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 “殿下、開弓靠的主要是“膂力”,真正的難點不是開弓射箭,而是射箭的時機。” “因為馬背是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的,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釋放點才能保證射中敵人。” 陸文昭教導著朱由檢,有了前兩次的教導,他更清楚了朱由檢的天賦,因此講的更仔細了。 “騎射的命中絕對要比步射差得多,不過雖然難但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麽難。” “想必殿下剛才疾馳時,應該發現了、戰馬在空中是有一個騰躍時間的。” “這個時間也就是起坐中起的時間,在你到達最高點準備向下的一瞬間會有一個懸停,這個瞬間釋放可以將馬背起伏的影響降低很多。” “嗯、我確實感覺到了。”朱由檢點了點頭,而陸文昭也繼續講道: “邊軍騎兵、往往能開九力弓的射手,任意時點都能發箭,這確實需要功夫。” “至於左右開弓、背弓射、回射等等這些射術都很難,但這玩意絕對不是戰場上的主要技術。” “除非是大軍跟對方騎兵遭遇了追擊,在邊跑邊還射的時候還有點用,但是這基本就相當於雜技了,距離稍遠一點命中率就會奇低無比。” “輕騎兵的作用是試探和騷擾,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方式。” “每次兩軍對壘時、李世民都會親率輕騎兵掠過敵陣試探敵方虛實,這個過程中也會射箭。” “騎射的弓,要比步弓多一力,才能達到步射的威力,因此騎射對步射是射不過對方的。” “只要著甲、除非正中面頰、不然即便射中了對方,也透不過甲胄。” 陸文昭具體講了一下騎射和步射的區別,也講出了騎射和步射的威力,騎射是比不過步射的。 往往同一把弓,步射能射出八十步,騎射只有六十步,因此騎兵最重要的是機動性和騷擾。 朱由檢看了這麽多兵書,加上和滿桂聊過幾句,因此也知道,正常來說輕騎兵主要是繞著敵人軍陣尋找弱點。 如果輕騎兵認為某一處有機可乘他們就會試探著射幾輪探探虛實。 他們會縱馬加速到最大,然後以拋射的方式射箭。 這樣的拋射射程完全可以在敵人弓箭的射程之外實施騷擾。 如果敵人陣型發生了騷擾,那麽他們很可能就找到了陣型弱點,然後主將會調動後面的重騎兵針對這個弱點進行面突衝擊。 如果敵人陣型絲毫沒有反應,那也不要緊,反正輕騎兵機動性強,換一個位置再去試探就好了。 而且這樣的試探,不一定只派出一支輕騎兵出來試探,主將可以派出多支輕騎兵到處試探甚至反覆試探。 除非敵軍的陣型真的鐵板一塊,否則只要有漏洞很快就會被他試探出來,就憑借著這樣的戰術,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幾乎每戰都能找到合適的突破口,然後精騎衝陣把對方陣型衝散。 戰陣之上、軍隊的陣型只要散了、那對於敵軍來說、就只能是待宰羔羊,只有等著被屠殺的命。 當然了、敵人也不傻,你派出輕騎兵試探騷擾,人家也不會坐以待斃,人家也會派出輕騎兵對你進行反騷擾。 並且很可能兩邊的輕騎兵會先交火,這時候那些左右開弓之類的招數才有可能派上用場。 不過就算對方沒有輕騎兵跟伱對抗你也未必穩操勝券,例如當年曹魏的鐵騎可以說橫掃天下無人能敵,但是遇到諸葛亮的車陣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為人家就可以把兵練到沒有弱點的程度,你隨便試探,人家一圈圍著八陣,你從哪個角度進攻都是一樣的。 所以司馬懿雖然手握鐵騎,但是對付諸葛亮也只能用一招,那就是龜縮。 因為步兵機動性差,雖然司馬懿野戰打不過諸葛亮,但只要他縮在營裡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 騎射的主要優勢在於機動性,但真要遇到無懈可擊的軍陣你再怎麽機動也沒有用,只不過古往今來練兵能練到諸葛亮那種程度的沒有幾個人,所以騎射機動性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因此、在了解了騎兵的戰術後,當陸文昭隨便一指導,朱由檢就大概知道了怎麽騎射。 “駕!” 當著眾人的面,他輕夾馬腹,隨後策馬向著靶子奔去。 只見他伸出手往箭壺一夾,便是三支箭矢被架在了手指之中,緊緊攥著。 不過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射箭,而是熟悉了胯下小馬駒打浪時的起伏後,才折返一圈,張弓搭箭。 伴隨著“咻”的三聲,三支箭矢有兩支命中箭靶紅心,還有一支射到了紅心邊上。 “好!” 一群內宦都不用朱由校叫好,便自覺地鼓掌叫好了起來。 朱由校見狀,也笑的十分開心,隨後便大聲道: “一支箭矢未中靶心,不作數。” “我是第一次射,第一次射自然不作數,哥哥再給我一次機會。”朱由檢在遠方戰馬上大喊著。 “好!那就再給你一次機會!”朱由校也開心的大喊。 他這一喊、朱由檢便繼續折返,在距離箭靶十步開外的地方連射三箭,無一脫靶,紛紛正中靶心。 “殿下天賦異稟,十歲便有如此神射,恐怕及冠之後能在馬背上開十力戰弓,如劉綎劉總兵般神勇。” 陸文昭不由感歎,這感歎也讓朱由校笑了出來。 劉綎此人、雖然在薩爾滸之戰戰死,但除了最後一戰,一路上後金軍面對他的軍隊接連戰敗。 並且劉綎的勇武之盛,被譽為晚明第一猛將,其所用镔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 自然、這些措辭有些誇張了,那一百二十斤的大刀是劉綎平日練武時用的,戰場之上他的兵器不過十幾斤罷了。 但即便如此,他在薩爾滸之戰中展現的勇武也讓人瞠目結舌。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中記載劉綎被箭矢射傷左右手臂,面部中了一刀後,還能左衝右突、手刃後金數十人。 這樣的勇武尤為罕,下一次再出現時、便是李定國單挑大象了。 因此這樣的勇武在朱由校看來,說明他弟弟有個好身體,也就不會像其他弟弟一樣半路夭折了。 他感到欣慰之余,對朱由檢那在馬背上射箭的背影不由笑了出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