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帝国崛起

第75章 二年后的东夷堡
  看到劉斯文這個樣,王易不禁大樂,也沒和他計較。
  “大帥,今年收的糧食已經統計好了,一共收了220萬石。”
  這時,肖二叔一路小跑過來,楊了楊手中紙條,遞給王易後,笑呵呵道。
  王易也是驚奇不已,按照預算應該是200萬石才對,於是打開一看,頓時嚇了一跳:“我擦!”
  一臉的悔恨交加,心疼死地說到:“這幫遼民也太拚了吧!”
  原來之前為了提高吃大鍋飯的效率,特意獎勵前十個產量最高的農莊,本來還想著有了20個系統農民單位的農莊後,肯定是不會偷懶的系統農民都拿到手。
  沒想到這次失了算,一個都沒有拿到,全部是遼民拿了,當看到報告中寫到有的遼民吃喝拉撒都在地裡,還有無數增產小妙招,明白還是吃了老農的當,種地種多了,誰還會沒有一個小妙招。
  不過能夠增加20萬石,多賺40萬兩,倒也不虧,除了獎勵還能多30萬兩呢。
  於是吩咐肖二叔:“留下20萬石,剩下的都拉到這裡。”
  船也不少,分幾次就能拉完,就在十二月初一後全部拉了過來。
  支開所有人無關人員,全部充值系統。
  當系統金錢猛然跳到600萬錢,王易哈哈大笑:
  “有錢了,終於有錢了,小靈!快出來,我要造兵!”
  在九月開始月入90萬兩,到現在加上這400萬兩,前段時間升級系統後,又是一頓花錢,用去100萬,充值後剛好600萬錢,而這幾個月都是靠著朝廷發的那50萬兩賞銀過小日子。
  “鐵匠鋪購買一萬五千條燧發槍,先補充上次的戰損。”
  “補充一萬一千人馬需要304萬錢,購買燧發槍需要150萬錢,請確認!”
  王易連忙確認,接著道:“再生產四千燧發槍手和一個千總驃騎兵,50門加農炮。這個優先生產!”說完,還不忘補充了一句。
  “此次合計需要生產一萬六千人,加上槍支需580萬錢,請確認!”小靈不合時宜地提出了總數。
  “知道啦!確認,別磨磨蹭蹭的,都先算好的,還要你提醒?”
  王易雖然早知道金額,但還是忍不住怨氣衝天。
  馬廄和兵營各生產8000人馬需用時接近8個月,全部生產完畢得要明年7月才行。
  崇禎元年十二月初八,王易特意挑了這個好日子,他這次又要前去東夷堡。
  集合2條新生產出的5000料大船和12條3000料船,此時已經全部停靠在廣鹿島的港口。
  正有抽調的4000燧發槍手和1250人的驃騎兵在登船,全部是系統兵馬,以及1000人系統農民,還有3000遼民,200多新收集的孤兒和儒生。
  因為準備搞烏龜陣,系統農民需要沿著江建設墩堡,有些材料需要購買,便沒有帶招募的軍官。
  “出發!”
  隨著王易的一聲令下,滿載人員以及各種補給的船隻緩慢駛出港口。
  這次的海路上也是一路順風順水,轉眼已經到了崇禎二年二月中旬。
  雖然海面上連續下了幾天大雨,但想到今天就能到達東夷堡,王易不由心中大樂。
  拉了拉手中的魚竿,見到釣餌又沒了,也不氣妥,重新下了魚餌,又繼續閉目養神,等待釣起大魚。
  直到遠遠瞧見東夷堡的影子出現,王易才收起魚竿,不禁氣急敗壞道:“麻蛋,活見鬼了,連條魚兒都沒有上鉤。”
  這時東夷堡也發現了船隊,看不清楚旗幟也不敢輕易讓他們靠近,於是駛出二條小船過來。
  不久,清楚的看到是遼南鎮的旗幟,頓時在船上歡呼起來!
  王易見此,也是走到船邊揮手打招呼。
  於是二條小船在前面指引,引導船隊開進大變模樣的港口。
  作為王易所在在行船,不用說都是首先停靠。
  隨著充當親兵的部分驃騎兵下了船戒備後,王易才下船,但踩到厚重地土地時,架不住雙腿發軟。
  他知道這是坐太久船才會這樣,已經有心裡準備。
  “大帥,這次你也親自來了!一路長途跋涉甚是辛苦,要不先休息一天?”
  得到通知的三山營參將賴有昌早已在港口等待,見到王易下了船便趕忙上前問道。
  “無妨,你先去忙其他事吧!看你匆忙趕來定時沒有辦萬 我今天就先再這裡轉轉,明日再尋你。”
  王易也不了解這邊的情況,打算先四處看看。
  “是!末將告退。”
  賴有昌可能還真忙著什麽事,也不堅持就急急地小跑而走。
  王易休息了一會,便騎了侍衛牽來的一匹馬,直接轉到東夷城外。
  東夷城是以東夷堡為中心圍了一堵8裡長的牆,太小也沒有什麽好看。
  騎馬一出城就看到已經大片開墾出來的良田,按照百戶為單位,規劃地整整齊齊。
  無數人辛苦忙碌的侍候著地,有的挖著水渠,有人趕牛馬翻著地,居然還讓王易看到不少夷人也在跟著有樣學樣。
  看著地裡還堆了不少糧杆,知道已經種過一季了,雖然是新地,還處在你遼南還冷的地理位置,顯然不會有遼南熟地收成好。
  但是這裡的遼民面上能夠看到一臉笑容,定是偉大漢人在安全環境,種上了地後的滿足感。
  這裡的農莊都是分給遼民地,王易沒有派農民單位種地,修城牆,開荒勉強能夠忙地過來。
  雖然定的是五五分成,但是在這裡不用繳稅和搖役,比在大明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王易離開前定的規定是,只要不拋荒,能種多少地就給多少,第一年免費使用各種工具,有了收成後還可以分期付款購買。
  正是這樣的政策下,每年都運送二批的遼民得知後,積極性都很高。
  這已是第二天來到東夷堡裡的賴有昌告訴他才知道的。
  看見老百姓們都安居樂業,王易也很高興地上前找了幾個年紀大的詢問幾句,知道現在都是在忙活今年的春耕前的準備工作。
  當然也不是浪費別人時間,更是親自動手秀了秀多年未做過的農活。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