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阵三国

统陷阵威震三国,携名将驰骋天下!     一个被历史忽略、被吕布埋没的大将之才!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看一个跑龙套的回到那个群雄并列的时代,以高顺的武略加上早知历史的文韬,统帅陷阵驰骋天下!     新书《三国之大皇帝》正在更新,大家多支持,喜欢三国的来交流!

作家 半分糊涂 分類 奇幻 | 219萬字 | 730章
第四十五章 讨董檄文
  高順來到東漢當官的第一個年,過得十分祥和,雖然談不上歌舞升平,但也其樂融融,近半年時間,他從一名小小的校尉成為一州之主,手下文武將領人才濟濟,高順屈指數著手中的牛人,心中一陣暗爽,總算初具規模了!  三天的年剛剛過完,並州便接到了一道檄文,高順看罷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三國大幕已經正式拉開,亂世造英雄,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檄文正是曹操和袁紹聯名發布的,以天子密詔的名義,號召諸侯集結義兵,討伐董卓!高順看罷啞然失笑,難道這兩人都不過年嗎?算算路程,檄文估計是大年三十寫的吧?還真有劃時代的意義!
  “大人,曹操奉密詔集結義兵,各路諸侯響應者定不在少數,請速定奪!”田豐看罷檄文說道!
  “此乃義舉,吾等焉敢作壁上觀?”高順點點頭,心中早就有了計較,不管此番討董成功與否,他都必須做出自己的姿態,何況此次關東兵集合正是董卓滅亡的開始!
  郭嘉等人見高順已經有了主意,便不再多說話,靜待安排!
  “此番討董,兩萬人足矣!”高順言道:“各路諸侯齊聚一堂,縱使董卓有滔天本領,必會震驚,一旦搓其銳氣,則大事可成!”臨戰在即,他也不好將郭嘉和陳宮那天的話說出來,就算在座的都是心腹之人,但怠慢軍心的事可不能拿到台面上來說!
  “此番吾當親率兵馬前往,只是並州境內有白波、黑山賊作亂,不得不防,州內事宜,便交於文若調度!”作為曹操當年大後方的鎮守之人,高順對荀彧的能力毫不懷疑!
  “大人盡管放心前去,並州之事,彧當全力為之!”荀彧起身答道!
  “有文若在,吾出兵無憂矣!”高順點點頭,掃視眾人:“文遠、子義、奉孝、典韋四人隨吾一同出征!”
  “是!”四人出列答道!
  “張頜、宋憲二人留守並州,待月底與滿寵等人前往雁門一帶防備匈奴,先將屯田之法於各縣推行!”
  “遵命!”太史慈和宋憲抱拳領命!
  “關外匈奴並雖然不如往年頻繁劫掠,但開春之後亦不得不防,公台便一同前去,若有戰事,可協助一二!”高順想了一下還是將荀攸派到了雁門關,萬一有匈奴兵搗亂,有陳宮在,也好就地部署!
  “大戰將起,定會禍及無辜,孔璋可書文書告知天下,若有願至並州避難者,凡至河套地區落戶俺家,面三年賦稅!”高順想起從此之後大多數人都往荊州跑,估計也是劉表這個家夥借著文人做了不少宣傳,粉飾太平,並州雖然有些偏遠,但名人不來,無處可去的流民總會來吧!“對塞外匈奴也用同樣的政策!”高順又加了一句,只要是人口,他都來者不拒!
  “遵命!”陳琳也起身答道!
  “至於並州的錢糧問題!”高順淺笑著把臉轉向焦急的趙雲和徐晃二人,說道:“便要著落在二位身上了!”
  “大人,此事萬萬不可!”趙雲還未說話,早就混熟來的徐晃急忙擺手道:“吾等乃是粗人,帶兵廝殺自無怨言,若是這催繳錢糧,實在是……”說到後來聲音變小了!
  “放心吧!”高順笑道:“吾雖不能知人善任,但也知二位乃大將之才,讓你們去催繳錢糧,豈非明珠暗投乎?不過此時需從長計議,稍時在與二位商議!”
  徐晃見高順如此說,便松了口氣不再多問,退到一旁!
