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方源的為官之道 這一日,城北商業街開業完美落幕。 又是兩天過去,城北商業街都是非常多人,超過往日任何集市的人流量。 這兩天雖然沒有第一天開業那麽多人,但卻奠基了城北商業街往後的成功,被遼州百姓認可。 第四天,也就是五折優惠結束後的第一天,人流量非但不減,反而有所增加,沒加入的世家和商鋪陸陸續續主動找方源加入。 刺史府,在第四天的下午,有三人聯袂而來,正是那天開會缺席的三人。 “拜見方刺史。” 三人帶著討好向方源行禮。 左手右手都拿著一些禮品。 是什麽看不出,但應該是貴貨。 “何事?” 方源正在看公文,當作不知情。 就要年底,方源的公務又不知不覺多了起來。 “方刺史,我們想將店鋪遷移到城北商業街。” 竇開濟帶著討好說道。 左右手的禮物放到方源的案桌邊。 “後悔了?” 方源這才放下筆。 看向三人,似笑非笑道。 “刺史大人恕罪!” “我住在平城縣,那天剛好感染風寒。” 竇開濟訕訕陪笑道。 竇家不在遼州城,在平城縣。 平城縣是距離遼州城最遠的一個縣。 而竇家則是平城縣比較有名氣的一個家族。 當然,縣城家族是沒有辦法和州城家族比擬的。 “你不能出門,不會派一個代表來?” “竇家都沒人了嗎,就只有你一個?” 方源呵呵笑道。 理由倒是挺會找的。 感染風寒就不能出門吹風了。 “當時腦瓜子嗡嗡嗡的,沒想到這點。” “刺史大人見諒,見諒。” 竇開濟不敢有怨氣。 哪怕是方源的話像是說他竇家死絕也只能忍著。 沒辦法,城北商業街的人流量太讓人饞了,遼州城中的人都被吸引過去,原本的商鋪人流量銳減。 竇家位於平城縣,但在遼州城也有不少生意,而真正賺錢的生意還是在遼州城中,畢竟城裡的人更有錢。 “呵,你倒是理由充分。” “伱們兩個呢?” 方源呵呵一笑,看向另外兩人說道。 說也巧,這三個家族都是小家族,而且都不是遼州城中的。 “我是扭到腳,也忘記派人過來了,刺史大人恕罪。” “我那天壞肚子,同樣是忘記派人過來,刺史大人恕罪。” 剩下的兩人訕訕道。 三人來之前,已經打聽過城北商業街的情況。 在打聽的同時,三人剛好又知道彼此當天都沒有去,相互交流一番後才聯袂而來。 方源差點被他們逗笑,感覺他們就像是小學生向老師找借口不上課編出來的各種奇葩理由。 “刺史大人,我們知道錯了,請您大人有大量,寬恕我們這一次吧。” 竇開濟三人訕訕賠禮,希望方源能夠放過這次。 以他們的眼光,能夠看出城北商業街未來可期。 以後其他地方肯定會越來越少人,都會往商業街發展。 如果不趁早佔領市場,越遲進入城北商業街就會約吃虧。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本官可以原諒你們一次。” “但錯了就要懲罰,你們每個月的租金多交一成,有沒有問題?” 方源不與他們計較。 城北商業街的發展,需要各種各樣商鋪的加入。 這三家雖然之前犯錯,但稍加處罰還是可以讓他們加入的。 只有越來越多的商鋪加入,城北商業街才能發展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從目前來看,城北商業街的發展還是差了點,還有好一些位置沒有租出去。 “沒問題,沒問題。” 竇開濟三人嘴角抽搐,一臉肉痛。 但還在接受范圍內,只能咬咬牙說沒問題。 他們也不敢拒絕,怕方源連機會都不會給他們。 “記住,你們算是有案底的商鋪。” “如果加入商業街後像瓷福軒一樣,後果不是關門整改那麽簡單。” 方源突然正色道。 “是,是,是。” 竇開濟三人連忙應是。 他們已經知道瓷福軒的事情。 可以說,遼州一城三縣中做生意的就沒有不知道這件事。 開業的第一天就被關門整改,整改時間還沒有出來,可謂是丟盡了臉面。 “去找張三登記吧。” 方源頷首道。 “謝刺史大人。” 竇開濟三人松了口氣。 就要往州官辦公的側門走去。 “等等。” 方源突然叫住他們。 竇開濟三人頓時神經繃緊,擔心方源會反悔。 “把禮物拿走,礙著本官辦事了。” 方源淡然道。 “是,是,是。” 竇開濟三人相視一眼,連忙拿著禮物往側門走去。 