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全国都使用这种办法的话,我只能说,钱太少了,我真做不到啊!” “我知道……”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有所理解的点点头。 在李世民的理解中就是李泰有能力做到无中生有,但这种无中生有的方式是有特定的环境或者条件。 而李世民对于这件事情倒是很好理解,毕竟越是强大的能力自然越是会受到制约。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军事,别看着谁手里有兵,谁就最有力量,但实际上越有兵的同时,你必须要解决掉每一个将士的后勤问题。 而这几何般增加的后勤,又制约了兵力规模。 所以李泰真能无限制的无中生有,那自己这皇帝给李泰当好了。 毕竟这年头只要有无限后勤,那就算是头猪,也能用猪突猛进的方式横推世界。 不过,李泰的徭役队伍没自己想象中的好用,想要从自己儿子身上刮点油水,却也刮不出来,李世民自然有点不开心,开口道: “你向来点子多,如今窦静准备北上幽州梳理河流,你可有没有什么办法协助于他?” “北上幽州梳理河道?”李泰抓抓脑袋道,“这么远吗?那能不能在津口修建个捕鱼场?” “津口鱼场?”李世民没想到李泰的思维居然会这么跳跃,道,“为何会有如此想法?” “额……阿耶,您是知道我的,我做事情想来希望有充足的粮食……”李泰认真的说道。 “知道,你也向来喜欢用粮食驱使百姓干活,虽然靡费粮食,但的确百姓都很乐得参与!”李世民挥了挥手示意李泰继续说下去。 李泰理所当然道: “正因为如此,如果我想要让百姓干活,至少要解决掉了他们口粮,我才会让百姓干活。 而幽州地区土地虽然算不上贫瘠,但也实在算不上富庶。 所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靠近大海,那就想办法去大海上捕鱼来弥补粮食之用!” “哈哈哈!”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语,忍不住的摇摇头道,“轻舟长不过九丈,宽不过五尺,他们又能捕多少鱼,怎么供养得起做徭役的百姓。” “百姓的船只自然不行,我们要用军用的大型楼船啊!”李泰理所当然道。 “越说越是荒唐,军用楼船怎么能够用来捕鱼,这多丢人现眼。”李世民神色严肃。 李泰道:“可是这些渔船的作用不只是现在给百姓增加口粮。 更重要的是,这种渔船能解决将来讨伐高句丽的粮草问题!” “高句丽?我什么时候说过要打高句丽!?”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眯起眼睛。 “因为阿耶是平定天下战乱,重新整合九州的盖世英雄。 大隋能做到的事您一定会做到,大隋不能做到的事情您也会超越。 当初大隋三征高句丽而亡,但阿耶将来征讨高句丽定,高句丽定然讨不到好处。 但劳师远征后勤难以为继,怕纵然击败高句丽主力,却也难以直接覆灭高句丽。 所以我思索再三,想到用渔船来弥补后勤!” 李泰认真的回答。 李世民没想到自己在李泰的心目中这般宏观伟岸,那是又自豪又得意。 不过他也不认为,李泰真能想出什么好办法,笑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莫非捕鱼?”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突厥吸引了李世民大量的注意力,那么高句丽的确会是自己的目标。 毕竟打败了高句丽,甚至覆灭了高句丽,对李世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直接证明,大唐比隋朝更加优秀了,对任何大唐皇帝来说,没人能拒绝这诱惑。 “嗯!正是捕鱼!”李泰很是肯定道,“既然陆路的运粮走不通,那就走海运好了。” “海运?海运!”李世民听到李泰这么一说,瞬息阔然开朗,道,“你且细说说!” 李泰点头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讨伐高句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应该要用军用楼船去捕鱼的原因。 除了这楼船能够装下大量的鱼以外,更重要得原因是为了寻找海上适合的岛屿驻扎。 一是把捕到的鱼晒成咸鱼干,二来这些海岛会成为我们以后进攻高句丽的前线的运粮点。 只要能攻下北面土地,纵然陆上粮食运输不及时,海上这些咸鱼干,应该能解燃眉之急。” “若是高句丽也发现了我们,更是用水军与我们交锋呢?”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问道。 “那就交锋啊!”李泰理所当然道,“如果能一换一那我们就赚,如果能二换一那就换。 我们是大国,他们是小国,如果以本伤人能够覆灭高句丽水师,为什么不做?! 而且我还真不相信,我们大唐的水师覆灭个几次,难道还拼不完高句丽水师!” 面对李泰这种仿佛制造出水师就是为了听个响的态度,哪怕李世民都有些被镇住了。 一时之间,李世民不知道李泰到底是天生的战略家,还是李泰的实在是冷血无情。 别说大唐水师覆灭个几次这种话,覆灭个一次李世民感觉自己就要心疼死了。 但李世民哪里知道,李泰对海战的眼界跟李世民所认识的海战完全不同。 船只这种东西对大国来说不就是饺子嘛,只要有需要那就直接砸下去就好。 