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烈哥牛逼! 韓烈自然不會怯場。 別人期待與否,盼著他出醜或者揚威,都和他沒關系。 吳老師行使教師的權利,正常提問。 韓烈懂什麽答什麽,正常做題。 僅此而已。 平靜起身,筆直筆直的站著,態度端正、聲音清越的開口。 “交易模式不是一個有著明確定義的概念,它其實是一個交易者對自身投資策略的框架性總結。 所以我沒有資格判斷一個交易模式是否成熟而正確。 我只能講講我所理解的、能夠穩定盈利的交易模式大概是什麽樣子的。 它應該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第一,交易周期。 第二,交易技巧。 第三,倉位管理。 第四,風險控制。 第五,交易紀律。 五大要素有機結合,再根據市場環境靈活修正,就是一套完整清晰的交易體系。 單獨拉出來,專門應對某種情況,就是一種交易模式。 吳老師,我回答完了。” 論述並不長,但是絕大多數同學都聽懵嗶了。 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可是整體一團漿糊,感覺就像是聽一個大忽悠吹了一個乾巴巴的逼,一陣風吹過,過去就過去了。 “啪、啪、啪!” 吳老師輕輕鼓了三下掌,但是,底下沒人跟。 大家都沒反應過來,既不覺得精彩,又不覺得牛逼,缺乏自發性的鼓掌動力。 說白了,韓烈講得太簡潔太高端,基礎不夠的人根本聽不懂。 吳老師聽懂了,他是真正在市場裡實戰過很多年的高手,賺得不多,但確實已經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的交易模式。 所以,他能夠深刻理解韓烈那短短幾句話的透徹與珍貴。 沉吟兩秒,他衝著韓烈招招手。 “韓同學,請你上來,把細節展開講講。” “哇!” 底下爆出一片驚呼。 之前的五大要素他們聽不懂,老吳的意思可太好理解了——有貨! 而且生怕韓烈不願意,吳老師又補上一句。 “之前答應你的獎勵從現在開始生效。 接下來,如果你能夠讓同學們真正意識到交易模式的重要性,期末考試的時候伱交一張填了名字的白卷上來,我給你95分。” “轟”的一聲,底下徹底炸了。 剛上大一的孩子們還不清楚人文的考試有多寬松,依然畏懼著掛科。 老吳這一句話一出來,就意味著韓烈已經免檢了一門專業課。 他們終於體會到韓烈的牛逼之處了。 雖然烈哥隻分享了一個概述。 在眾多崇拜、憧憬、嫉妒的目光中,韓烈無奈的走出座位。 然後,在一片竊竊私語的議論聲中,一路走到講台前。 老吳親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了聲“加油”。 烈哥就挺苦惱的。 “吳老師,太超綱了啊……” 老吳莞爾一笑:“我相信我的學生們。你可以的,他們同樣可以。” 我是正經人?! 啊呸呸! 我是正常人?! 我可以,他們真未必啊…… 韓烈對於這次分享不報任何希望。 不過既然已經被架到這裡,又剛好有一些思考與總結,索性就拿出來梳理驗證一番吧。 至於同學們聽得懂聽不懂…… 關我屁事! 韓烈轉身面向台下,120座的階梯教室不算特別大,但是最後排已經高出講台一大截。 金融班和會計班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在座,不到40個男生,接近80個女生。 一眼望過去,風光無限好。 教室裡並不安靜。 姑娘們都是屬鴨子的,上了勁兒就停不下。 男生們有的興奮,漲紅著臉起哄:“烈哥加油!” 有的羨慕嫉妒恨,悄悄發泄著“真能裝逼”之類的憤然。 韓烈微微一笑,秀了秀他的小白牙。 沒有太應付了事,但也沒有特別重視,平靜的開口。 “之前我在班級內部自我介紹時和大家講過—— 我希望在波瀾壯闊的市場中完成人生的第一桶金積累,進而實現自身價值,最終,做一個俗氣而又善良的有錢人。 這肯定很不容易,但我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同時,我也希冀著能夠得到大家的鼓勵和幫助,期盼著會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與我同行。 現在,我會證明我為理想付出的努力,並且再次向有志於此的夥伴們發出邀請。 一個成熟而又完整的交易模式,細節如下——” 韓烈隨手拿起一根粉筆,回頭在黑板上寫下板書。 字跡潦草而又隨性,就好像此時他的舉動。 隨性不等於帥,但瀟灑一定等於魅力。 