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自己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这一点也成了日后他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的羁绊。他在对自己的企业集团的管理上完全采用的是“跟着感觉走”的策略,凭的是自己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管理理论。这样的方式在企业的初期尚可勉强应付,然而到了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时候,就完全跟不上企业的步伐了。比如胡雪岩所投资的众多行业中,就没有一家是新式企业,全都是传统的钱庄、当铺、丝、茶、粮、贸易甚至军火,全部是一些没有创造力的行业,自身不能创造价值,完全靠资源和买进卖出之间的差价来赚取利润,并且互相影响,一旦有一个生意发生危机,就会殃及所有的生意。同时在日常管理上,胡雪岩也没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至于在手下人犯了错时,无章可循,只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处理,尤为严重的是,胡雪岩管理企业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甚至没有一个接班人,企业即使做大也会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而无以为继。如果把胡雪岩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的话,那么无疑,第一个阶段的胡雪岩即创业初期,可以说是十分成功;而第二个阶段的胡雪岩,称得上相当成功,可惜没有第一阶段那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把第一阶段的精神,再延续下去。尽管左宗棠苦口婆心,一再叮嘱他要多读书。胡雪岩却忙于生意,不能体会左宗棠的真正用意,只能算是比较成功,不能说成功。这一阶段,没有能够精益求精,继续充实自己的实力,以致第三个阶段,不幸出了差错,铸成大恨。胡雪岩的第三个阶段,必须同时做给自己看,也做给别人看。一个人到了这个阶段,人我之间的距离显得十分接近。因为大家都很好奇,大家都很想知道详细的情形,以致雪岩的一举一动,都像他的儿子胡宝玉所说的,成为大家茶余酒后的谈话资料。一个家庭,发了财,重新翻造家宅的时候,往往代表第三阶段的开始。这个时候必须重视家庭的规矩,以免富贵出闲话,无事生口舌。胡雪岩虽然知道这种道理,甚至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向第一个妾芮瑾求婚时,也不顾一切地提出约法三章,要求芮瑾不要由于身份特殊,搅乱了妻妾的名分。但是,家庭纠纷不断,毕竟影响了雪岩的情绪,以致生意上忙,药业上忙,洋务上忙,官场也忙,有时还要为女人们忙,忙得连和合作伙伴说心里话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一来,其中一位合伙人因分配问题心理不能平衡,终于上了对手的圈套,贪图一些回扣,害得整个集团的事业,都为之动摇了根本。第三阶段的胡雪岩,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成功,实际上很不成功。一般人到了这种地步,所作所为,几乎和胡雪岩差不多。胡雪岩除了创建胡庆余堂之外,并不比一般人有什么优异的地方。胡雪岩和一般人一样,避免不了登峰造极然后直线滑落的共同命运,这是他很不成功的理由。尽管他有很多令人敬佩的表现,不能在人生最后的阶段,确保大半辈子辛苦奋斗的结果,当然是很大的遗憾,相信没有人愿意学习他这一种不幸的结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自己回归零点。胡雪岩的母亲,一直担心着胡雪岩的未来,而且一想起来就发慌。左宗棠也时常为胡雪岩担心,深怕有一天出事,他自己也帮不上忙。胡雪岩在处理公务方面,防止不了手下人的出轨;在家务方面,又对这些妻妾束手无策,面对李鸿章倒左先倒胡的策略,实在内外交相逼迫,弄得心力交瘁,抵挡不住对手的穷追猛打,终于败下阵来。一生当中,短短数十载,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这种现世报应,胡雪岩何其有幸,全都碰上了。这全是因为胡雪岩的管理乏术所造成的。