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说是朱高煜今日里左一个造反右一个举事的,让朱棣心胸开阔了,也没觉着有什么。 只不过反应过来的他还是开始琢磨了,如果自己是皇帝,这事儿该怎么办。 可刚刚一想,就觉着头疼不已,这哪是人想的事啊。 而后陡然清醒了过来,自己琢磨这个干啥啊。 咱又不想造反,又不想当皇帝,这事犯得着让自己头疼吗。 随后一脸怪异的看向了朱高煜。 朱高煜自然也看出来了自己这番言论对两人的冲击。 不过,朱高煜又能怎么办呢? 为了招揽人才,自己难道不得戳破他们对于现实的期望吗? 只有对于现实不满了,同时在自己这里看到了美好未来的希望,这等“大才”才有投奔自己的可能啊。 不过眼下看起来,似乎有些矫枉过正,用力过猛了。 想到这里,朱高煜放缓语气,慢慢的说道。 “八股取士并不能说一无是处,至少在眼下这个阶段,大明是需要这样一个良政的,这是它的优点。” “最起码这个年月,我敢说不会再有任何一个方法比它对大明稳定的帮助更大了。” “洪武大帝如今坐在那位子上,看似大权在握、金口玉言,可大明的未来都压在他肩上,他自然得求稳。” “毕竟,治大国若烹小鲜,大风大浪固然爽利,可暴风骤雨之下,弄得国本动荡、风雨飘摇,难道就好了?” “只不过我身为天家子弟,既要放眼将来,也不能忽视现在,仔细斟酌,方才能有济世良方。” “只有把眼下的问题看清楚、琢磨明白了,才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 “我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二位。” 说到此处,朱高煜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这些问题,其他人真就看不出来? 当然能看出来! 只不过不说而已。 如果自己不需要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其实自己也没必要干这些。 但谁让自己从生下来就决定了呢。 燕王长子这个身份,固然将来荣华富贵不会少,可中间承担的风险也不会少!? 这里面还有将来的责任呢? 既然享受了锦衣玉食,自然要为其分忧,而且说实在话前世的朱高煜也曾暗自惋惜这样一个极具风骨的汉家王朝,如今有了机会自然是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身为一位穿越到此间的幸运儿,自己真能容忍大明就成为最后一个汉家王朝,最后导致神州沦陷、民族浩劫? 既然如此,放手一搏,又有何妨? 朱元璋内心倒是对朱高煜的这番话暗赞了几声。 “这小子倒是也知道求稳,原本咱还以为是个一味只知道穷追猛打的小子来着。” “不过,这大孙子说的其实也没错,如果读书人学的不再是治国之道,那还有用吗?” “心中没有了苍生社稷,也不在学策论兵法,不想着保住汉家江山稳固,这不就是那清谈误国的腐儒吗?” “如果读书人,只是为了凑八股骈文一朝中举,穷经皓首十年,埋在故纸堆里咬文嚼字,那学出来后与国何用?” “到底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甭管后世怎么开脱,咱终究还是鲁莽了!” “自己设置这八股取仕以保公平公正,这本意倒是没错,可自己想的太过片面了!” “为国取士的科举、抡才大典,最终的目标乃是为朝廷选拔优秀的人才、干才、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