沒多時,他們相繼從側門走出,手中的禮物沒有拿出。 “刺史大人,我等告辭了。” 竇開濟三人向方源行禮。 方源微微點頭,算是回應他們。 三人不敢有任何不滿,帶著笑容走出刺史府。 三人離開後,張三從側門走出。 “州尊,那些禮物要帶回方府嗎?” 張三詢問道。 “不用,你們分了吧。” 方源淡然道。 方府不缺那點東西。 留給側門辦公的司戶他們分了就是。 偶爾給手下們些福利,他們才會更加賣力。 現在刺史府還缺個司馬,方源不知什麽時候才能把空位填上。 只是可惜,目前沒有合適的人選,且司馬是正六品下,周圍也沒合適的人提上去。 “好的。” 張三應是。 返回側門辦公。 這時,鄭九走來。 “州尊,您上次讓我打聽的薛博武,現在有消息了。” 鄭九恭聲道。 “說來聽聽。” 方源一愣,隨即淡然道。 上次薛博武在刺史府堵門,方源覺得他有點怪,讓鄭九去打聽。 “薛博武來自汾陰薛氏,他爹是汾陰薛氏的嫡系,當年還是一位族長繼承人。” “薛博武出生的時候,他娘難產去世,有傳說說是薛博武天生神力,出生的時候撐破了他娘的肚皮,才使得他娘難產的。” “他爹承受不住他娘的離世變得瘋瘋癲癲,薛博武出生後就不知道去了哪裡,傳聞是死了,由她姐薛嬌燕埋葬,薛博武也由她姐帶大。” “薛博武有腦疾,汾陰薛氏視不願接納他們,並視為不詳,姐弟兩人在一位管家的照顧下,依靠他們爹娘留下的遺產一直生活到現在。” 鄭九將自己打聽的消息一一告知方源。 “身世挺慘的。” “但還能撐破肚皮出世?” 方源表示同情,但對撐破肚皮出世感到荒謬。 說薛博武天生神力可以接受,但撐破肚皮出世也太扯了吧? “我打聽到的時候也感覺不可信。” 鄭九尷尬地撓撓頭。 但薛家姐弟的消息太少了。 這對姐弟比較少出門,消息不多。 就是這點消息,他都是打聽很久才得到的。 “你下去吧。” “以後打聽消息記得要篩選。” 方源擺擺手,讓鄭九下去幹活。 一連幾天過去。 每天都有商鋪老板前來刺史府請求加入城北商業街。 這些天天氣變得晴朗,幾乎每天都有太陽,沒有那麽冷了,路上行人多了不少。 對於這種事,方源開始嫌煩,直接讓張三安排人手對接,但要求簡單審核他們商鋪的情況。 隨著加入的商鋪越多,城北商業街將會越嚴格,會更加注重質量,不是誰想加入都可以加入。 但隨著城北商業街越來越多人,越來越規范的同時,新的問題就顯示出來,令所有商家煩不勝煩。 退貨問題! 經過開業那天,方源將瓷福軒關門整改一事,顧客們知道了商業街是為他們服務的。 於是,在挑選商品的時候,他們就變得更加挑剔,稍微有一點問題、一點瑕疵就不會要。 以前都不是這樣子的,小問題大家都能接受,現在成了小問題商家可以接受,顧客不能接受了。 同時還有更加過分的,付錢出門後不滿意了,甚至過了一兩天,又拿回來退,稍有爭執就將投訴服務平台的工作人員叫來。 商鋪們煩不勝煩,向投訴服務平台反饋,但工作人員隻說已經向上級反饋。 上級那自然是刺史府了。 於是又有受不了的商鋪老板向刺史府反饋。 但這種小事怎麽可能會由方源親自處理的? 司戶作為直接負責人,帶著幾個州吏巡視一番商業街就離開。 離開前說回去之後開會討論結果,然後一連幾天都沒有結果,有商鋪老板氣得說撤退。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杜妙顏的茶行裡。 杜妙顏除了第一天出面,剩下的都是交給自己的丫鬟負責。 丫鬟將事情稟報給了杜妙顏,並抱怨這樣做生意壓力很大。 杜妙顏擔心方源規劃的商業街會因此出現問題,以送茶為由來到刺史府。 “方源,在忙嗎?” 杜妙顏把茶罐放在方源的案桌邊,輕聲道。 “是有點忙。” “快年底了,各地稅收要統一清算,事情有點多。” “來,坐那邊喝茶咦,你開業那天不是剛給我送茶葉嗎?怎麽現在又送過來?” 方源點點頭說道。 十一月底了,很快就會進入十二月。 遼州距離長安城不遠,所以一城三縣的稅收可以十二月中旬前再送往長安城就行。 但還有其他事情,比如煤礦山的挖掘,現在要開始往山服挖進去取煤,方源擔心會出現坍塌,在想辦法。 唐朝時期,人們還沒有發現煤這種礦產資源,根本不知道怎麽回事,也沒有挖掘煤的概念,更沒有相關的開采技術,方源也不懂挖掘技術,故而頭疼。 “我這是有其他事找你的,順便帶點茶葉過來。” 杜妙顏笑了笑道。 還想以送茶為理由說事的。 沒想到方源還記得自己開業那天給他送茶。 挺開心的,至少被記得。 “什麽事?” 方源好奇問道。 將蜂窩煤堆推到喝茶的附近。 天氣是稍微好轉了,但還是挺冷的,方源也很怕冷。 “你有關注城北商業街的情況嗎?” 杜妙顏問道。 同時著手泡茶。 她動作優雅,端莊大方,有幾分茶技。 這是看紅絮和青瑤兩人學的,她們兩人練泡茶很久了。 自然,紅絮和青瑤兩人的茶技是方源讓她們練的,也是練給方源看的。 本來就是沒有的東西,由方源指導著兩人學習,方源覺得怎麽好看怎麽讓她們怎麽練。 於是乎,往後大唐慢慢出現的茶文化,所謂的茶技都是為了討好方源出現的。 “商戶申請加入的問題嗎?” 方源不確定道。 他好幾天沒有關注商業街的事了。 商業街只要按照自己一開始的方針就不會有問題。 有張三把控,方向不會出錯,張三不是季如風他們,不會擅自改變方源的方針。 “我身邊的丫鬟,現在在商業街管理茶行。” “她跟我抱怨,說那些顧客非常挑剔,各種挑刺,而且很多都是出了門還拿回來退,稍有不稱意就找投訴服務平台。” “現在很多商戶抱怨,說再這樣下去就不用再開門做生意了,壓力太大。” 杜妙顏說道。 此時,她已經泡好茶,給方源斟上,然後看向方源。 “此事我不知道。” “你家茶行這兩天有沒有賺錢?” 方源喝茶,平靜道。 這事他不知道,張三沒有跟他提過。 “嗯好像賺得挺多的。” 杜妙顏想了想說道。 這才幾天時間,她沒有天天看著。 但丫鬟抱怨壓力大的時候,還會多提一句賺了很多錢。 “那就沒事,不用管它。” 方源搖搖頭笑道。 事情在他的預料當中。 “不擔心商戶不滿,真的不開了?” 杜妙顏好奇問道。 見方源似乎早就料到,她很好奇。 “只要真的挺賺錢,他們就不會不開。” “他們如果不開,我也不擔心沒有商戶加入。” “賺錢嘛,受點委屈是應該的,他們只是抱抱怨而已,會一邊抱怨一邊開業的。” 方源呵呵笑道。 賺錢哪還有不辛苦的。 現在不是他們世家做主,是自己這個刺史做主。 想要賺錢,那就好好吞下這份委屈,否則會有人接替他們的位置。 “確實如此。” “方源,我怎麽覺得你不將那些商戶放在心裡,全是顧著那些百姓?” 杜妙顏沉吟片刻,想通了這點。 只要有錢賺,總會有人去賺的。 她一開始是站在商戶又不是商戶,只是偏向商戶的角度考慮問題。 以為顧客刁蠻挑剔,方源又偏心百姓一邊,商戶會不滿而真的關門。 考慮到賺錢這點,杜妙顏就明白了其中所在。 但她又有一點不明,似乎方源真的很偏心,完全站在百姓一邊,不當商戶是一回事。 “這話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其他人說。” “為官者,有依靠當地世家立足然後魚肉百姓,也有依靠當地百姓生存與世家對抗。” “很明顯,我屬於後者,我需要的是百姓的支持,我只要確保百姓們的利益,世家那邊也要跟著我的政策走。” 方源沉吟片刻,看了眼杜妙顏,沉聲道。 這是方源為官之道,作為沒有後台官員的為官之道。 無論是在武陵縣,還是在遼州,方源從來沒有想過依靠哪個世家立足。 而是推出一個個利民政策,獲得更多的支持者,然後魚肉世家。 “方源,你這條路不容易。” “但如果成功,將無人能夠撼動你。” 杜妙顏久久不能平靜。 心中感動與震撼相互交集。 感動的是方源願意將這些話告知自己。 震撼的是方源的想法,無疑是有種冒天下之大不韙。 當年隋朝滅亡,除了隋煬帝自作孽之外,還有動了天下世家的利益。 這才會有現在的大唐,而方源的想法,明顯是有幾分站在天下世家的面前趨向。 “成功與否不太在意。” “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心走。” 方源笑了笑說道。 前路茫茫,按心走,不枉此生。 “我支持你!” 杜妙顏重重點頭。 這一刻,杜妙顏非常幸運聽杜如晦的話來認識方源。 她以前是不想嫁人,也不想相夫教子,但時代的洪流注定不能任性子走。 現在,她改變了這種想法,因為有些人值得自己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