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一点明光很突兀,也很醒目。 朱棣只是看了眼,便闷头带人,不管不顾的,朝着那里冲锋过去。 马车组成的圆圈内。 眺望敌军营地所发生的一切,当朱棣往回跑后,朱桢连忙从马车上跳下来。 命令道。 “一排就绪,二排准备!” 在马车沿,数百楚王府士卒端着枪,望着车阵外面凝神以待。 轰隆隆…… 千骑兵从留下的缺口而入,当最后一个人进入范围后,有士卒在第一时间用车厢把缺口堵上。 朱棣找到朱桢,问道。 “如何?” 望着前方,汇聚过来的数千敌军,朱桢无声的摇了摇头。 领着本部数千人马的蒙元将领,见到前方被马车阻挡,在平原上非常怪异。 他犹豫了一下,但一想到斩杀朱棣后的巨大功劳,最终还是下令道。 “杀!” 数千蒙元骑兵开始朝着马车冲锋。 见到这一幕的朱桢暗道,看来白天并没有把对方打疼! 当然,也有可能对面不知道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在蒙元骑兵的箭矢范围外,但却在燧发枪的射程内,终于,朱桢放开声音大喊。 “一排放!二排就绪!三排准备!” 一声声鞭炮似的爆炸,在逐渐惊愕的朱棣周围响起。 随后在浓烟笼罩之前,他见到了对面,冲锋的敌人割麦子似倒下的一幕。 而接下来,只听见朱桢机械式的,一声声令下。 楚王府的兵卒,分作三部分。 都一丝不苟的遵循着号令。 一部分士兵开完枪立马退下,随后忙不迭的清理枪管,装填火药。 而第二部分则快速无缝衔接,最后换成第三部分士卒严阵以待。 这样的作战方式,简直是让朱棣这个戎马十数年的人,都有些开了眼。 甚至是说瞠目结舌也不为过。 这仗还能这样打的? 看着楚王府士卒一板一眼,开枪、清理火枪、装填火药、再开枪,一气呵成。 不禁让朱棣感慨。 如果以后打仗都像这样,还有多少武将冲锋陷阵的必要? 麻木中,朱棣耳边响起大喝。 “停止射击!” 周围立马安静下来。 顾不得许多,回过神的朱棣立马趴在马车上,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 见许久没有声响,有些不敢置信。 甚至直接跳了出去,越过浓雾。 一片横尸遍野的景象,便直接映入他的眼帘。 朱棣张大嘴。 片刻后他连忙原路返回,到神色如常的朱振身边。 激动得手不停地搓动,语气有些颤抖。 “老六啊!” “敌人骑兵,少部分逃走外,全部倒下了!” “以往我军也有火枪营,可为什么没有像现在这样,打得敌人没有还手之力呢?” 朱振先是看了眼手下士兵们,都在认真的整理自己的装备。 比如检查火药弹丸,以及维护火枪等等。 最后才扭头看向跟在自己身边的朱棣。 出声解释道。 “当然是因为燧发枪要比火绳枪操作步骤简略一些,以及射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闻言,朱棣若有所思。 仔细一想,可不是少了一个点火的步骤吗? 而且他还发现,朱桢的火枪兵,从开枪频率来看,比使用火绳枪的大明士卒,要快上接近两倍! 这还只是一千人。 如果一万数万,甚至数十万呢? 岂不是整个天下,大明就都将再难有敌手? 朱棣把这些想法问了出来,而朱桢回答道。 “想法很好,可四哥也得考虑成本啊!” 指着眼前的楚王府火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