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高尚氣節 二子一孫盡皆慘死,白發人送黑發人! 何其悲壯,何其慘烈! 季劄又如何能不心酸,如何能不憤慨? 此刻,看著眼前眼眸深邃,宛如山嶽一般佁然不動的季劄,慶忌不由得肅然起敬! 這,就是有著上古遺風的聖賢! “叔祖,請叔祖原諒慶忌適才之過。沒想到叔祖在城中,居然有著這般遭遇!” 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慶忌立即向季劄躬身行了一禮,真誠道歉! “無妨。你是不知情的,老朽又如何能怪你?” 季劄慘笑道。 遭遇到這種慘事,季劄還真不知道如何跟慶忌訴說的! 正所謂不知者不怪,季劄又怎能怪罪慶忌? 這讓慶忌的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闔閭,不愧是一代梟雄,其所作所為,真是心黑手狠! 不為人子,不為人君! 畢竟,闔閭逼死的,可是他自己的堂兄弟和侄子! 居然不怕落得萬世罵名? 季劄也真是夠堅強的,居然能忍受著這種錐心之痛出來跑腿。 “請叔祖放心。侄孫一定替慘死的叔父從弟報仇,用姬光的首級,到他們的墳前祭拜!” 慶忌立刻保證道。 季劄一家發生的這種慘絕人寰之事,讓慶忌想起歷史上頗有有名的一個成語典故—— 秉筆直書! 此事距今不遠,大概在三十多年前,齊莊公有位大臣崔杼。 崔杼的妻子棠薑長得十分美貌,齊莊公垂涎棠薑已久。 一日,齊莊公呂光就借派崔杼外出辦事,乘機到崔家與棠薑尋歡作樂! 崔杼知道後,怒不可遏,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後,於公元前548年五月將齊莊公騙到自己家中刺殺,然後擁立齊莊公的異母弟弟,即現在的齊君杵臼即位,史稱齊景公。 崔杼擔任了杵臼的右相,掌握齊國的生殺大權! 而崔杼固然飛揚跋扈,專斷朝政,但仍懼怕弑君之罪被史官記錄在冊,落個千古罵名,就直言不許史官如實記錄。 齊國的太史伯不畏崔杼的權勢和威逼,如實地記錄了這件事! 崔杼得知此事,就帶兵闖入太史府,把劍架在太史伯的脖頸上,逼著他篡改這段歷史。 但太史伯寧折不屈,最終被崔杼一劍刺死! 而太史官職的繼承是家族式的,太史伯死後他的弟弟太史仲接替了他的職位。 太史仲上任後第一件事便是寫下了同樣一句話: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君光! 崔杼更加憤怒,又殺了太史仲。 輪到三弟太史叔接替職位後,還是寫下了同樣一句話! 崔杼暴怒,逼著太史叔寫下國君暴病而亡。 但太史叔依舊不屈,又被殺死! 四弟太史季的性格如出一轍,依舊不改鐵筆。 最終,崔杼但無名憤怒化作深深的恐懼,只能棄劍而去! 太史季幸存下來,崔杼弑殺齊莊公的歷史原本也被完全記錄下來。 這時南方的一位旁支太史趕到臨淄,只怕五月的這段歷史沒有記載! 翻開那道竹簡一看,依舊是: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君光。 正如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所雲: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齊國的太史兄弟一個接一個地視死如歸,秉筆直書,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存敬畏之心,所以才不惜用生命去捍衛歷史的真相和史書的尊嚴。 也正是他們堅持真理,堅守職責和良知,才使史書有了真實的價值和溫度! 而季劄這二子一孫的死,也足以昭彰千古。 他們這般高尚的氣節,不避斧鉞加身的情操,實屬世間罕有! “慶忌,老朽相信,以你的能力比姬光更適合為王,君臨吳國。” “也罷!我這把老骨頭,就陪你再折騰一番吧!” 季劄喟然長歎一聲,說道:“翌日子時,若老朽還周全,當召集城內之公卿大夫率眾,以火把為號,於吳都城東二門接應大軍入內。” “多謝叔祖!” 慶忌暗自松了口氣。 以季劄的名望,若能相助,率領城中的公卿大夫裡應外合,慶忌軍若想攻破吳都城,畢其功於一役,不難! 當即,慶忌就派人備上一輛馬車,護送季劄進入吳都城。 城頭上的守軍知道是季劄,不敢怠慢,連忙開城門迎接其入內! 季劄德高望重,在吳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的,誰敢輕易得罪他? 知道季劄被擒,還被慶忌派人送回吳都後,闔閭的心中並不起疑。 蓋因連他闔閭都不敢慢待季劄,更何況是孫子輩的慶忌? 然而,得知這一消息的伍子胥,連忙趕來覲見闔閭。 “大王,臣聽說季子已經回到吳都城?” “不錯。” 闔閭為之憂心忡忡的道:“沒想到如今慶忌變得這般狡猾奸詐,心思縝密。” “若非咱們此次派出的使者是季劄,恐怕其他人將是有去無回啊!” “而今季劄無功而返。子胥,依你看,咱們是否還要再遣使說楚?“ 伍子胥聞言,搖搖頭道:“大王,遣使之事,請擱置一邊。現在季劄回歸,臣恐城中出現變亂!” “這……你是說,季劄可能倒向慶忌?” “正是!” 伍子胥沉吟一聲,說道:“大王,不可不防。” “如今城內的公卿大夫,固然都被軟禁起來,但是一旦季劄出面,以季劄的人望,恐怕一呼百應,負責監視和看守一眾公卿大夫的士卒,都不敢難為季劄。” 一聽這話,闔閭更是不禁眉頭一皺。 “子胥,難道你讓寡人將季劄打入大牢,嚴加看守?” 這是闔閭能想到的唯一解決之法。 現在的吳都城,看似平靜,實則早已經暗潮湧動! 莫說是已經被軟禁起來的公卿大夫,即便是城內的一眾軍民,怕是有不少人已經起了倒戈之心。 對於闔閭而言,形勢危如累卵! 一旦季劄出面,率領公卿大夫們的私兵跟慶忌軍裡應外合,屆時偌大的一座吳都城,又如何能守住? “非也!” 伍子胥眯著眼睛道:“大王非但不能將季劄打入大牢,還應該撤去看守季劄以及一眾公卿大夫的士卒。” “若季劄果真有跟慶忌暗通曲款,伺機裡應外合之事,則季劄必然到處奔走,籠絡人馬!” “屆時大王只需要派人秘密跟蹤季劄,以觀時變。” “善!” 話說到這份上,闔閭如何能不知道伍子胥的打算? 若是季劄真的暗中跟慶忌有聯系,準備裡應外合。 闔閭就應該搶先一步布置兵馬,借此圍殺入城的慶忌之軍。 如果慶忌親自領兵更好,到時候他一入內,闔閭軍便能關上城門,關門打狗。 即便不能殺死慶忌,闔閭也可以借此機會殲滅來犯之敵,扳回一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