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

作家 神桦周 分類 综合其他 | 155萬字 | 515章
第19章 吏部文书,辽州刺史
  第19章 吏部文書,遼州刺史
  武陵縣。
  方源按照往日的習慣工作。
  閑暇的時候去沉魚落雁樓與陸楚楚傳道授業。
  日子過得有滋有潤,不知不覺間,兩個月已經過去。
  這一日,方源吹著口哨從墨家研究院走出,手中還有一副黑色弓弩。
  小型諸葛連弩!
  經過方源和墨家研究院的努力,歷經三年,終於重現失傳多年的小型諸葛連弩。
  它靈活輕便,適用於單兵作戰,能連發十箭,就算是方源這種普通人也有機會射殺一般高手。
  “縣尊,好事,大好事!”
  遠處,張三火急火燎跑來。
  姚開誠跟在後面,同樣是激動得臉紅。
  “何事慌張?”
  方源眉頭一皺,不滿道。
  這裡是墨家研究院,屬於禁地一帶。
  在禁地周圍不能高聲,否則會干擾到裡面的研究。
  “吏部文書,您高升刺史!”
  張三激動說道。
  雙手顫巍巍將文書呈給方源。
  “刺史?!”
  方源也是按奈不住激動。
  雖然和李大野有賭注,但並沒有抱太多希望。
  沒想到,竟然真的晉升為刺史,整整一個巨大的跨越!
  說話間,方源將小型諸葛連弩塞進姚開誠的懷裡,奪過文書。
  【經吏部審閱,武陵縣方源才德兼備,政績卓卓,即日起代理遼州刺史,從五品下,命十天內到任。貞觀二年七月初八。】
  中間還有兩個大印,一個是吏部的大印,一個是皇帝的玉璽大印。
  “刺史,竟然真的是刺史!”
  方源呼吸都變得急促。
  一遍又一遍看著文書中的兩個大印。
  一旁的姚開誠和張三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
  只有了解唐朝官場才能夠明白方源等人的激動。
  因為刺史以上的官職,才是大唐的真正權力人物。
  縣令可能一輩子是縣令,但刺史肯定不會一輩子是刺史。
  “咦,代理刺史?!”
  激動過後,方源發現了其中問題。
  文書當中並非是遼州刺史,而是代理遼州刺史。
  “縣尊莫憂,像您這般年輕的,代理刺史是很正常的。”
  “雖然是代理刺史,但是權力和刺史完全沒有區別,最多兩三年能夠轉正。”
  “而且代理的好處是,您原本就任是三到五年的,但因為代理的原因會在原基礎上加上兩三年。”
  張三在一旁解釋道。
  他還記得方源為了留在武陵縣,動用關系將三年一調改為五年一調。
  如今擢升為代理刺史,更加符合方源的意願,他都替方源感到開心。
  “原來如此。”
  方源明悟,重重點頭。
  如果權力沒有多大區別,那就沒關系。
  只是沒想到李大野那家夥竟然有這麽大的能量,真的是刺史!
  下次若是能再見到,必定好好招待,再帶他逛一圈九層墨家研究院到第四層。
  “縣尊,包場沉魚落雁樓嗎?”
  姚開誠激動問道。
  天大的好事,要盡情喝一杯才行。
  “暫時不急。”
  “這個遼州在哪裡你們可知?”
  方源搖搖頭道。
  經過剛才的激動,他慢慢平複下來。
  文書當中的這個遼州在哪裡,管轄多少縣,有多少人都還不知道,哪能就這樣去慶祝。
  而且文書中寫得很清楚,十天內到任,時間很趕,能不能慶祝一場都不知道。
  “回縣尊,遼州隸屬河東道,屬下州,管轄三個縣,分別是遼山縣、榆社縣、平城縣,都是中縣,每縣人口超過兩千戶。”
  姚開誠整理情緒,正色道。
  很明顯,姚開誠在此之前做了不少功課。
  因為方源調任之後,武陵縣縣令很有可能落在他的身上。
  在方源還是主簿的時候,他就已經是武陵縣的縣丞,且能力不低。
  但當時方源的太過厲害,深得前縣令的信任,最終縣令一職落在方源身上。
  如果五年過去,他又將迎來人生高光時刻,怎麽可能不好好抓好機會?
  “還有其他信息嗎?”
