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無門! 中秋佳節過後,曹信就在為學醫做準備。 這個決定可不是胡來的。 曹信早早就在思量,大約是從逃荒途中幾個兄弟以及父親曹坤病死之時,就已經有了這個念頭。 現今這世道,良醫不少,庸醫更多。 無論是為了自己今後身體健康著想,還是為家裡人,將自己培養成良醫、名醫乃至神醫,這當然是最佳方案。 再一方面,曹信本身就對醫術很感興趣。 人生百年。 總要有些追求,有些夢想,有些發自內心的興趣愛好。 若一輩子隻習武,這是武夫,是武癡。 不是正常人。 曹信這輩子總不能全部心思都撲在習武上。 百無一用是書生! 武夫又何嘗不是? 在習武之外,還須有一技之長傍身,有其他愛好調劑。 醫術。 從醫。 這是極好的選擇。 掙錢不少,地位不低。 雖說在大梁,有權有勢的人物的確能夠對醫者呼來喝去,哪怕遠近聞名的良醫也最多得幾句恭維,照樣不敢違逆,以免招災惹禍。 但曹信不同。 “我本身習武,有‘青銅仙門’,日後造詣不會太低。” “在這基礎上在學醫行醫,日後是對標‘殺人名醫’平一指、‘蝶谷醫仙’胡青牛、‘閻王敵’薛慕華,乃至‘桃花島主’黃藥師這樣的人物。” 若醫術超群,則廣交人脈,江湖處處是朋友。 若醫術平庸,便不示人,默默鑽研打發時間。 總之,只要有武力在身,就不怕災禍上門。 然而。 想學醫也不容易。 …… “我打聽過了,宏濟堂、仁心堂、善信醫局這些大字號的醫館,招收學徒都有各自要求,還得有關系有門路推薦才行。” “小一些的醫館更是這樣,一般都是子侄傳家,即使收學徒,也是從宗族、鄰裡挑選的身家清白聰明伶俐的。” 八月十八,曹信帶回來一個壞消息。 想學醫? 學而無門! 壓根沒處學,根本不收你。 而行醫這一行,沒有師傅領進門,悉心教導,言傳身教,單靠自己看醫書自學,未免不知天高地厚。 曹信的學醫大志,在第一關就被卡在門外。 “你不要著急,西京城中大大小小的醫局醫館藥鋪不下二百,我這幾日再去打聽打聽,總有一處能成的。” 曹仁寬慰弟弟,其實心裡不報太大希望。 從古到今,想要學習醫術都不容易。 例如西京城中小一點的醫館藥鋪,很多大夫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輩或者被送到了師父跟前,先是要和師父上山采藥,去藥農藥商那裡收藥,還要動手炮製藥材,同時還要背誦中醫啟蒙的各類書籍。 比如《藥性賦》《中藥四百味》《瀕湖脈訣》《湯頭歌訣》《雷公炮炙論》等等,一個師父一個教法,這段時間實際上是一個認藥過程,也是一個長期且有枯燥的過程,大約需要五到十年。 當小學徒差不多知道鮮藥、生藥、乾藥、炮製藥的形態和種類。 這才算完成第一步。 這時候,才可以走到台前在堂前抓藥,同時師父會給一部書背誦,這套書基本上就是《黃帝內經》,不會有什麽出入,當背誦完《素問》後又會給《靈樞》,直至把黃帝內經都背誦完。 再下一步,不同學派就會給與不同的書,比如傷寒派會給《傷寒雜病論》、易水派會給《醫學啟源》《脾胃論》、溫病派會給《瘟疫論》《溫熱論》《溫病條辯》《溫熱經緯》這類的。 讀書背書之余,還要熟悉台前的各種人情世故,各類中藥的用量和配比等。聰明的話這個過程大約又是三到五年,等到把師父給的書都背完,這才算又過一關。 其實,這時候其實已經淘汰了一大批人—— 背誦醫書,理解醫書。 台前幕後,人情世故。 這都不是簡單的,即使自小聰明伶俐,被攔下來的也不是少數。 止步於此的,一部分轉行去做了藥工,更大一部分人則只能另謀出路。 而通過前兩關,能繼續往後的,這時候才可以在師父身邊跟診。日常就是抄醫案,寫藥方、打掃衛生,端茶倒水。 偶爾師父會讓學徒親自切脈感受,然後問如何如何,怎麽怎麽。 這個過程大約又是三到五年。 多數人在這個時候也是被打發走了,此時治療一個小病小災的已經沒什麽問題了。 師父授藝。 學徒出師。 一個得了養家糊口的本事,一個白嫖了學徒十幾年二十年的勞力。 算是各取所需,好聚好散。 這裡面興許也有真正學會師父部分衣缽的,可以自立門戶。 但能留來的,終究是少數。 一般是開山大弟子跟關門弟子這一前一後兩個徒弟,他們可以繼承師父全部衣缽,包括人脈。 …… 學醫! 習武! 二者在毅力這方面極其相似。 想要學有所成,大多都要花費十幾二十年的苦功。 “二十年。” “我若從現在學起,那時候28歲,還很年輕。” 曹信不畏難。 他往後錢銀不缺,有大把的時間。 閑著也是閑著。 習武之余,學醫修身養性,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倒也不錯。 “既然一時間尋不到去處,我大可買來醫書先看著。” 曹信是行動派。 第二天就托大哥去書鋪買醫書—— 《藥性賦》《中藥四百味》《瀕湖脈訣》《湯頭歌訣》《雷公炮炙論》。 《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醫學三字經》、《傷寒論序》、《大醫精誠》、《攝生格言》。 這些書籍涉及到醫德、醫史、醫理、診法、中藥、針灸、養生等諸多方面,基本涵蓋了學醫入門所必須了解的常識和原理原則。 曹仁去四處打聽的書單,將這些書籍能搜羅到的,陸陸續續一冊冊買回來。 慢慢添置。 得益於活字印刷術在本朝的盛行,大梁的書籍相較於前朝,價格大為削減,再進一步,就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哪怕仍是不菲,但曹信每日通過徐大志賣給孫家酒樓百余斤鮮魚,每天能掙兩千文。 買書這點錢不算什麽。 於是。 往後時日。 曹信每天抽出時間在原始仙界養雞、捉魚、蓋房,再除去跟著大哥早晚送魚、采買糧食、家用家當的時間,每天還要余下至少三個小時閱讀醫書。 先通讀,再理解,後背誦。 曹信拿出高考衝刺的勁頭,徜徉在醫學書籍的海洋中。 直到這一天——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