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

(╯3╰)谨以此文致以美丽至极的哈哈同志~(╯3╰)文案:愿为卿锦衣华裳,十里红妆!(╯3╰)谢谢r同志做的美丽封面~

作家 琉璃秀 分類 百合 | 47萬字 | 168章
第(63)章
    这太隆重了些吧?

    王福全宣读了圣旨后,把圣旨放到秋云山手上,秋云山引他去后堂休息,王福全颔首表示同意。

    路上却问:"我听闻秋小娘子受惊,身子可还安好?"

    秋云山一惊,果然为了女儿而来?恰到好处的露出了迟疑----那也是真的迟疑,因为三娘念叨芸娘恐怕有什么心事的时候越来越多了,"尚好,谢公公关心。"

    "秋小娘子往昔陪伴侯府小姐行走宫中,咱家与她有数面之缘,不知道县令可否请出来一聚。"

    秋云山知道这太监恐怕有什么话与芸娘说,忙道:"自然。"

    派人去后院请芸娘了。

    两人在前厅歇着喝茶,说一些风俗见闻土产之类的话题时,芸娘来了,王福全见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虽依稀保持着往昔水灵,到底大不如,暗叹是为贼人所累,也惋惜不已:这小娘子要入了宫,指不定多受宠……到底福分薄,没那个命。

    只是……念及匣子里的东西,他又有些犹豫,皇帝到底是挂心她的----想到这里,脸上的客气又多了两分:便是入不宫,保持一份客气还是必须的。

    芸娘施礼见过了王福全。王福全连忙请起,互相慰问了一番近况,王福全对她说了一些宽慰心安养的说话,又聊了一些京城近况,然后王福全看了一眼秋云山,秋云山就"想起"衙里还有一些事,得离座片刻,稍后就回来,还请王公公原谅,王福全自然许可了。

    秋云山一离开,王福全示意随身小太监捧上一小匣子,笑着对芸娘说,"皇上前些时日画一幅画,只是命学士所作诗词皆不合意,皇上说小娘子素来聪慧,做诗最有灵气,因此特意命咱家将画带了来,小娘子,请看……"他打开匣子从中取出一卷裱好的画卷,展开,却是一幅翠竹图,骨节清雅,俊逸楚臣,作画之人,颇有造诣。

    "小娘子,就让咱家jiāo了差吧。"王福全示意,有小太监捧上研磨好的上好徽墨和毛笔,竟似要她即时完成。芸娘低眉垂首,微微向王福全福身,"恭敬不如从命,那小女子献丑了。"

    王福全命人将画卷展开压住首尾放在了桌上,自己亲手取了毛笔沾了墨递与她,芸娘接过道谢,微微敛气,挽袖提笔书就:

    露洗铅米分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何地不相宜?

    写完放下笔,再次敛身,"小女子献丑了,公公毋见笑。"

    王福全忙避开,"小娘子才冠京华,那得这谦虚词?折煞咱家也。"

    皇帝喜欢舞文弄墨,他这做贴身太监的,自然也粗通一二,便是不粗通,也知晓人情的,这小娘子有此才气,便是不能入宫为妃,皇帝只怕以后也会大大的关照这家庭,有了皇帝的关照,这秋县令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王福全在平安县逗留了几日,便返程回京了。

    月余后,达京复命。

    皇帝看着诗,长叹一声,脸上竟露出了唏嘘难过的表情,王福全在旁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见状,轻声问:"皇上……可是不喜此诗?奴才……"奴才可返平安县让秋小娘子再做。

    皇帝将画卷缓缓合起来,轻声念道:"露洗铅米分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何地不相宜?是好诗,只是,太委屈了。我见不得----"

    "便是风雨相欺,露雾相欺,我依然保持本色不变,就好像那君子,没有一处不相宜的地方。"

    可是故作淡定的姿态里,却是满腹的心酸,"无处不相宜"不过聊以□□罢了。

    "是。"王福全低头,却明白,一句"见不得"怕是保证了秋家以后说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第45章

    剿匪之事似乎一箭三雕:断绝了皇帝的心、安抚了勇毅侯,剿了匪,以后她父亲在这里就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唯一损失的,只有她那不值钱的名节,可是相比起那些得益,几乎不算回事。

    本该是值得高兴的,因为她所谋所想,皆实现了。可是,芸娘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愁肠百结、思绪难安。这看在别人眼里,包括他父母,恐怕也以为是为名声所累吧?只有她自己知道不是,她早决定抛弃那些累身危害的东西,她所在乎的,不过……

    "芸娘,后不后悔认识我?"

    似乎含嘲带笑、说不出意味的轻呢在耳边魔咒一般的响起,连午夜梦回也不曾停歇:

    "芸娘,后不后悔认识我?如果你不曾认识我,你就不会落得如此境地,也就不会有今日名声堕地这般凄凉遭遇……"

    她每每想起,总禁不住潸然泪下、黯然神伤,她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要这么想?

    是因为她不愿意去北平府?还是因为她不知是出于一种怪异的自尊心或是一种"不能继续如此了"的直觉而拒绝她留下几个暗卫保证他们安全的提议?

    芸娘觉得心痛难当:如果不曾认识一个叫林祈云的郡主,她也许不会遭遇这许多,可是,不曾认识,又如何会有这许多欢喜忧愁?难道一点痛苦,就可以涵括所有的欢乐?在她的眼里,她就是这么一个人?

    好心痛,好心酸。

    所以她才会声嘶力竭的想告诉她:祈云,我没有。我不会。

    "我没有后悔认识你。"

    "我不会后悔认识你。"

    "我……"

    许许多多的说话,化为说不出的委屈、蕴在了欲滴的眼泪里,可是你看不到。

    皇帝的许多赏赐里,不乏名贵的布料,似乎专为女眷准备,也许是送与她的吧,只是她看着那些质地柔软、绣工jing美的绝好料子,却动不起半分心思,留下一匹想着做什么,其余全遣三娘处或让她自留或拿去与官眷们做jiāo情了。

    想着与自己做件外披吧,鲜美的颜色,正好当过年新衣,脑海浮现的却是祈云,裁剪也变成了她的尺寸,剪完方惊觉,勉qiáng做来却又恍恍惚惚,缝缝拆拆,到底不成衣,蕊儿说要替她缝制,她却又不愿假手于人,蕊儿问她是不是要送安阳郡主的(所以才要亲手缝),她顿时像心事被人猜透,满心都不自在起来,想着自己这般心情,如何能缝制新衣,到底束之高阁了----

    一如她不愿意再去猜想她到底如何想象她。

    时间便这般郁郁过去了。

    秋意稍稍深了一点,天气便似京城入冬时节般冷寒起来。芸娘有些不适这气候,人越发懒腻起来,三娘看她的眼神越发焦虑起来,她却提不起jing神来。

    平安县降落第一场薄霜的时候,京城来了书信,是周薇和严明月的遣人送来的,还有一些jing致玩物。

    周薇会写信,芸娘倒不意外,毕竟情分在那,又或是周成安遣意,只是严明月……倒教芸娘有种"雪中送炭"的感动了。周薇的信很长,好几页,从她离京后说起,宫里、京城、家里发生的事,都一一道来----由此看来,倒是有周成安示意的成分居多了,不然周薇不会提这些事,说这些,周成安是要她了解京城形势吗?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