  “比如此去遼州要多久,遼州的風土人情如何?”
  方源追問道。
  他習慣打有把握的仗。
  既然確定調去遼州做代理刺史,那麽就先了解一番遼州。
  到了之後可以大刀闊爺,整頓一番之後又開始享受人生。
  “這屬下尚未了解那麽深。”
  姚開誠低下頭,抱歉說道。
  他只是簡單了解到天下各州縣的情況,沒有太深入。
  畢竟不能確定方源到底會被調去哪裡,也沒有那麽多精力了解全部。
  “那就先去了解,晚上的時候到本官家裡開個會。”
  方源吩咐道。
  “是!”
  姚開誠和張三紛紛應是。
  兩人都想著方源的那個位置,都打足精神去辦事。
  長安城,蔡國公府。
  “爹,您不是很看重方源嗎?”
  “怎麽將方源調去遼州那種地方?”
  書房內,杜妙顏向杜如晦表示了自己的不解。
  遼州被河東世家掌控,形勢複雜,數位刺史就任期間都離奇死亡。
  朝廷多次派人前往調查都沒有好結果,去的人要麽死了,要麽一無所獲。
  “二十四歲的刺史,是要承擔常人不能承擔的重任才行。”
  “爹看好他,他不是早逝的人,遼州會因為他的到來將發生重大變化。”
  杜如晦臉色平靜,淡然道。
  二十四歲的刺史太過驚世駭俗,名字剛剛提到吏部就遭到吏部上下的反對。
  哪怕是李世民和自己兩人將話帶到吏部也不好使,反對的聲音依舊非常強烈。
  最終還是杜如晦親自出面前往吏部,才讓吏部停止反對,但也只是代理遼州刺史。
  “爹竟然看好他到這種程度?!”
  杜妙顏難以理解這種看好。
  記憶裡爹爹從沒有這般看好過一個人。
  哪怕是當今太子仁孝純深,爹爹也不是十分看好。
  “呵呵呵以後你就知道。”
  “女兒啊,等方源調任遼州,你就去認識認識他。”
  “屆時伱以皇家商隊少當家的身份去即可,爹已經和陛下打過招呼。”
  杜如晦呵呵笑道。
  笑容中有著強大的自信。
  但心中是怎麽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吧,聽爹的。”
  杜妙顏無奈一笑,輕輕點頭。
  這一笑,寬敞明亮的書房都失色。
  夜。
  武陵縣方府。
  方源、姚開誠、張三相聚一堂。
  白天查到的資料讓方源的心微微一沉。
  怪不得升為刺史,原來也不見得就是好事。
  不過文書已經到達,方源也沒有推卻的理由,且區區遼州擋不住自己的路。
  “時間急,本官也就不逗留武陵縣太久,決定三天后出發。”
  “屆時武陵縣縣令一職暫由姚開誠代理,張三被辭去主簿一職,隨我前往遼州。”
  方源安排離開之後人事變動。
  唐朝主簿是不入職的,任免在縣令一句話之間。
  張三是之前方源發現的人才,於是請來代替他的位置。
  “這”
  姚開誠本是激動萬分的。
  畢竟是多年的夙願終於能夠如願以償。
  然而,張三竟然能跟著方源走,使得他的開心大打折扣,一時間竟有些羨慕張三。
  “謝縣尊!”
  “不,謝刺史大人!”
  張三的心情巧好相反。
  他聽到方源讓姚開誠做代理縣令的時候,心情失落的。
  但聽到能夠跟隨方源前往之後,當即激動得要跳起來。
  自己只是主簿,升為縣令是非常勉強的,畢竟不是誰都是方源那樣有貴人保薦。
  但跟隨方源離開就不同了,未來怕不是一個縣令那麽簡單。
  “好好乾,保持聯系,失意時莫要沮喪。”
  方源語重心長拍了拍姚開誠的肩膀。
  八萬人的武陵縣,約莫兩萬戶人家,堪比中州,盯著的人肯定很多。
  三天后。
  方源整理好行禮,帶上墨家研究院成員和府上一眾出發。
  這一天,武陵縣萬人空巷,百姓走出家門,在街道兩邊目送方源離開。
  期間有人嚎啕大哭:想到遼州百姓就要過上好日子,我比過苦日子還難受。
  (本章完)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