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亨

注意香港小亨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67,香港小亨主要描写了张少杰说:首先,我是一个作家!黄沾说:张少杰填词作曲也很有天赋。徐克说:他写的剧本本本经典,在香港导演圈子,张少杰的剧本永远是最抢手的。邵逸夫说:香港影视行业的未来,掌握在张少杰手中。李嘉诚...

分章完结39
    不过,随着时间发展,总会有越来越多《大唐双龙传》的读者,会愿意出钱买下实体书的!

    台湾市场,此时的武侠小说读者,大约有500万人。abcwxw.com

    可以说,《大唐双龙传》已经覆盖了五分之一的市场!这种惊人的市场占有率,在台湾书市,是从来也没有出现过的!

    金庸虽然经典,拥有千万名读者,但是他的书,却是靠20多年的人气积累。

    古龙虽然被誉为台湾武侠的旗帜,有些经典的老书,一版再版,发行量超过百万册也是有的。

    不过,古龙这几年新写的书,发行量却是只有两三万。虽然古龙有数百万的书迷,不少书迷甚至自称铁杆,但是古龙的新作品卖不好,也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除了《大唐》在本身的质量之外,万盛出版社的实力也是关键!

    万盛出版公司每集预付100万港币的天价,引进《大唐双龙传》台湾地区版权,自然是大力宣传。

    甚至为了做好宣传工作,万盛让旗下的老牌作者古龙在媒体上写稿称赞《大唐双龙传》。

    古龙看《大唐双龙传》最初仅仅是为了“不耻下问”,阅读《大唐》汲取一些灵感。

    不过在追读了几集之后,古龙却真的成了《大唐双龙传》的书迷!

    古龙一篇热情洋溢的广告文,称:“张少杰真奇才也,已经不可一日不读《大唐》!”

    不久后,古龙又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表示:“《大唐》融合历史、武侠、军事、地理等等各类要素,背景之雄浑,格局之大气,当位武侠小说之最!其中,充满玄学的武学描述,更将东方武侠的内涵韵味,推向了新的高潮!”

    还有一次,古龙居然说:“烟酒、美色都可以戒。但是书瘾难熬,每天最关心的事,就是打电话,问《大唐双龙传》的下一集有没有上市!”

    古龙都如此说了,其他的名家,自然也是纷纷更风,大肆称赞《大唐双龙传》,无数的台湾著名作家,都自称是《大唐双龙传》的书迷。

    这与香港书业,无数武侠作家批判张少杰的的现象,截然相反!

    果然,月亮总是外面的圆。

    本地的土产,总是比不过外面进口来的!

    四月初,台湾市场,《大唐双龙传》不是猛龙不过江。

    一朝发行,整个市场全面震动!

    上市首日,卖出4万多册。

    三天之内,发行量突破10万册!

    第一周,发行量既突破20万册......

    《大唐》第一集台湾版的定价60新台币,大致相当于15港元。

    因为要付给玉郎国际100万港元的固定分成。所以,万盛出版公司每集要卖到40万本以上才能够收回成本。

    虽然80年代初,武侠小说市场还是比较坚挺的,不过,一般的名家,一册图书,也就是卖个几万本。

    如果谁一册书能卖10万本的,在同行面前,头都要昂起来,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江湖地位如日中天!

    至少要卖40万本,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此时在《大唐双龙传》上投入的资源,已经万盛出版公司能够动用资源的极限。

    如果,《大唐双龙传》扑街了,万盛虽然不至于破产,但是也会元气大伤,沦为三流出版社!

    不过,一周之内狂卖20万本的销售成绩,已经让万盛松了口气,保守估计,1个月内卖掉40万本,收回成本问题不大!

    等到读过艰难的时期,后面时间《大唐双龙传》就将成为万盛出版公司未来几年的稳定饭票了!

    _______

    ps:感谢“霞飞双颊”慷慨打赏。

    

    第五十三章 关于电影

    更新时间2011-10-8 0:08:53  字数:3439

    台湾万盛公司那边出版佳绩,不但闹的台湾满城风云。

    事实上,消息反馈到香港,也在此引发了出版界、文化界震动。

    这年头,一心求名留青史的传统文人已经很少,当今小说界的那些作家们,本质与电影行业的演员、流行音乐行业的歌手没有区别。

    小说作家,主流的想法,还是崇拜发行量的!