胡雪岩几乎没有上过学,他的管理完全凭的是经验,以这样的管理,对付创业初期是绰绰有余,然而一旦生意做大,他的管理方式却不能随之增高,势必会在内部积蓄矛盾,矛盾又催化胡雪岩在管理上更加独裁,对别人的善意劝告听不进去,以至于使自己最终成了事业的最大累骜,管理思想跟不上事业扩张的步伐,最终人能将事业这驾马车拉散了架。沉溺情色胡雪岩在情色二字上始终都放不开,娶妾之后,还不满足,于是胡雪岩不免流连花丛;本来欢场中应酬,在胡雪岩几乎是每天的例课,以前仅止于“吃花酒”,渐渐地以勾栏为行馆,经常整夜不归,甚至在“堂子”里接见宾客,料理公呈,这就彻底偏离了正道,成了“走火入魔”了。这样痴迷流连“堂子”,有诸多害处:第一,伤身体;第二,耽误正事;第三,名声不好听;还有第四,伙计们看东家的样,个个狂嫖滥赌,真正成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就算不学他的样,也会灰心:辛辛苦苦帮他创业,哪知道老板却是此等样人,毫无大志只知贪图寻乐,还有谁会真心帮他办事。而受命开药店的刘不才,更是对胡雪岩曲意逢迎,不但不加以劝阻,反而火上浇油,帮胡雪岩置办“春药”,也难怪,刘不才本来就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于是一次采办药材时,顺便带回来几百帖“狗皮膏药”,借胡雪岩试用。这“狗皮膏药”是“房中药”的一种。刘不才在采买药材时,由于他的豪爽风趣,结识了好些朋友;酒酣耳热之际,少不得谈谈风月。其中有个苏州人,谈起上一科的状元,现任河北学政的洪钧,说他最近写信回苏州,托人买妾,信中说得很坦率,娶妾无非及时行乐,用不着找什么理由,没有儿子,一定说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单身在外,说是没有人照料起居,这些话,无非自欺欺人而已。他说:及时行乐,这句话,要分做两面来谈,一面是及时,娶妾就要娶得早;人到中年,形渐衰颓,美色当前,力不从心,不但自误,而且误人。一面是行乐,当然要娶美妾,才有乐趣可言。大家听他说得诚恳,亦以诚恳相待,终于替他觅到了一个上海的名妓——国色天香的赛金花作妾。于是另有一人感叹说:少年创业,精力过人,就是没有钱;及至创业已成,钱是有了,精力却嫌不足,姬妾满眼,广田自荒,说不定还会戴上绿帽子,人生憾事,莫过于此。这些话提醒了刘不才,想起胡雪岩或许亦有此憾。因而打听,有没有好春药,只壮阳,不伤身。当时便有人指点,北京鼓楼有一家小药店,可以买到外用的“狗皮膏药”,药性王道,不似内服的春药,竭泽而渔那样霸道。不过这家小药店的主人,颇以制售此药为耻,须有跟他交情很深的人介绍,而且只特制,不零售。刘不才的人缘不错,居然找到了适当的介绍人,出重金订制了一批。胡雪岩试用之下,果然效果非凡,床笫之间,便就此放纵了。再加上后来胡雪岩广置妻妾,娶的这十二位姨太太个个正值花季,美若天仙,号称“东楼十二钗”。胡雪岩对这十二位姨太太极其宠爱,在她们身上挥霍掉大量的金钱。他为这些姨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使姬妾分室而居,而他则像皇帝一样,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生活极其奢靡。单是娇楼,就极其奢华,耗资数十万。该楼金碧辉煌,四周风景秀丽,又以人工西湖、蓬莱仙阁等景点巧妙地点缀,更是令观者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自此,胡雪岩便整日泡在娇楼之中,沉溺于温柔女儿乡。正如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可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荒淫而奢靡的生活习性,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到底,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一天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四小时,除去休息,可用的时间本就不多,再为一些情事缠身,哪还有时间去处理正事?于是胡雪岩在其后期,管理失控,疏漏失察之事时有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赌气斗狠胡雪岩为了控制生丝市场,大量囤积生丝、蚕茧,到他破产倒闭的前一年,为囤积丝、茧投入的资金已达两千万。而这一年,洋庄极不景气,整个国际生丝市场价格都趋于疲软,上海一级生丝价格是每两17先令4便士,而伦敦生丝市场仅为16先令3便士。洋商不是傻瓜,自然不会在上海高价买进而在伦敦低价售出。洋商出价不高,胡雪岩自然也不愿脱手,于是双方僵持起来。关键是胡雪岩积压的资金太多,又不能及时脱货求现,已经开始周转不灵了。