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摸索與總結中的三大定律 [采訪實錄節選·摸索與總結中的三大定律: 筆者是在2020年年末見到趙博文的,這位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日程安排得很緊,工作很忙,在微信上約定的日期連續推遲了兩次,他才抽出時間接受筆者的專訪。 我們在中山路附近找了一家咖啡館,約定的時間是下午兩點,筆者一點四十就到了,在小桌上打開電腦和手機,點了一杯茶,等到兩點時,趙博文準時到場。南京的冬天仍然很冷,玻璃落地窗外還下著毛毛細雨,一個高挑瘦削的男人推開咖啡館的門走進來,灰色的長風衣,黑色長褲,玳瑁框眼鏡,手裡捏著折疊傘,他抬起頭掃視一圈,目光落在我的身上。 我輕輕地揮揮手,他也揮揮手。 目的性與攜帶信息,這是兩個物理概念? 我問。 不。 坐在對面的男人擺擺手,笑了。 這是兩個口胡概念。 口胡?我有些驚奇。 嚴格來說,就是口胡。 趙博文點點頭。 我們沒有來得及做任何進一步的實驗驗證——盡管它在實踐中確實表現出了指導作用,是挺有用的,但有用和正確是兩碼事,天瑞老師,你清楚我們當時的境況,是死馬當活馬醫,所有人兩眼都是一抹黑,你只知道過不了多久天就要塌下來了,除此之外什麽都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 趙博文撓了撓額角。 如果要深入研究的話,這或許是一個可以顛覆現代物理學體系的重大切口,但是麽,當時的情況是一切以逆轉未來、消弭災難為最優先目的,其他事都被放下了,畢竟要是人類都毀滅了,那研究物理還有什麽作用?是吧?整個事件結束之後,我們倒是有足夠的時間和人力來研究這個問題……可是又沒機會了。 教授說著端起桌上的熱咖啡,呡了一小口。 嗯,這咖啡味道還行。 他抬起頭對我點了點頭。 那姑娘是個好孩子。 他忽然說。 筆者愣了一下,旋即點頭,是的,她是個好孩子。 趙博文自知失語,稍有點尷尬地笑笑,埋頭接著喝咖啡。 教授,你剛剛提及目的性和攜帶信息這兩個概念在實踐中確實起到了指導作用,請問什麽叫目的性?什麽又叫攜帶信息? 我說。 是,它們確實起到了作用,讓我們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去摸索,目的性其實是個負面BUFF,它會讓這個世界阻撓你,打個比方來說,我相信天瑞老師你日常生活中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某個東西找不到了,你越是努力地去找,偏偏越找不著,但你要是不刻意地找,它什麽時候就自己蹦出來了。 筆者:這只是單純因為你近視吧? 趙博文:你禮貌嗎? · · · 趙博文接著說: 這個負面BUFF,在時光慢遞中表現出來的結果就是,你的目的性越強,遭到的阻撓就會越大,運送失敗的概率越大。 可是目的性是我們人類的主觀思維,它僅僅是我們大腦中的意向,比如說我想去某個地方,我想把這杯咖啡給某個人,這種思想能影響客觀的物理世界嗎? 我有些疑惑。 有點玄乎,對吧?就像量子力學中的哥本哈根詮釋,薛定諤的那隻貓,觀察者能夠決定貓的生死,你不去看它,它就是波函數的疊加態,你一看,它就坍塌成了一個確定狀態,好像觀察者本人的思維在影響客觀世界。 趙博文笑了笑。 不過在這裡,目的性並非一個唯心的概念,它是有實在影響的,我仍然舉那個老例子,天瑞老師,我把一顆石子隨便扔在門外,以及把它藏在路邊的花壇裡讓某個人來取,這兩種行為有什麽區別? 第一種行為毫無目的,第二種行為有明確目的。 我回答。 趙博文點點頭: 根本區別在哪兒? 我窒住了。 趙博文又喝了一口咖啡,揭曉答案: 很簡單,區別在於是否攜帶了信息,天瑞老師……你聽說過香農麽? · · · 筆者從未想到會在咖啡館裡和物理學教授討論香農的信息論,那個白發蒼蒼的長臉老頭毫無疑問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是信息時代的理論奠基人,是一個人搞定了整個理論體系的奇葩,當代發達的互聯網和信息產業——無論什麽2G、3G、456G都得跪下來叫他一聲祖師爺。 在趙博文看來,目的性的根本特征是攜帶信息,你把石頭隨手往外一丟,這種行為不攜帶任何信息,但你要是把石子埋在花壇裡,等待某個人來取,那就攜帶了大量信息。 