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妙点点头,“对,试试,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点豆腐要用盐卤,顾妙也不知道盐湖中的的水行不行,反正做得出来就吃豆腐,做不出来喝豆浆。 顾妙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想做豆腐的,这个天气做多也不容易坏,放在外面一晚上就是冻豆腐,晒一晒是豆gān,豆腐多好吃呀,豆子还便宜。 就算做不出来,一人一碗豆浆,也不làng费。 豆子泡一晚上,把泡好的豆子带到村头的磨盘那儿,刘伟湛已经主动地站在那里等着磨豆子了。 刘伟湛搓了搓手,他磨过麦子玉米,还脱过稻壳,不差豆子。 但刘伟湛万万没想到,就磨豆子的活,还有人跟他抢。 不提那群不懂事的亲兵,就连徐燕舟楚淮都站在这儿等着磨豆子。 顾妙抬起头道:“用不着这么多人,该gān嘛gān嘛去,平时谁推磨?” 陈阳刚要往前站了一步,背后突然多了好几束目光,他道:“……这几天没人推磨,天冷,一人推一会儿吧。” 顾妙无所谓谁推,只要把豆浆磨出来就行。 泡的鼓胀的huáng豆从孔漏里放进去,石磨挤压,把huáng豆压出泛白的豆汁,豆汁顺着勾缝一滴一滴地落到桶里。 顾妙在旁边都可以闻到豆子的清香。 等豆浆滤出豆渣,再煮开,点上卤水,如果成功的话,豆浆会凝成小块小块的豆腐花,再用模具压上几个时辰,豆腐就做好了。 有菜的时候也不馋豆腐,现在各家各户都没菜,能吃到豆腐,也挺好的。 顾妙想等豆腐做出来,家家都做豆腐吃,还有这么多人赶着磨豆浆,做豆腐还不快。 十斤豆子磨了两桶豆浆出来,顾妙用gān净的细棉布把豆浆滤两遍,再往温和细腻的豆浆里倒了水,等用大火把豆浆熬煮开。 煮好的豆浆慢慢放凉,然后一点一点加入卤水,随着勺子慢慢推动,豆浆一点点凝成豆花。 徐幼薇看的目瞪口呆,这就像煮盐时盐水里面慢慢出盐一样,豆浆里竟然出现豆花,也太神奇了。 顾妙从没做过这个,竟然真的成了。 豆花包在纱布里,把浆水滤出去,最后用一块大石头压上,顾妙揉揉手,这就差不多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 徐幼薇:“一定好吃,怎么可能不好吃!” 徐燕南也使劲点头,他已经无师自通了豆腐做法,煲汤炖肉,只要是嫂子做的,肯定好吃。 什么东西和肉放在一块,都好吃。 徐燕南吞吞口水,“嫂子,咱们什么时候吃豆腐啊?” 吃豆腐不急,要等压成型再说,顾妙在心里算了笔账,做水豆腐,十斤豆子能做二三十斤豆腐出来,吃豆腐比炖豆粒蒸豆饭好吃。 顾妙揉揉徐燕南的头,“压出来就能吃。” 做豆腐花样多,煎炸蒸炖,怎么吃都行。 顾妙第一次做豆腐,做的并不好,压出来的豆腐有点散,放进锅里,连一块完整的都看不见。 五花肉炖豆腐的样子虽然不好看,却是好吃的。 豆腐碎成小块,特别入味,一小口吃到嘴里,入口即化。 徐幼薇尝了一口就去给他们盛饭了,一人一碗饭一勺菜。 刘伟湛指明了要豆腐。 吃肉伤心,吃豆腐好,至少数不出有多少块。 徐幼薇就全给盛了豆腐。 刘伟湛顿了顿,也不用这么实在,“还是来两块肉吧。” 等到楚淮来盛饭,刘伟湛又偷偷看着,果然,徐幼薇多盛了一勺菜,那个碗都要盛不下了。 吃完饭刘伟湛就去找徐燕舟了,“盛饭得换个人,你妹妹总向着楚淮。” 怎么能这样,在军营里打饭的人都没这么偏心。 也怪军营里吃的不好,炒白菜,一点油水都没有,谁在乎多一口少一口。 到了这儿,刘伟湛才知道还能吃的这样好。 徐燕舟道:“你们不一样。” 刘伟湛是抓上来的,楚淮是自愿来的,楚淮可以吃饱,刘伟湛不行。 刘伟湛:“怎么不一样了,再说了,我可没跟你们动手。”而且也没把徐幼薇抓走。。 就因为被徐幼薇看上了,就能多吃点,那他也…… 徐燕舟没说哪里不一样,“给楚淮多又没少了你的,有什么不满意的。对了,明天随我去趟云城。” 刘伟湛去陇西这么长时间,也该回来了。 马上入十二月,西北风雪大,冬天并不好过,往年这个时候,徐燕舟会让人在城墙下搭棚施粥。 让刘伟湛出面,请城守开粮仓,煮粥布施。 然后每家送一斤炭,虽然不多,但是份心意。 徐燕舟说了做什么,刘伟湛没什么意见,为了百姓好,施粥就施粥。 他好奇别的,“你就不怕我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