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时候,胡雪岩不仅仍然决不松口将自己的囤积降价出售,而且还要再投入资金增加丝、茧囤积量。从做生意的角度看,他这是一个技巧,他认为洋商之所以压价,一是因为洋商以为他胡雪岩在现有情况下实力雄厚,万一他们联合起来对付他,双方形成僵局,吃亏的一定是他胡雪岩自己。事实是洋人后来果然联合起来挤压他,“共誓今年不贩生丝出口”。1882年下半年,胡雪岩只从8月坚持到10月,到11月,终因周转不灵降价出售自己囤积的生丝,比按8月份洋人开出的价格出售损失一百万两以上。虽然胡雪岩决定“争气”的时候也想好了对付洋人联合杀价的办法,即自己收购倒闭的机器缫丝厂,也从事机器缫丝,以增强与洋商对抗的实力。胡雪岩将这一招称为能够制敌求胜、死中求活的“仙招”。但由于他一直反对机器缫丝,着手已迟,时机已经错过,这一招也没起到作用。到这一年年底,挤兑风潮起,他也就彻底崩溃了。无人接班胡雪岩生前积累金钱富可敌国,能够建起这么一栋价值无法估量的豪宅就可见其财富之巨大;但很讽刺的是,就在胡雪岩死后不到十年,其子孙就将这栋豪宅抵押给别人了(大学士文煜)。即使按照中国“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通常家道败落也在第三代手上,需要数十年。而胡雪岩家却仅仅九年就一败涂地,这个败家子的败家速度也算是世界纪录了。以胡雪岩这么优秀的商业基因却后继无人?究其根本原因,是胡雪岩根本没有培养出接班人,之所以培养不出接班人,是中国农业文明中培养出的商人缺乏正确的财富观。财富观是对金钱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财主式的财富观,钱是私人挥霍享受的财产,用于买靓车,建豪宅、养妻妾之类的“消费”,这时无论财产是数亿之巨,都只是收入而已。第二阶段:钱是作为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家拿钱最大化地发挥个人能力,办企业、兼并收购企业、从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处于这个阶段,胡雪岩的经历是对这两个阶段的最佳演示!第三阶段:财富的社会化阶段,对于富豪来说,他已经思考财富的意义和价值,财富是属于全社会,不是为了个人政治资本而被迫参与社会慈善,而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上苍的恩赐。超级富豪洛克菲勒在其54岁时,因巨额财富并不能为他赢得社会尊敬差点自杀前,终于领悟到这么一个理念“上帝是希望他造福人类、而不是私人享受才赐予他金钱”,于是洛克菲勒在晚年全心于慈善,创办了洛克菲勒基金、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终年98岁,他死前说:“上帝通过慈善之手让我获得了45年寿命,并且给予了我尊严和爱。”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2003年就立下遗嘱,将500亿美金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给孩子只留下3000万美金和价值一亿的毫宅,98%的财产奉献给社会。世界第二富豪巴非特也将其99%的财产捐献给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计划生育方面的研究基金等。胡雪岩如果与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比较,在商业成就上,三者不相伯仲;但论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有非常伟大的成就——教育、疾病治疗,胡雪岩却乏善可陈;论对后世的影响,洛克菲勒、比尔盖茨构成人类一个个高尚的符号和代名词,而胡雪岩留给人们的只有惋惜!胡雪岩的家道败落是缺乏合格的接班人,而这种缺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人缺乏正确的财富观。现在很多五六十岁的企业家面临企业最深刻要命的问题:就是缺乏合格的接班人。那个娶了车晓,败光了巨额家产的某某富二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胡雪岩现象对所有想学他的人一个启示,培养接班人首先必须培养正确的财富观,这是一个传家的精髓;如果不能给自己和后人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那么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会应验卡耐基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