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要做什么超导产品后。 很快。 在一座单独的厂房内,叶云明派人组建了一个新的制造部门。 提前采购了一批的机器设备过来,投资了八千多万,建立了一条全自动化的组装流水线。 这条流水线不需要用到一个人工,只需两三名工程师即可管理。 8月18日,这条超导电容生产线,开始了试运转,排除了一些故障和问题。 20日,超导电容生产线正式投入使用! 操控室内,站在监控屏幕前。 叶云明他们可以看到。 先是一个个小型的高强塑料方盒,出现在流水线的开头端。 然后激光加工设备,切割出一个个的标准卡槽。 再放入用于导电的片状超导线材。 接着是一片片薄如纸张的银色薄片,被插入在卡槽之上,密集码放了250层之多。 再用另一半的塑料盒,与之严丝合缝的拼合。再用激光加热缝隙,使之牢固粘合,只露出正负两片电极,以及一个小拇指粗的小孔。 然后送入零下190多度的低温加工舱内,通过预留小孔,给一块块的半成品超导电容,注入了液态氮气(N2),直至溢出,最后给小孔拧上一个塑料盖,使其内部完全密封。 如此! 组装流水线的末端,一块块比充电宝稍小的超导电容,就这么生产出来了,整个过程工序不多,非常简单。 但也有人感到不解,为什么要往超导电容内部,注入液氮,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 超导电容内部的超导材料,其超导临界温度是-73.5℃。 而液氮的沸点是-196.56 ℃,远低于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从而提供让其保持超导特性的环境温度。 但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这些超导电容,还得放置在一个温度较低的密封容器内,再提供一层外部低温环境,避免在常温环境下,因内部压力升高,导致超导电容外壳出现破裂损坏。 只是令人疑惑的地方又来了。 其实可用作制冷介质的物质非常多,远不止液氮这一种。 比如二氧化碳的升华温度是-78.5℃。 液态乙烷的沸点是-88.6 ℃。 液态乙烯的沸点是-103.7℃。 常用的氟利昂的沸点是-104℃。 液氧的沸点是-182.95 ℃。 以上物质的沸点,都在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之下,为什么不使用这些物质,作为制冷介质,偏偏选了温度有些过低的液氮?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为了安全性的考虑,乙烷、乙烯这些易燃物质肯定不能考虑,不然出了火灾事故,要承担非常大的责任。 二氧化碳理论上是最合适的制冷介质,但它没有液体形态,低于-78.5℃的温度下,会以固态方式存在,称之为干冰。 氟利昂安全且不易燃,作为常用的制冷介质,人类已经使用了上百年,但对臭氧层有破坏,不环保,也不能用。 液氧的话,在常温下,需要容器的耐压强度超过1.4MPa(等于14个标准大气压),才能安全使用,且一旦出现泄漏,即便液氧本身不燃烧,但会让其他可燃物变的易燃,安全隐患也不小。 唯独只有液氮,不仅不可燃,还能隔绝燃烧,市场上价格便宜,且在常温下,只需容器的耐压强度达到0.8MPa,就能安全使用,降低了对容器的制造要求。 综上分析。 虽说超导电容内的超导材料,根本不需要-196℃这么低的工作温度,但一番挑选比较后,只有液氮脱颖而出,成了最佳制冷介质,并留出了非常大的冗余量。 此外超导电容的内部,不导电的液氮还起到了介电绝缘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电容量。 总而言之。 第一款的超导材料产品——超导电容就此生产面世了。 经过一番讨论后,叶云明将其命名为“聚星电容”,这名字没有特别的含义,只是为了规避使用‘超导’二字,避免引发过大的反响。 那么,最重要也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来了,这款‘聚星电容’的表现到底如何?它能容纳多少的电量,会给人带来多大的惊喜? “开始测试吧!” 一间用于做通电测试的车间内,叶云明抱着手道。 “先施加50V的外部电压,给电容充电。” “充电开始,已充入了150F(法拉)的电量。” “加压到100V,继续充电。” “加压完成,充入电量增加到了200F。” “继续加压,一直加到450V左右。”叶云明道。 “老大,450V太夸张了,类似结构的传统电容,能加压到200V都不错了,虽然这是超导电容,但电压太大了,依然会出现击穿效应,造成内部短路的。”负责操作的曹博道。 “放心,它能承受的极限电压是500V左右,另外就算出现了击穿效应,超导电容也不会受到损伤,它内部的电阻是0,不产生热量,只会导致对外输出的电流增大,对外部电路具有一定破坏,顶多导致‘外伤’。”叶云明道。 “噢是我昏头了,超导材料内部是不产生任何热量的,击穿了也没关系,就是对外面的冲击有点大,故而同时击穿的层数也不能太多。”曹博恍然大悟,但依然小心翼翼的操作。 于是接下来。 200V 300V 400V 425V 450V 成功增加到了叶云明要求的外部电压数值。 好在没有出现一次击穿效应,聚星电容完美的扛住了压力。 而与之对应的充入电量,却没有明显增加,只有区区225F。 但按照电容的电能量计算公式E = 0.5 × C × V^2,其中C代表电量,V代表电压。 意味着此时这块聚星电容所蕴含的电能量,增加到了2278.1万焦耳之多。 相当于6328Wh的能量(1Wh=3600J)。 而一块聚星电容的整体重量是425g,一斤的份量都不到。 计算得出其能量密度为14889.4Wh/Kg。 如果再把电压提高个几伏,能量密度突破到1万5轻轻松松。 而看到这个数据后,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满脸的难以置信。 “可怕,这实在太可怕了。” 韦子轩喃喃的道:“接近1万5的能量密度啊,要知道普通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只有140~280Wh/Kg,半固态锂电池是290~380,纯固态锂电池能做到420~550,这岂不是说,就算目前最先进的纯固态锂电池实现量产了,其能量密度,也只有我们超导电容的三十分之一,要三十公斤重的纯固态锂电池,才比得上我们两块?” 曹博觉得自己在做梦,精神恍惚道:“太恐怖了,普通汽油的热值,是12.22Wh/kg的样子,我们这款超导电容的能量密度,超过了汽油的十分之一?是最普通锂电池的上百倍?” 余成亮也摇头道:“领先优势实在太大太遥远了,难怪老大说这款超导电容,会掀起新的能源革命,这简直是把旧能源的头骨盖都掀了,一旦曝光出去,国内那些总市值加起来超过10万亿的电池企业们,都要跟我们拼命!都想把我们生吞活剥,为了不被淘汰,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 赵俊杰则看向叶云明,问:“老大,怎么办,这款聚星电容,要继续推向市场么?还是先囤放起来,再想办法对其进行商业化利用?” “你们都不必担心,我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和安排。” 叶云明微微一笑道:“我知道怎么使用这款超导电容,才能带来利益最大化,避免树敌招灾……你们放一百个心,踏踏实实完成手头工作,该考虑的我都会提前考虑。” 这话让众人纷纷点头,感到了一股安心的力量,放下了多余的担忧,同时变的更加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