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 “還有呢?” 乾清宮內、朱由校被朱由檢說的來了興趣,抓住朱由檢的手,坐到了旁邊的椅子上,殿內的太監識趣的端來了兩碗酸梅湯。 “還有……”朱由檢苦笑道: “哥哥、弟弟只知道這麽些了,再多,弟弟是真的說不出來了。” “額……”朱由校微微一愣,緊接著又笑道: “也是、朝中百官都商量不出來的事情,弟弟不過十歲便能想的如此通透,想來這種事情也很難。” “既然如此、那哥哥現在就下旨,先調石柱土兵和浙兵分別鎮守遼沈,裁撤遼沈兵馬。” “不可!”聽到這話、朱由檢急了,連忙製止道: “哥哥不可、這事情若是想成,必須派緹騎日夜加緊,催促兩支兵馬急行軍。” “先下旨調到昌平,暫時授予沈陽總兵和遼陽總兵的官職,但是不能直接說要他們裁軍遼沈兵馬。” “為何?”朱由校微笑,顯然是知道其中的門道,但還是想看朱由檢說。 朱由檢沒辦法,只能解釋的通透道: “遼沈兩鎮五萬兵馬,若是眼下下詔,恐怕不出一月,就要全部逃入鄉野,屆時遼沈空虛,恐怕被老奴所佔。” “此事當悶聲細做、不讓外人所知。” “必須先讓這兩部人馬入駐遼沈,再宣布裁撤遼沈兵馬,才能穩妥。” “屆時便是遼沈五萬大軍反叛,也能被輕易鎮壓。” “你就這麽自信?”朱由校不由側目看了一眼朱由檢。 畢竟他口中說的,是人數加起來不過七千人的南兵,可以鎮壓人數五萬的遼東兵馬。 “弟弟不是自信,是了解南兵和北兵的戰力。”朱由檢無奈的解釋道: “我朝兵馬、向來是一方強、一方弱。” “早年北兵強,是因為北方的蒙古人不斷叩邊,加上女真亂邊,因此常有大戰,北兵也戰力強大。” “只是李如松戰死後,北兵就一日不如一日了,那李如柏,如今朝野說他通賊,可他居家二十一年,不知遼鎮兵馬敗壞。” “薩爾滸一戰、李如柏麾下的兵馬早已不是當年李成梁留下的遼東鐵騎了。” “因此、南兵並非比北兵強大,只是南兵中的石柱土司兵,和戚金所訓練的浙兵強大罷了。” 朱由檢的話、並不是為李如柏翻案。 說白了、薩爾滸之戰每個人都有責任,李如柏也有,但不應該全部責任都扣他腦門上。 他本來已經退休二十一年,都六十八歲的年紀了,兵部突然讓他複起,本質上就代表了無人可用。 李如柏在李如松帳下不過一個先鋒,治軍不嚴。 兵部不給他練兵的時間,麾下兵馬還是前任總兵留下的。 一個六十八歲的老將,麾下全是別人的兵馬。 結果就是他帶著一群烏合之眾緊趕慢趕,剛剛遇到後金兵馬,還沒下令擺開陣型,自己的大陣就亂套,踐踏死了自己一方上千人。 薩爾滸之戰、必然是有人出賣情報,但這個人不一定是李如柏,可能是被收買的遼人,也可能是李如柏的妻妾,更有可能是朝鮮方面的人。 熊廷弼自己都曾說:“遼人投奴甚多,城中多有間客。” 總之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太監高淮亂遼,導致遼人不信任明朝,而親近蒙古和建奴的結果。 現在去想到底是誰出賣情報,倒不如想想怎麽穩定遼東局勢。 浙兵和白杆兵的實力,朱由檢根本不用多想,只要朝廷下令,鎮壓遼沈兩地的五萬烏合之眾,簡直輕而易舉。 在遼東、只要他們堅守城池不出,加上努爾哈赤眼下沒有火炮,單靠這兩座城池,就足夠磨死後金上萬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想法可以被朱由校實現。 因此他看向了朱由校,而朱由校也在沉思。 過了幾秒他才開口道:“石柱土兵和浙兵的事情,我會讓人去做的,倒是這九邊軍餉的事情,弟弟你還沒有說清楚。” “依你之見,九邊應該發響幾何?是應該直接發完今年積欠的軍餉,還是等等?” 朱由校還是在擔心錢的事情,而朱由檢對此只能解釋道: “依臣弟只見,可以按照每鎮士兵先發二兩銀子來還欠響。” “九邊兵馬、遼東鎮26萬,薊州鎮8萬6000人,宣府鎮駐軍兵力8萬4000人,這三鎮總共43萬人。” “大同鎮駐軍兵力7.6萬余人,太原鎮駐軍兵力5.3萬人,榆林鎮駐軍4.5萬人,這三鎮一共17.4萬人。” “之後固原鎮駐軍兵力近6萬人,寧夏鎮駐軍兵力約2.5萬人,甘肅鎮駐軍兵力約4萬人,這三鎮一共12.4萬人。” “因此,延邊九鎮一共72萬9000人,按照每人二兩銀子,就是145萬8000兩銀子。” “這次發響之後,尚積欠147萬9400兩銀子。” “不過年關一過、又積欠1022萬7400兩銀子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無奈苦笑,只因為他知道,這接近七十三萬的人馬裡,只有不到二十萬能打。 在防守長城之余,調動的極限就是十三萬兵馬,這也是松錦之戰明軍的家底。 哪怕裁撤了五萬遼東鎮的兵馬,也最多是減少三十萬兩不到的軍費支出罷了。 所以、在他報出這一長串的軍餉後,朱由校的臉色立馬就不好看了。 以明朝的財政來看,不過只有兩千兩百萬石的米、麥,加上四百萬兩左右的雜項,幾萬兩銀子的商稅,還有六百萬兩的內帑收入罷了。 不過、這其中養天下宗室的定額銀兩是一百五十萬,地方還要截留三成,西陲、南邊兵馬還要支出六百萬石的糧食。 這麽一算下來,留給朱由校的,只有八百六十萬石糧食,七百萬兩左右。 這樣的財政收入,養九邊七十三萬兵馬,上千萬軍餉,簡直就跟做夢差不多。 所以明末從張居正死後開始,九邊就經常欠響了。 對此、朱由檢能做的,只有對朱由校安慰道: “哥哥不必擔心、弟弟過些日子去禦馬監巡視,會想辦法用皇店和皇莊為哥哥賺些銀子的。” “噗嗤……”朱由校突然笑了出來,看著稚嫩的朱由檢笑道: “禦馬監那十幾萬兩銀子,能起到什麽用處?弟弟自己留著花吧。” 朱由校打趣著朱由檢,可心裡還是因為自己弟弟的話感覺十分溫暖。 他不由握緊了朱由檢的手,臉上笑的很是開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