圣上,景延年护驾有功,圣上擢升他为三品的羽林大将军,并赐封号怀化大将军。 而先太子则被贬为庶民。 萧玉琢从娘家多少打听出眉目来,先太子不成气候,但毕竟曾经是太子。当今圣上怎么可能真的容得下他?所以这次的刺杀,究竟是先太子的放手一搏?还是欲加之罪? 唔……不是她们这些内宅夫人可以妄加猜测的。 她要操心的不过是擢升之后的烧尾宴,以及上烧尾。 所谓烧尾,这里头还有个典故,说黄河中下游有个地方叫“龙门……”,两岸峭壁对峙,水流很急,每年春天黄河鲤鱼们溯水而上来到这里,如果有鱼能够越过龙门,立即就会有云雨生成,天火降下击烧鱼尾,鱼就此化为龙啦! 是以长安人当了大官或升迁后,要请亲朋好友及圣上吃饭。所设宴席,则为“烧尾宴……” 圣上深居宫中,轻易请不动,送一席山珍海味入宫请圣上品尝,则为“上烧尾……” 这烧尾宴和上烧尾,是对这家女主人能干与否的一次考量。 郡主性格大大咧咧,不重细节,长公主对她十分不放心,专门又从公主府里送来两个厨艺精湛,且能镇得住场的庖厨来帮忙。 “别看只是一个烧尾宴,若是办得好,那就是锦上添花。若是搞砸了,定会沦为长安城的笑柄!”长公主反复叮嘱。 萧玉琢明白了这宴席的重要,自然是不敢大意,将所列食帐反复看了几遍。其中细节更是跟家中庖厨厨娘再三商议。 每一道菜她都亲自过目,大热的天,大厨房里十几个锅灶齐开,身处厨房如同置身一个硕大的蒸笼,人都要被蒸熟了,丝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