    一个作家的发行量,仅仅是稍微的优秀,并不会被人尊敬反而招惹妒忌。但是如果一个作者的发行量逆天,登上别人不可能企及的高度,那么整个行业的舆论风向,将会从妒忌变成崇拜和仰视了!

    在商业社会,唯发行量为尊是出版行业的必然!

    在香港、台湾,这个资本主义盛行的地区。

    早在60年代,武侠小说盛行的时候小说家的地位,就是以发行量多寡排行了!

    金庸、古龙、梁羽生之所以被崇拜,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小说的发行量达到惊人的数字。

    现如今,《大唐双龙传》才短短几个月,就创下了港台两地出版佳绩——香港发行量15万册,台湾发行量超过20万册!

    也就是说,张少杰单册书的销售已经超过了35万本了!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书能卖的这么好,今后还会一版再版不断的重复出版发行。将来,张少杰的书,最高纪录将会是多少,已经没有人随便敢猜了!

    事实上,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把张少杰看成新锐作家了,也很少有人仅仅把张少杰的成功看成运气好了!

    运气好,解释不了《武侠与历史》上连载红了,《明报》上连载也广受欢迎,香港发行的实体书单册最高发行量超过15万册,台湾那边才短短的一星期时间发行量就突破了20万册!

    惊人的销售数字,已经明确显示出,张少杰就是传说中的实力派啊!

    已经有媒体在呐喊——“这不但是武侠小说行业的奇迹,更是华语出版行业的奇迹!”

    当然,内地的出版行业,被一些港台的媒体无视了。

    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之后,图书发行,虽然疯狂!黑格尔的哲学书,也能卖几百万册!随便什么三流诗人出版的诗歌,也能卖个几十万本!《三国演义》、《西游记》这类的传统古典小说,在这个年代,是能够销售数千万册的!

    但是,内地还是没有版权保护相关的意识。各大出版社,随意的把国内外的名家作品排版、印刷、出版。

    这个年代,国内的一些作家,出版一本书也许还能够领取几百元的稿费。而海外的作品,被翻译过来,国内的出版商是不会给原作者半点稿酬的!

    相对于内地出版界混乱的环境而言,港台出版市场,才是此时华语通俗小说的主要市场。因为,这个市场会按照版权法律,支付给作者稿酬。

    万盛那边传来出版佳绩,张少杰也就松了口气。

    因为,台湾万盛公司那边每出版一集,张少杰可以稳定拿到50万港元的版税。

    如果,万盛出版的第一集就巨亏了,想必后面的合作,也就会无疾而终。张少杰可不想失去这么疯狂赚钱的“金饭碗”。

    因为台湾发行的《大唐》第一集,还算顺利。所以,万盛已经将这一集出版的100万港元固定分成费用,打到了玉郎国际公司的账户上。黄玉郎与张少杰合作愉快,又一次五五分账,各自瓜分50万港元。

    因为有这么一大笔进账,所以张少杰的财务状况空前好转!

    此时,张少杰银行存款有55万港元,另有100万元的“汉美企业”的证券资产。

    刚买的81平米的住房单元市价已升到50万港元!

    如此算来,张少杰也算是一名百万富豪了!

    财富不断的增长,让张少杰开始有点野心勃**来。

    在81年温瑞安没来香港之前,张少杰可以凭借着《大唐双龙传》可以稳坐香港第一畅销作家的宝座。

    港漫方面,垄断香港漫画业的黄玉郎和张少杰正是关系密切。而未来的漫画巨头马荣成,在张少杰有意的拉拢下,越发的对张少杰有好感。如果马荣成的合同到期,张少杰吆喝一声,马荣成多半会投靠张少杰的!

    以小说作为基础,进一步向整个娱乐、acg等等各种和文化相关产业发展,弘扬中国文化、发展香港的文化影响力,这是张少杰的理想。

    现在,除了小说、漫画等等文化产业的基础、边缘地带,张少杰已经涉足。

    更核心,更具市场的影视行业,张少杰却是苦无半点的影响力。

    电视行业,那是需要有电视台作为基础的。香港从事电视行业的,能赚钱的只有tvb,其他的电视台多半是亏损连连,每年超过几千万几亿元的亏损,让大多数的电视台纷纷破产解体,形成tvb一统天下的格局。

    现在让张少杰每年亏几个亿,他是亏不起的。

    如果和tvb合作,张少杰没有自信能够竞争得过邵逸夫,夺取tvb的控股权。没有希望夺取话语权的公司,张少杰是不会参与进去的。

    所以,电视产业,张少杰暂时只能放弃。

    电影?!

