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

关于大明太子:开局逼崇祯退位:穿越成为大明最后一位太子朱慈烺。只是穿越时已是崇祯十七年,而这一年三月,李自成将入北京城,崇祯将自缢,身为太子的朱慈烺也将被自己外公亲手交给李自成,且最后被诛杀。朱慈烺不甘坐以待毙,便以掀桌子的方式走上重振大明的路。崇...

作家 少司寇 分類 历史 | 82萬字 | 319章
第16章 吴三桂下跪
    李邦华没想到朱慈烺会来,虽然他内心其实有些期盼朱慈烺会来,而能彰显出一个监国太子该有的胆识!

    不过,无论如何,李邦华现在真的看见了还愿意出现在宁远城外的朱慈烺。

    即便是在他这个大明兵部尚书、辽东经略已经被吴三桂捆绑起来,吊在了城门上的情况下。

    所以,李邦华现在对朱慈烺既敬佩又感动。

    同时,李邦华又有些庆幸,庆幸自己也许有机会逃离这里。

    李邦华知道,如果朱慈烺不来,那他接下来的命运只能是被吴三桂这些人裹挟着投降建奴或者投附即将打到京师的闯军。

    而这两种结果,无论是哪一种,李邦华都无法接受。

    他无法接受自己失节。

    毕竟他在原历史上都是一位毅然选择为大明殉节的忠臣,他无法接受自己道德上有任何瑕疵。

    时下,大雪已停。

    冬日朝阳已在朱慈烺的身后冉冉升起,把他全身都镀上了一层金光。

    而朱慈烺此时就这么立在城外,顶着红日,呼着水汽,且没再往城里走来。

    他自然不会主动进城,他得等吴三桂亲自来迎接。

    毕竟他是太子。

    虽然大明要亡了,但吴三桂只要还是大明的臣子一日,就得认他这个太子,就得礼敬他这位太子。

    范景文、吴麟征等人已经从骑马追了上来,且从冉冉升起的朝阳下,来到了朱慈烺身旁,也看向了在城楼上的李邦华。

    “真正是纲常紊乱,想当年,别说堂堂二品经略,就是七品文臣,也没有一个武将敢有轻视慢待之心。饶是在一年前,孙传庭也还能杀贺人龙这样的总兵。可惜,如今却是这般场景,兵部尚书衔的钦差大臣被一武夫军痞如此羞辱!这不可谓不令人愤慨!”

    吴麟征则看见这一幕后,对范景文感叹起来。

    范景文也道:“国家已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朝廷自己的兵马早已荡然无存,威信自然大损,他吴三桂没有直接斩杀了李邦华,已算客气的了。如果他再有点枭雄本色,更应该在殿下来时,立刻放了李邦华!但老夫就怕他真是一粗莽武夫,只觉得朝廷亡国有日,而浑然不再顾昔日君臣之体面!”

    吴麟征笑了笑道:“阁老说的是。他吴三桂如果真有将来夺取天下、称帝为王之野心,就应该知道礼教大义是不能坏的,一旦坏了,也是坏的他自己的根基!”

    在范景文与吴麟征言语时,朱慈烺已经看见李若琏从宁远城门处回来,言道:“殿下,他们已经知道了。”

    朱慈烺点首,道:“那就继续等着!”

    “是!”

    ……

    吴三桂这里没多久就也得知了朱慈烺已到宁远城的消息,且顿时就吃了一惊:“殿下真的还是来了?!”

    “卑职不敢欺瞒大帅!”

    杨坤说着就把朱慈烺的监国手诏递了来:“有刚下的手诏为证!”

    “没想到他真的来了。”

    吴三桂没有去看手诏,他已经相信这个事实,且不由自主地喃喃念了一句。

    紧接着,吴三桂就突然笑了起来:“他这样做倒是让本帅颇有些敬畏起来!”

    “这样一来,的确倒也怠慢不得了。”

    吴三桂身边的三大谋士之一,大明原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以后策谋吴三桂反清的主要参与者方玉琛这时说了一句,也跟着苦笑道:“真正是有胆略!”

    “这么说来,李邦华得放了。”

    黎玉田道。

    吴三桂点首,且道:“岂止是放了,本帅还得亲自出城认罪,还得想办法让这位监国太子满意,让其高高兴兴离开才好!”

    说着,吴三桂就对黎玉田吩咐说:“还请抚院亲自去放李邦华,代鄙人向他赔罪!”

    接着,吴三桂又对部将杨坤吩咐说:“开城门,清道,换朝服,本帅要亲自去见殿下!”

    大约半个时辰后。

    宁远城城门洞开。

    大批吴三桂麾下亲信家丁策马出来,驱赶走了宁远城附近的流民,且把道路清理了出来,然后列在了城门周围。

    随即,还有民夫被在吴三桂麾下家丁指挥着将一袋袋黄土倒在了城洞周围的雪地上。

    没多久,吴三桂和辽东经略李邦华、辽东巡抚黎玉田等一起出了宁远城,且朝朱慈烺所在帐篷走来。

    一到朱慈烺面前,吴三桂就特地面露惶恐,向朱慈烺直接跪了下来:“臣宁远总兵吴三桂不知殿下大驾莅临边城宁远,有失远迎,特来请罪!”

    虽然吴三桂手握曾在宁远击退清军大部队的精锐家丁三千,算是如今大明各边镇中最有实力的边镇;而朱慈烺是一个已无多少兵卒且正处于危急存亡之际的监国太子;但只要吴三桂还在意如今还是天下普世价值观的忠孝仁义,还当自己是大明臣子而认同朱家之正统,那就只能在朱慈烺面前表现出一个臣子的本分,毕恭毕敬。

    朱慈烺也就只靠着一个正统身份,大方地受了吴三桂的跪礼,且刻意没有急着喊平身,而让吴三桂这个手握重兵的枭雄在自己面前多跪了一会儿,且在过了好一会儿后才道:“平身吧,吴卿乃守边干臣,不必多礼。”

    “谢殿下开恩。”

    吴三桂起身回了一句。

    朱慈烺则继续说道:“孤本意是来慰问将军,且特地先派了李爱卿先来,可为何将军要将李爱卿捆绑了起来?敢问李爱卿犯了何罪,即便真的犯了罪,又为何是将军来惩处?这大明到底是将军说了算,还是王法说了算?将军是否还是大明的臣子?若不是大明的臣子,大可现在就把孤也绑了!”

    吴三桂听后故作惶恐不安地解释说:“殿下容禀!李部堂来宁远时,臣正在外面巡视,并不城中情况。后来才得知,是因李部堂来宁远时,有城中兵丁闹饷所致。”

    “殿下不知,辽东上下官兵缺饷严重,许多将士颇为不满,已致哗变多次。”

    “这次李部堂来,众人只以为他是来发饷的,结果不是,也就闹了起来,而产生了哗变,把李部堂绑了起来。有抚院与城中大小官将可以作证!臣回来后一得知此事,就先镇压了哗变士兵,且放了李部堂。还请殿下明鉴!”

    吴三桂说着就喝令道:“抬进来!”

    没多久,就有吴三桂麾下家丁将数颗人头用箱子抬了进来。

    而吴三桂则在这时候淡然地说:“殿下,这些就是哗变者之首级,请您过目!”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