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宣同二十一年农历三月十六。下午。 吏部尚书周宪安的府邸,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推杯换盏。 今日是周家小千金的满月酒宴,当然宾客云集。来的大都是周尚书的同僚,至交。 酒宴上,大家说着一些吉祥祝福的话,天南海北,高谈阔论,酒过三巡,有人提议:“何不把千金小姐抱出来大家一睹尊容啊。” 大家齐声应和。 周尚书笑吟吟地吩咐下人将孩子抱了出来。 只见一个体态丰盈的奶娘抱着小千金从内院走了出来。大伙儿围了上去,粉红襁褓裹着一个粉嘟嘟的小人儿,嫩嫩的脸蛋,小小的嘴巴,胖乎乎的小手放在嘴里,咂得正起劲,却不怕生。 “爹爹,我要看小妹妹。”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吵着。 “哈哈,让我儿子瞧瞧小千金。”兵部尚书楚鹤鸣爽朗的笑起来。 奶娘笑吟吟地把襁褓放低,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的抚摸着小人儿的脸颊。 说也奇怪,小千金竟然从嘴里拿出粉拳,停止了吮吸,嘴巴缩到不能再小的程度撅着,瞪着澄澈明亮的眼睛看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 继而,裂开小嘴,露出光秃秃的牙龈,冲着他笑了起来。登时惹得大家满堂大笑。 年近古稀的梁大人拈着胡须说到:“小千金对楚家小少爷情有独钟啊,不如我做回月老,成就这份秦晋之约,如何?” 大家纷纷点头:“吏部周尚书文采绝佳,兵部楚尚书熟读兵书,两家联姻,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细打量那楚少爷,生的剑眉朗目,眉心一颗黑痣,增添几分威严,虽未成年,但却虎虎生风,英气逼人! 周尚书当即高兴地应允。 就这样四岁的楚少爷渊寒和刚满月的周家大小姐金奴拟定了一世婚约。 此后,每年秋天,楚大人必带着小少爷来周家拜访一趟。 三年后。文武全才的南国大将军李怀谦造反,带兵攻陷南国都城银京。昏聩无能的皇帝徐乐天和皇后费**自缢身亡。 一个破落王朝画上休止符! 千里江山万钧担,无才无德民心寒。人生不过一百年,空留骂名在人间。 新朝建立,改国号盛。年号泰和。改都城银京为——未央城。李怀谦便是当今皇帝盛英宗。 古往今来,朝代的更迭冲击最大的是达官贵人。对老百姓来说,国是皇帝的国,家才是自己的小天地。谁来做皇帝,老百姓都是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倒是新朝建立,破旧除冗,使得千疮百孔的国家,焕然一新。若抛却战乱带给百姓的苦难不说,单就这点,改朝换代未尝不是好事。历史后浪赶前浪,身边旧貌换新颜。顺应者昌逆流者亡,世间万事,莫不如此! 祸起缘灭。 泰和元年。 新主因惜才,前朝官员一概既往不咎,愿留任者,高官厚禄,不愿为官者,赏田封地,乐享晚年。 却单独下诏给楚鹤鸣和周宪安:官拜楚鹤左丞相,周宪安为右丞相。周宪安看透形势,谢恩领命上任。 可是这 楚鹤鸣心高气傲,不耻这不忠不孝的勾当,发誓不事二主。 新皇虽不悦,但有言在先,不愿为官者可以告老还乡。只好赏了丰厚的财产给楚鹤鸣,哪知楚大人不领情,挥袖走人,皇帝给弄的很没面子。 泰和元年,四月初九,傍晚。一条通往河南的乡间小路。六辆马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进。 突然,一个黑衣蒙面人挡住了马车的去路。 “这车上可是前朝吏部尚书楚大人及其家眷?” 车夫连忙应承。 “等的就是你们!”冷冷一笑,一声凌厉的口哨。 林子里跑出一伙彪形大汉,一色黑衣蒙面。 “动手!”领头的那个人命令。 这伙人迅速亮出刀剑,不由分说,直奔马车,见人就杀。 楚大人一边高呼:“楚钟!快带着夫人,小姐,少爷跑!” 一连忙拔出佩剑与强盗搏斗。 “哪里跑?嘿嘿!”三个大汉挡住了去路,楚钟断后,与黑衣大汉厮打。 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好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搀着老夫人拼命前奔。 楚夫人年老力衰,实在不能迈步,眼看后面黑衣人就要撵上,老夫人突然挣开一双儿女的搀扶,朝着凶恶的蒙面人扑过去。 “珠儿,寒儿,快跑!……” 只听得“扑哧”一刀刺了下去,楚夫人惨叫一声。 “娘,娘……”一双儿女哭喊。 “孩子,快跑,别回头……” 楚夫人一语未尽,气绝身亡。 黑衣人继续追赶,两个孩子拼命前跑。 楚大人终因寡不敌众,被刺数刀,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这时,为首的那个黑衣人用刀指着楚大人的心窝。 楚鹤鸣忍着剧痛:“请问我楚鹤鸣与你有何冤仇,竟要将我灭门?” “楚大人对不起了,我们这行的只认银子不认人,不能出卖主家,看在你为官正直的份上,破个例吧,要你命的是当今最大的官!我们若放了你,遭殃的是我的全家。” “这么说来是当今新……”一语未尽,那人一刀落下。 鲜血汩汩地流到地上,染红了楚鹤鸣身下的草地。 说也蹊跷,楚大人平时为官耿直廉洁,很少积怨树敌,却在携老少几十余口回河南老家的路上遭遇不测,有人说遇到了强盗,全家灭门。也有人说,有两个孩子逃出来了。 一连几年,周大人都派人暗中寻访楚家两个遗少的下落,可惜石沉大海,后来,渐渐放弃了寻找。 十二年后。 未央城外的碧云寺内。烟雾缭绕,青石砌成的寺墙,肃穆寂静。正中一字铺开的几间正殿,红色柱子,红色的瓦楞,虽褪去了色泽,但不失庄严。 “小姐,慢点,当心门槛儿……这儿还真是个安静的地方呢。”声音脆生生的。 说话间一个眉清目秀的粉衣侍婢搀着一个青衣翠裙,身披湖蓝色烟纱,肩若玉削,腰似约素的女子缓步走来。 “阿弥陀佛,了凡迎接女施主!”方丈了凡和尚迎了出来。 “师傅多礼了!小女此来为病中的母亲祈求平安。”被称作大小姐的女子颔首 道了一个万福。 在了凡和尚的引领下,女子来到正殿,拈香,欲拜,粉衣侍婢忙将一个自带的蔺草蒲团置于地上,那女子星目微闭,衣裙微摆,慢慢拜下。 上罢香,了凡师傅叫人带着主仆二人到西侧殿休息。 你道此女是谁?原来是当朝宰相周宪安的大千金——周金奴。 只因周夫人前些时候,陌上赏花偶感风寒,而今缠绵病榻十余日,一切汤药竟不见灵效,孝顺的大小姐便来到这碧云寺为母祈福。 西侧殿离大殿一百米的样子。从未下过绣楼的相府千金,一路走来,这桃腮竟沁出丝丝香汗,粉衣侍婢扶着小姐坐定,回头忙去拿团扇。 禅房简朴,却也干净。当中一张紫檀木小茶几,一边一个相应的木墩,漆色已退,却擦拭的干净鉴人。 “女施主,请用茶。”一个正当盛年的青年和尚将茶水搁置在紫檀木几上。 周小姐轻轻转身,微微抬眼,只见这个小师傅,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魁梧,生的脸润腮丰,剑眉朗目,一袭僧衣遮不住倜傥的丰姿。这佛门青灯下,竟有这等潘安人物……只是那眉目间似有千愁万绪,化解不开,莫非佛祖也有哀愁么?还有……那眉间一颗黑痣,怎地如此熟悉? 也许这个年轻和尚从未曾下山,鲜见美女,不由被眼前这个女子惊呆了!只见她风髻云鬓,皮肤细润如温玉,樱桃朱唇娇艳若滴,真是好看极了!小和尚一时间恍若看到天外来客,惊艳之余,那眉眼那姿态仿佛有些似曾相识……一时间竟有些失礼,手托着茶盘呆呆立着。一双眼看得出了神,不意正巧迎上周小姐意切深邃的瞳眸,一股暖意缓缓流入心底,有着说不出的熟悉。 四目交接,内起波涛。这情景、这眼神,好似曾经有过…… “这小和尚,茶只管放下,呆杵在这儿做什么?真是放肆!我家小姐这儿自有我伺候,你还不快快出去。”粉衣侍婢一溜烟进来,一把接过茶盘,大声说。金奴小姐慌忙错开目光。 小和尚连忙低头,双掌合十,打拱,告退。 两朵云霞蓦地飞上周小姐的脸颊。 “这丫头,嘴不饶人,人家好心伺候茶水,倒教你一顿呵斥。”金奴小姐微嗔。连忙接过粉衣侍婢递过来的轻罗小扇,遮住面颊。 “小姐,我可是为你好啊,不见刚才那和尚傻瓜一样的盯着你看呢。”粉衣侍婢打趣道。 “这丫头,被我惯坏了。不许瞎说,这可是佛门境地,人家是出家人,眼中无色呢。” 金奴小姐急忙辩解。即便急忙,也不失柔声细语。 休息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家人来催:天已过午,该回城了,否则丞相和夫人要着急了。 周小姐缓缓起身,在粉衣侍婢的搀扶下,拜别了方丈,袅袅婷婷地上了轿子。 一记嘹亮的钟声敲破山寺的静谧,天空中哟鸟儿呼拉拉惊叫着掠过树梢。 软帘绣轿,主仆一行迎着金黄色的阳光向山下走去。 却不知在一棵隐蔽的大树后,一双俊朗的眼睛在目送他们渐行渐远,若有所思。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