    张少杰眉头跳动!

    张少杰知道,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充满向往。

    这倒不是是张少杰对于电影行业多么的熟悉。

    事实上,张少杰虽然在金庸那里学会了影视编剧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电影制作,张少杰是一概不知。

    但是不影响他对于8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欣赏!

    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的年代。虽然,在后来好莱坞大片冲垮了香港电影市场。

    但是,在8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的成就和创新能力,却是举世瞩目的!

    比如说,《最佳拍档》系列,开辟了喜剧特工题材。

    《僵尸先生》创造出中国式僵尸形象,后来很多华人,一想到僵尸,就不免联想到穿着清朝官服、一蹦一跳的中国式僵尸。

    《英雄本色》不仅仅是捧红了周润发,更创造了都市英雄题材,找到了枪战电影最具美感的拍摄手法。这种充满艺术味道的枪战,后来广被好莱坞电影导演借鉴、学习。

    《赌神传说》让赌片大行其道。

    《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系列等等电影开辟的新武侠时代,为后来中国武侠电影找到了最佳的模式。

    就连在香港本地票房很扑街的实验性质电影《东方三侠》,其实,已经和后来好莱坞的那些大制作超级英雄片《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钢铁侠》、《蝙蝠侠》、《神奇四侠》、《超人》的风格极其接近。

    要知道,在后来的好莱坞,除了少数的大片之外,银屏上的主流,已经是漫画界的超级英雄们了。

    尤其是在21世纪初的好莱坞,几乎已经超级英雄们的战场。每年北美的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至少有一半是超级英雄题材。

    可惜,《东方三侠》这部都市武侠的实验作,尽管口碑很好,但是因为票房扑街,让香港电影没有继续在这个题材上挖掘潜力,失去了打造香港版的超级英雄电影的机遇。

    正是因为香港电影行业在80年代有太多的辉煌,也有太多的遗憾,所以张少杰才迫切想要参与这个行业。

    既然决定涉足电影,那么迟涉足不如早涉足。

    因为此时的香港电影圈子,仅仅是老牌的邵氏兄弟、嘉禾两家在争霸。

    不过,邵氏兄弟公司随着掌门人邵逸夫将精力投入到电视行业,在电影行业的投资,就开始不断减少。

    而嘉禾公司,虽然曾经因为与李小龙合作,如日中天。不过,随着李小龙的时代结束,嘉禾公司的霸主地位也开始动摇。

    事实上,80年代香港电影界的火爆,是建立在众多小公司的基础上。

    因为,电影市场的景气。很多的嘉禾、邵氏等等大公司的导演、演员纷纷自主创业,小规模电影公司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这些小公司,很多都是业内资深的导演、演员创立,对于市场的了解,比商人更甚一筹。这些小公司更具备活力和敢闯敢拼精神,使得8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才显得生机勃勃,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一些娱乐产业之外的资本,也不断投资电影业,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活力。

    比如说,后来的新艺城,就是因为获得商人雷觉坤默默支持,茁壮成长起来的。

    雷觉坤不靠电影这点利润赚钱,反而像是一名宽厚的大财主一般,支持许多导演的梦想。

    因此,雷觉坤给予了公司中一些导演们很大的自主权,大多数扑街导演们,都是因为新艺城给机会,让他们“咸鱼翻身”。

    香港后来,重量级的导演,绝大多数都是新艺城培养出来。

    由此可见,一个行业,有一名真正关心行业发展的大老板支持,是一个多大的幸事。

    后来90年代初,新艺城尽管如日中天,但是内部矛盾激化。加上,幕后老板雷觉坤身体状况堪忧,公司就在最辉煌时期解散,解体后,公司拥有的电影版权纷纷拍卖,获得版权分红收益,大多是分给了新艺城的老员工们。

    香港电影80年代至92年之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本上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在新艺城解体之后,香港电影市场,却开始每况愈下,一年如不一年!

    到90年代中期,除了能够保障票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