香農信息論的基礎之一,就是揭露了信息的根本特征是消除不確定性,消除的不確定性越多,那麽信息量就越大。 明天要下雨。 這句話裡包含了信息。 明天要下中雨。 這句話裡包含了更多的信息。 接下來,趙博文話鋒一轉,又跟筆者講起了麥克斯韋妖。 天瑞老師,你聽說過麥克斯韋妖麽? 聽過。 我點點頭。 麥克斯韋妖,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史神獸,和薛定諤的貓齊名。 麥克斯韋妖,那個控制閥門的小妖怪,它能探測單個粒子的內能,粒子的運動速度,對吧?飛得快的粒子就放它過去,飛得慢的粒子,它就攔下來。趙博文說,那我們假定,再來一個妖怪,一個大妖怪,就叫它—— 教授看了我一眼。 ——就叫它天瑞說符妖,天瑞妖,這個妖怪非常非常龐大,龐大到能把整個世界都籠罩進去,它也能控制一個閥門,不過這個閥門辨別的不是運動速度,不是蘊含的內能,而是信息量,攜帶巨量信息的目標,就會被它攔下來,不攜帶信息的物體,就能暢通無阻。 我陡然明白了趙博文的意思。 時光慢遞運送失敗,是因為這個?因為目的性太強,信息量太大? 趙博文點點頭。 這是為什麽埋藏時間膠囊需要遵循雙盲原則,這其實就是在削弱的目的性,嚴格來說,時間膠囊在埋藏的過程中,經手的次數越多,步驟越混亂,它的目的性就越弱,在這個世界看來,它的行為就越接近隨機變化,不確定性就越多,攜帶的信息就越少,就越接近於我隨手把石子扔到外面。 這是在欺騙世界。 我說。 是的。 趙博文點頭。 這是在欺騙世界。 那……那這個天瑞妖,它具體的存在是什麽? 我問。 是災難。 趙博文回答。 是黑月降臨,天翻地覆的災難,我們當時把這個機制,叫做過濾器機制,這個世界像個大過濾器一樣,把我們送過去的東西統統過濾一遍,作為一個妖怪,它很調皮也很可惡,成心給人找麻煩,你給他一個擰好的魔方,它一定要給你擰亂了,但你給它一個本來就亂的魔方,它就懶得動。 它是主動這麽做的嗎? 我問。 當然不是,無論是天瑞說符妖,還是大過濾器,都只是對這種機制和現象的描述,打個比方好讓人理解,本質上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災難降臨後人類文明巨大的熵增和信息的耗散與失真。 趙博文回答。 攜帶信息量越大的目標,失真得就越厲害,最後丟失。 我說。 趙博文點點頭:而一開始就不帶多少信息量的目標,則不受什麽影響。 此時筆者終於理解了時光慢遞的運送機制,通過雙盲乃至多盲的埋藏方法,盡可能地降低時間膠囊的目的性,增大它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越大,信息量則越少,此時此刻,時間膠囊所攜帶的信息是彌散向全宇宙的,由此即可通過大過濾器——這就是所謂的欺騙世界之前,必須欺騙自己。 但光欺騙自己是不夠的,一個信息彌散在全宇宙的目標,沒人能找到,就好比你把膠囊隨意扔進玄武湖裡,也沒人能撈出來,接下來就是計劃的後半部分,讓那個女孩找到它。 趙博文說理論上這個膠囊是不可能被找到的,它攜帶的信息量太少了,可恰巧他們擁有理論之外的救世主。 Icom725。 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先把自己置之死地,將我們拉出來的那根救命稻草就是拐兩五電台。 趙博文悠悠地說。 這很奇妙,如果沒有拐兩五電台,這種計劃根本不可能成功,它才是完成閉環的最後一個關鍵,電台傳遞過去的話,能讓彌散在全宇宙的信息瞬間坍縮至一個確定的點,如同擴散至全宇宙的波函數坍縮成一個具體量,只有電台存在,那個女孩才有可能將原本就混亂的魔方還原,在那一刻,原本巨大的熵將陡然降低! 這就是時光慢遞第三定律。 趙博文輕聲說。 也是前兩條規律的總結和涵蓋。 ——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削弱目的性,減少攜帶的信息量。] · · · 白楊沉默良久。 “搞明白了?”趙博文吸完了手裡的煙,把煙蒂按在地板上搓了搓。 “照這麽說,其實運送物資的方法不只有時間膠囊。”白楊說。 “當然不止。”趙博文點點頭,“理論上來說,但凡遵循三大定律,在這三條規律框架內的方法都將可行。” “那能不能給她送一台空調?” 趙博文一愣,“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