真正的问题是怎么样把船上有经验的水手给救起来,这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 反正如果李泰当家,绝对是跟高句丽玩以本伤人,自己不追求什么奇谋迭出,就是用堆物资的方式把高句丽的水军给堆死,就好像二战美军堆死了日本海军一样。 等到高句丽没有水军,那哪里登陆作战,那还不就是自己说了算。 到时候李世民率领大军在前面吸引了高句丽全部的注意力,后面用运输船送上一支军队直插高句丽王城,简单粗暴的战术,高句丽能挡下来才怪。 一想到了这里,李泰呵呵笑起来,这样子看起来有点像是《智障也有春天》的名照。 “啪!”李世民狠狠敲了一下李泰的脑袋,呵斥道,“别想七想八的,李淳风不用跟过去了,回去给我好好把高陵治理好,快入秋了,可别忘记了收税!” 李泰弱弱抱住脑袋,道,“这今年是高陵治县第一年,按理来说是不收税的!” “你的鸭场还有朕七分份额,这笔红利钱该给朕吧!”李世民瞄了李泰一眼。 “应该的,应该的!”李泰连连点头,不敢再多说什么了,便是准备退出去。 “回来!”李世民对李泰道,“把今天关于楼船的想法给朕全部都写出来,写详细了!” “哦!”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嘴角不由翘起来,显然李世民还是决定听自己的建议了。 “不要少于五百字,记住了,有涂改的话,那一页重新抄!”李世民道。 “好!”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不由哭丧着脸。 虽然五百字的水文对自己来说不难,但写五百个毛笔字这可是要命的。 可是李世民下令了,自己能够怎么办呢?自己也很无奈啊! 而李世民看着李泰开始抄写了起来,看着李泰抄写的身影不由满意的笑了笑。 李泰果然遗传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大局观与非凡的战略视野。 这样一个崇拜自己,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李世民看了又怎么不喜欢呢! “高句丽吗……如果只是突厥的问题,孝恭与药师两人的确是一时之间难分秋色。 但如果加上水师,以及为将来征讨高句丽做准备,那药师在水军上显然更加有发言权。” 毕竟说到底,李靖成名的灭萧铣之战,主力用得就是水师。 李世民默默思索,“训练水师本就是药师最擅长之事,由药师进行操练,我也放心。” 李世民想到这里,目光落到李泰身上,看着李泰还在努力的抄写,不由笑了笑 “我大唐水师,怎么可能跟高句丽玩什么一换一二换一的勾当,当然要以堂堂正正之势将其彻底剿灭,使得高句骊水师不敢再出海!” 第五十四章 百年计划的推手 李泰恍恍惚惚跟长孙皇后请安之后,就从皇宫中离开了。 自己对李世民的建议,说实话李泰并不知道李世民能够接受多少。 但李泰清楚,想要让大唐拥有海军,在没有强敌的前提下,那唯一能驱动海军发展的就只有利益而已。 而这时代,虽然海外贸易说起来好像非常非常暴利,但要搞清楚,这不过只是七世纪,对刚统一大唐来说,这时代的远洋技术还是拿不出手的。 至于想要做海洋贸易,需要开辟出一条稳定且安全的海上路线。 这路线不是指着一个地图说,我们要把船开到这里,这里有钱赚,然后一群人就跟你出发,就旅游似的郊游几天,就从其他地方把东西买过来,然后回来进行交易。 现实是任何暴利行业都有你看不到的危险,就更不要说连生存都很难保障的远洋贸易了。 在古代想要进行远洋贸易的危险程度更是高得匪夷所思。 因为这一路,你要确定气候避免被暴风雨吞没,你要知道船只下一次补给点,你每次都需要储备好足够的淡水。 你更要懂得医疗技术,比如败血症之类的病在古代船员之中也很常见, 甚至你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样获取商品,而不是被对方捕猎。 可以说每次海贸,那都是拿自己这条命做赌注。 如果不是真的在本地混不下去,很少有百姓会自发的组织海贸,去开辟一条海上的道路。 在贞观一朝,只要好好种田就能活下去,那何必要冒这种生死风险去弄什么海洋贸易。 真正要发展,最起码也要等到土地无法满足人口的增长,人们本能为了寻找生存资源,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海洋。 某种角度来说,想要通过海洋贸易让大唐发展航运其实还是有一些不成熟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路上丝绸之路能成功沟通欧亚大陆,那在路上丝绸之路没有会被荒废掉前,海上丝绸之路想发展起来自然很是困难。 对商人们来说,路上丝绸之路那是从汉代就一路开辟过来,什么危险大多都清楚,实在不敢冒险把物资送到了玉门关就好。 但海上贸易与之相比的话,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多,也太让人感觉到不安心了。 所以,李泰所想得就是在进行所谓的海上贸易之前,进行多铺垫一步,发展捕鱼业。 从沿海捕鱼到近海捕鱼,再到远洋捕鱼,甚至能捕猎到鲸鱼的话,那就更好了。 除了有“大鱼死,王侯薨”的传说,第一个射杀鲸鱼的人怕是会被儒家骂死。 但猎杀鲸鱼所带来的利润在这封建时代的确太夸张了,反而会激发渔业的发展。 而海军哪怕没有敌人,靠着这捕鱼业所带来的利益,应该能让海军支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