此刻的韓烈,熠熠生輝。 “第一,交易周期。 它是交易模式的核心,只有確定了接下來我們的操作理念和時間周期,才能一步步的往裡填充細節。 交易周期一般按照持有股票的時間長度來區分。 由短到長,分別是—— 超短線,隔日交易; 短線,持有一星期以內的交易; 中線,持有一星期以上,但不超過三個月,通常市場裡所講的‘做波段’,就在這個范圍; 長線,長期持有,經典的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上更多將其簡化為‘做趨勢’。 確定持股時間,相當於給整個交易模式定下大框架。 我們才能安排接下來的一切後續。 第二,交易技巧。 交易周期不同,那麽,買賣技巧就要隨之變化。 做超短,需要專門對應超短的技巧。 比如怎麽確定買點和賣點,對技術的要求非常嚴格。 買的時候稍微出點問題,賣的時候再犯點小錯,一來一去,3%的利潤直接消失,很可能從盈利變成虧損。 但省心之處是,做超短,基本隻考慮三個要素:個股短期技術指標、市場整體情緒、目標的賺錢效應。 完全不考慮宏觀經濟變化、行業前景、個股基本面等等長期要素。 做長線,正好相反。 買點不需要太嚴格太精細,但一定要研判宏觀經濟、行業信息、個股基本面和公司財報。 交易技巧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地方,要為之付出大量而又艱辛的努力。 此處不再展開。 第三,倉位管理。 要點很簡單—— 市場情緒不好時管住手,空倉。 把握不大時,輕倉。 市場整體向好時大膽重倉。 但是,最好永遠不要滿倉,給自己留出做T的空間。 管理好倉位,是我們戰勝人性的第一步。 第四,風險控制。 它跟倉位沒關系,但和分倉有關系。 所謂倉位,就是拿出多少百分比的資金買股票。 所謂分倉,就是用那筆資金買幾隻股票。 分散投資的目的是分散風險,頂級高手依然很重視分倉,除非隻做超短,否則分散風險是永恆的需求。 風險控制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止盈點和止損點的設置。 做超短和做趨勢,止盈止損的要求截然不同。 正常而言,長線能夠承受更高的利潤回撤,但是止損點最高不要超過30%。 股價都跌出去30%了,那就證明你買入的邏輯完全是錯的,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服輸,走人。 第五,交易紀律。 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一整套的模型雛形,接下來,最好是專門空出一段時間,在模擬盤裡驗證模型的準確率。 不夠準確,趕緊找問題。 發現問題及時修複,直到成功率來到60%以上,越高越好。 此時,交易模式完全成型。 面對任何情況,我們都有一套預設好的程序來應對。 那麽,只剩下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事,四個字:嚴格執行。 買點到了堅決買,賣點到了堅決賣。 該空倉時空倉,該割肉時割肉。 那些炒股炒成股東的韭菜是怎麽來的? 沒有紀律,或者,有了紀律但沒有嚴格遵守。 交易模式的講解到此為止,謝謝吳老師給我這個機會。 最後,我再講兩句題外話。 華夏股市歷來是721分界,7虧,2平,1賺。 乍一聽很可怕。 但是以我們股民的龐大基數來計算,賺到錢的人,絕對數字依然不少。 他們是怎麽賺到錢的? 有模式,守紀律。 韭菜們是怎麽虧錢的? 什麽都沒搞懂,兩眼一抹黑的往市場裡衝。 今天聽點所謂的內幕,明天學學那個的百勝秘籍,一套就傻,一忽悠就懵。 沒常識、沒定力、沒方法、沒決心。 他們不虧誰虧?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韭菜太多,才有我們施展才華的空間。 尊重市場、敬畏趨勢、掌握正確的方法論,賺錢真的不難。 同學們,我們共勉。” 韓烈後退一步,微微鞠躬,走下講台。 吳老師欣慰的連連點頭,滿臉帶笑,剛剛舉起雙手,正要帶頭鼓掌,底下忽然響起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 貼樹皮的公鴨嗓第一個響起,緊接著,方菲菲和余韻興奮的跟上。 歡呼聲混亂的交雜在一起,但那四個字依然清晰—— “烈哥牛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