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陈严斩杀张角的事越传越广,几乎已经成了营中所有人的共识,所有人见到陈严的时候都对他恭敬有加。 按理来说陈严应该很享受这种感觉,不过他现在心里只有不安。 刘备虽然说过一切交给他来办,可是刘备早期的时候其实并不那么靠谱的,光是抛家弃小落荒而逃都不止一次两次。 果然,事情发酵到一定程度之后董卓就不安分了,这天下午便有人来报陈严,说是董卓亲自点名叫陈严去中军大帐议事。 陈严淡定的点了点头,然后把那报信的小兵先打发走了。 待到小兵出了营帐之后,陈严便开始向刘备抱怨:「大哥你看看,我就说那董卓定不会善罢甘休,我这一去恐怕就是凶多吉少了!」 「那日你说一切交给你,可是现在如何呢?我早就说那董卓根本不会在乎这些底层的的士兵怎么想,这里的兵又不是他的人,他根本就不用怕失了人心。」 刘备则是淡定的回应:「正因为不是他的人,所以才不会为他所用。子义你尽管放心去,倘若那董卓要真打算加害于你,那我也定不饶他。」 陈严有点担心:「大哥,你……」 刘备继续说到:「三日之前我便已经为此事在做准备,你尽管前去,我会在帐外埋伏一百刀斧手,倘若董卓对你不利,只需你一声令下,我们便冲进去将他围住。」 陈严警告刘备说:「大哥,以这等手段要挟朝廷任命的中郎将,你这可是谋反啊!」 刘备笑了一下回答:「他董卓若是真要害你,那便是对当朝有功之人图谋不轨,也是他谋反在先。我为朝廷出力,控制反贼,何罪之有?」 虽然陈严心里明白刘备这只不过是强词夺理,不过既然他已经说到这份上了,陈严在说什么估计也没用了。 陈严进入这个世界之后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协助刘备还原历史,让刘备尽可能按照自己原本该走的路线发展下去。 而自己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钻一钻历史自我修正的空子,做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来给自己赚点甜头。 陈严一直都很注意尽量不去做太出格的事情,不想让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前搞出什么不得了的蝴蝶效应来。 可是陈严却忽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那就是他的存在本身对刘备来说就已经是很大的影响了。 这个世界在行动的不只是陈严自己,刘备在做任何重大决策的时候也是会把陈严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而行动。 所以因为陈严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作所为,让刘备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刘备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但陈严是肯定不知道刘备怎么想的。 因为陈严所了解的刘备,是那个记在史书上的蜀国先主、昭烈皇帝,是那个《三国演义》中刻画的爱抹眼泪的君子。 这个刘备会做什么决策,会在将来做什么,会怎么行动,陈严都一清二楚,再熟悉不过。 可眼前这个刘备,他就不明白了,因为他做的事情历史上没有过任何记载。 陈严对刘备也不是非常了解,虽然一起生活几个月了,但是陈严还并没有看透刘备这个人。 陈严的思维模式还保持在“玩游戏”这个概念上,所以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去了解这些人的性格上。 经过这几个月的生活,陈严也遇见过不少让他觉得违和感爆棚的事情。 比如张飞也会上厕所,关羽也会讲笑话,刘备也会在人背后捅刀子。 看到刘备一脸“没问题,相信我”的样子,陈严只觉得这一盘搞的有点不太对头,也许该考虑考虑读档重来的事了。 带着这样的心态,陈严也就感觉不那么紧张了,于是他离开营帐,昂首阔步向董卓所在的中军大帐走去。 陈严进入大帐,昂首挺胸,也不下跪,直接抱拳大声说到:「卑职参见中郎将!」 董卓坐在中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淡淡的回应了一声:「你来了啊……」 虽说之前救他的时候也算见过一面了,不过这样近距离正儿八经的对话倒还真算得上是头一回。 眼前这人纵观整个三国,其影响力不说进前五也肯定在前十里了,和这样的人进行沟通可是一定要小心的,否则一句话没说好,改变了他们的想法,就可能让他们做出了悖离原本路线的行为。 可即使如此,陈严看着眼前这个董卓却也着实觉得生不出一丝好感来。 不仅仅因为董卓历史上的评价不好,主要也因为陈严亲自见识过董卓那不招人待见的态度,还有他的长相实在是不讨喜。 虽然这个年代为将者五大三粗居多,可董卓生来就是一副凶相。 潘凤虽然也是一脸胡子,不怒自威,但一眼看过去至少你会觉得这人是一个靠得住的将领。 反观董卓呢?感觉就差没把“祸乱天下”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陈严态度高傲,也不肯下跪,不过董卓却好像并没有怎么在意这件事一样,但他一开口却也直奔主题:「近日营中一直有在流传一些谣言,你可知晓啊?」 陈严坦然的回答:「自然听说过,说是我陈严亲手斩了张角,这才逼退了黄巾大军。」 「董中郎回来之后一直宣扬黄巾军退兵是自己的功劳,可外面却在传这样的故事,想必董中郎的颜面也是很挂不住吧?」 董卓冷笑一声回复:「呵,吾之胸襟又岂会是像尔等猜想的那般狭隘?我之所以说是自己的功劳,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倘若一军主将未能让敌军退兵反而战败,区区一介都统却最终将大军击退,那军中只怕会出现大批不服从管理的人出现。」 「一旦军心涣散,难以管理,必生乱象。若敌军趁此机会发兵,后果不堪设想!」 陈严没出声,但心里却着实不屑:「你董贼有那个脑子?这套屁磕十有八九是李儒教你的吧?」 不过最后陈严还是出言不逊的嘲讽董卓:「中郎若是担心军中有乱象,那当初不要打败仗不就好了?」 董卓怒相微露:「你……!」但随后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样,马上收敛了回去。 董卓眼睛一转,然后向陈严问:「咱家说营中有谣言扩散的时候你并未反驳,可见你也认同这个说法。」 「当日的情况咱家并未亲眼所见,敢问陈都统到底是用了什么妙策让黄巾军退兵的?」 陈严感觉有点意外,董卓居然开始玩心眼了。即使是有外人教他,只怕是以他的智商和脾气也驾驭不了。 不过事已至此,陈严倒也想看看这董卓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科普时间: 张璠《汉纪》记载:太常种拂与李儒战而死,子劭征为少府,不受,曰:"我父尽忠于朝,为时所妒,以身殉国,为贼臣所害。” 这一句中记载的是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献帝因为李儒有毒死少帝刘辩的前科而拒绝。这是董卓死后,李傕郭汜返回长安之后的事。这里提到的“博士李儒”应该就是董卓帐下谋臣李儒。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李儒可能并没有像演义中的李儒那样被家丁绑出来送到闹市问斩。 只可惜在这之后便没有李儒相关的任何记载了。 第41章我一个小都统,怎么就…… 陈严也不知道董卓是什么打算,所以也只能实话实说,如实描述当时的情况:「我当日冲入敌军阵中,斩杀了一员渠帅。但因那张角也是颇讲道理的人,所以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把他说通,让他主动退军了。」 董卓不屑嗤笑:「那张角为祸一方,身为叛军首领,岂会因小儿一番话语就自退去?」 陈严回应:「我知道这听起来的确很难以置信,可事实上的确就是这么回事。我见到那张角时他已是病入膏肓,所以回去没多久便病逝了。」 搜索【看书助手】官方地址:百万热门书籍终身无广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