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虽然在吃饭,但目光却一直关注着李雁回。 “嗯。吃!”,李雁回急忙夹了一大筷子白菘送入口中。 好难吃! 可李雁回不能说不吃。 这上房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脸的菜色,尤其是她老爹,瘦得袍子都有些晃荡了,脸色青白,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 就这小身板还考科举呢,怕是一场县试,李爹都撑不下来。 李雁回叹了一口气。 看样在帮助李爹克服紧张和恐惧之前,还得先将李爹养胖啊。 …… 第4章 全家总动员 既然全家都已经同意让李爹再考一次,那他们自然是不希望这一次也落空的。 因此,在吃完早饭后,全家人又一次汇集到了上房。漫长的冬日,也不适合出去做活,只有二伯父一大早的赶回到了县上,他昨天休假,今天假期结束了。 大伯娘拿着绣活、二伯娘拿着瓜子,还好心的分了小姑李灵芝一些、大伯依旧蹲在一角沉默不语、小叔紧跟着李爹、李奶奶和李爷爷坐在上首,李雁回坐在李奶奶的下首。 “雁回啊,你上次说的那个什么考棚……”,李爷爷咳了几声,抽了几口烟,然后问道。 李雁回见李爷爷问,知道重头戏来了,她急忙打起精神,“就是我们搭一个考棚,让爹爹住进去,逐渐习惯。只是,考棚是什么样的,还得问爹爹。” 她又没见过古代科举的考棚,她不知道什么样子,要怎么盖啊。这样子,只能问李爹了。 “爹,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李雁回一双美目转向了李爹,眼中闪着期盼的小星星。 “可以!”,李爹微微颌首。 坐为一个书生,画画也是基本功,至少……画个考棚还难不得他。 看到女儿那崇拜的小目光,李爹的胸膛挺了又挺。 “大伯,能否请你找几个相熟的木匠……”,李雁回又将星星眼转向了李家一直是隐形人的大伯。 李家大伯似乎没有想到这里面居然还有自己的事儿,他的手抖了一下,浑浊的目光看了李雁回良久,最后,才沉默的点了点头。 大伯娘就坐在大伯不远处的椅子上,见丈夫竟然同意去找相熟的木匠,激动得绣花针扎到手都不感觉到疼。三年了,丈夫终于又愿意接触和木工有关的事情了。 “还得麻烦大伯监工,务必要做得和爹爹画儿上的一模一样。”李雁回又给大伯找了个活。 这一回,李家大伯点头的速度明显比刚才快了。 “可是现在外面这么冷……”,李奶奶面色忧虑。 昨天还下小雪呢,这么冷的天,若真是在外面住上几天,非冻病了不可。 “在东屋吧!东屋没人,是有些凉,可是又比外面强多了。” 说话的是李雁回的小叔。 东屋预备给小叔做新房的。虽然家里还没有为小叔订下人家,但屋子是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因为平时也没人住,因此,一向是不怎么烧的。只有怕冻坏了房子,才偶尔会烧一下。因此,比较han冷,但比外面那是要强上很多了。 倒是一个很适合的地方。 毕竟二月的天气绝对不会比现在热到哪儿去,倒是和东屋的温度应该差不多。 只是一开始,不能直接就这么冷,还是得让老爹慢慢适应。 “所以每天还是要烧一次的……”,李雁回说。 “这交给我!我来烧!”,小叔为能抢到活而开心不已。 另外,老爹的营养问题也得重视起来。不过,这个话题不适合现在说。 唉……算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也要一件一件来。 第一件……就是先让老爹把考棚画出来。 众人领了活,就各忙各的去了。李灵芝和二伯娘又不知躲到哪个角落里去偷懒了。李爹则转身去了书房,所有人都在等他的这张画纸呢,他可耽误不得。 虽然,李爹也不知道这个监考棚能否帮助自己,但是……雁回说的对,总要最后试一试才甘心。 李爹在书房聚集会神的画考棚,李雁回也没闲着,她钻进了厨房。 早上的那顿饭,让李雁回终身难忘,偶尔吃一次可以,若是天天吃,李雁回只觉得眼前发黑。再加上她老爹瘦得那样,也需要营养。她得想想弄点什么吃的,给李家人改善一下伙食。 走进李家厨房,最先印入眼帘的就是两个传统的火灶,土灶上面有着很明显的烟熏火燎的痕迹,每个灶上都有一口大锅,盖着厚重的木制锅盖,还微微冒着热气。里面应该是温着的热水。 李雁回试着拿起锅盖,发现吸了水汽的木制锅盖沉得简直无法想像,她只好用推的,才勉强推开了一条缝。 这具身体真的需要锻炼了,一个锅盖就让她累得气喘吁吁的,简直就是个渣儿! 农村的大铁锅真的很深,借着水汽,李雁回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将锅盖推上,李雁回满厨房的找了起来。半缸杂粮、半袋黄豆、一小堆白菘、半盆杂粮馍馍、一小袋子干萝卜条、半串干辣椒、半缸大酱……调料也只有盐……油就只有一丁点儿荤油,真的是一丁点儿,只有手指甲盖那么大,在油罐里可怜巴巴的…… 而满屋唯一的ròu食就是一包用油纸包裹的小鱼干而已。 太穷了。 李雁回又叹了一口气。 一个农家若是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真的是千难万难,刮油吸髓一般。 李老爹五岁入私熟,每年的束就是得三两银子,再加上四季节礼、两寿礼,一年总共得六两银子。这些还没有算笔墨纸砚所耗的花费,而这些才是大头,如果上这些,李老爹一年得花费二十两银子。 而李老爹读了十三年,李家将近花费近三百两。 这对李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原本李家也是有近几百亩田地的殷实人家,可是为了供李老爹读书陆陆续续都卖了出去,现在就仅剩下几十亩薄田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家还咬着牙决定再让李老爹试一次,真的不容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古代如果底层的人想要改换门庭,那就唯有读书这一条路。这也是虽然供一个读书人很难,但每年的科举考试却还是有那么多han门学子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别想李家还能有什么好吃的了。 李雁回又翻找了半天,最后也没有再找到其它什么好东西。鸡蛋什么的,估计李奶奶早就已经锁在了厨柜里。最后,她决定做一碗萝卜黄豆小鱼干。 李雁回拿出两个粗瓷黑碗,又抓了一把萝卜干和一把黄豆分别放在两个碗里,从锅里舀了一瓢热水倒入两个碗中……她要泡一下萝卜干和黄豆。 将它们泡软,这样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