  “大軍明日開拔,
州中各項事務還請諸位多與文若協調配合,尤其學堂之事不可懈怠!”高順安排完畢,又對眾人說道:“大家各司其職,萬勿疏忽,為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略盡微薄之力!”  “遵命!”眾人齊聲答道!
  遣散眾人,高順將田豐留下來,親筆寫了書信讓他帶人去請王烈,不論成功與否,至少也要把名譽院長的名頭拿到手!
  第二日一早,高順和張遼等人率領兩萬人馬往河內進發,除了趙雲和徐晃、廖化三人前往上黨,其余人馬留守並州!
  高順在上黨停留半日,又與趙雲、徐晃二將密議了幾個時辰,這才繼續趕路,誰也不知道高順對二人做了什麽安排,都在臆測是防止白波余孽乘機攻打並州,雖然郭太戰敗後楊奉已經投降朝廷,但韓暹、李樂等人還在到處流竄作亂,實力不容小覷!
  “奉孝,在並州半年,你已掌握州中情形,如今百廢待興,奈何府庫空虛,奉孝有何良策?”雖然郭嘉不是內政高手,但出出主意也是可以的,高順這幾日經過並州,突然發現許多大戶及富商人家還是很有錢的,不禁動了心思!
  “此時大哥已與文若商議多次,今日忽然動問,莫非有了計議?”郭嘉並未回答,反而盯著高順問道,看來他對高順還是很了解的!
  “知我者,奉孝也!”高順點點頭,輕輕說了兩個字:“士族!”這個問題他隻對郭嘉說起,也是因為郭嘉出身寒門,與世家弟子毫不相乾!
  郭嘉微微皺了皺眉頭,沉默了一下,高順也知道郭嘉的憂慮,東漢末年已經搞了好多場這樣的活動了,靈帝期間的黨錮之爭,搞得本就烏煙瘴氣的朝堂矛盾重重,就算董卓入京以來也不得不重新提拔和重用士人,得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比如蔡邕、荀爽等人都是被強行征辟的,雖然如今大多數都已經起兵造反,如冀州韓馥、豫州孔伷等等,但也說明士人的影響力!
  何況現在並州大多數官員都是士族之人,被高順看作後方定海神針的荀彧便是潁川世家,若是高順貿然行動,引起的震動肯定不小,得罪了這些人,以後進軍中原便寸步難行,誰還肯來為你效力?
  高順也知道就連曹操那樣雄才大略的人,也因為殺害兗州士人而被陳宮和張邈叛亂,差點就丟了大本營,當曹操成為丞相之後仍然遭到這些人暗中作亂,屢禁不止,高順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除了後世的一點優越感外,和曹操比手段,還是差遠了!
  “奉孝放心,就算我想從這些人手中摳出一點東西,也不敢得罪了這些人!”高順自嘲的笑笑,他雖然政治學得不好,但也明白事物發展規律,這是封建社會,他怎麽可能把槍頭對向地主呢?還是等幾千年之後再說吧,畢竟生產力決定社會關系他還是很認可的!
  “如此最好了!”郭嘉似乎松了口氣,歎道:“並州境內士族以王家、郭家為最,河東又以衛家、裴家為首,其余各族盤根錯節,繁不勝數,皆為當地名望之族,或有人在朝中擔任要職,不知大哥如何下手!”
  “此等士族雖府庫殷實,又有私兵,卻不肯為州中之事獻出一毫之力,究其根本,乃無所獲也!”高順陰險的笑著說道:“其一不缺錢,而不缺糧,卻隻重一個字:名!我想以此為突破口!”
  “自古名利不分家!”郭嘉聞言也笑了笑:“沽名釣譽者古往今來數不勝數,大哥可謂一語中的,只是這些人自命清高,隻恐不肯響應!”郭嘉以為高順要給這些人封官,不得不出言提醒!
  “奉孝此言差異!”高順搖搖頭,他知道就算以郭嘉的才智,也不會想到後世那些亂七八糟的名號來,畢竟如今社會圈子決定了一個人思維的高度,“吾並非要征辟這些人,若其有意,早在招賢令發布之時已然到來,又何必去請?”以為都是諸葛亮,要我親自去請才肯出山?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