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风有些害怕地望了一眼李智,“将军,我的手下损失太重了。” “不要跟我说这些,过校尉,”李智冷冷地道:“此战关乎我常胜营生存,即便是你斥候死完了,战后我也会给你更多的斥候,我要的东西越详细越好,你现在给我的是什么,难道你还要调查统计司来教你如何收集有效的情报么?难道你的斥候们没有在调查统计司接受过培训么?” 过山风冷汗直流,“是,大人,末将知错了,末将马上便去办。” 赶走了过山风,李智摇摇头,大战来临,自己还是有些紧张了,过山风和他的斥候其实这些天干得不错,至少让完颜不鲁的斥候们无法接近到抚远要塞下,这对于只有几百个部下的过山风来说,已颇是难得了。李智甚至知道,过山风的心腹兄弟李二麻子在前天也已阵亡了。 心里乱得很,他决定出去走走,看看战前的准备状况。 卫堡早已修好,抚远要塞的坚固较之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此次,李智不准备单纯守城,前期,他准备要出城依托城池而战,尽量拖延对手直接进攻城墙的时间,对手此次准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一旦直接攻城,便会对要塞造成极大的破坏。 王启年正指挥着部下在两座卫堡前挖壕沟,深达数米的壕沟是抚远的第一条防线,壕沟后约数米处,是一道胸墙,此时也已筑了一大半,而在胸墙的背后,每隔十数米,便是一道这样的矮墙,墙与墙之间,留有数米的通道,这是方便自己的部队出击时使用,同时,在防守时,这些通道也将直接通向地狱。每一条通道至少有两架八牛弩瞄准,李智能想象到,当完颜不鲁突破了前面的防守,从通道蜂涌而入的时候,八牛弩这种恐怖的武器将会将这些通道里涌来的敌人串糖葫芦一般串起来。 “快点挖,再挖得深一些,宽一些,想要让自己活得更长,让敌人死得更多,便再加把劲。”王启年挥舞着手里的长刀,大声吼道。 另一边,冯国的部属似乎再与王启年较着劲,两边都在拼命地挖沟,再将挖出的土运到后边,建筑胸墙。可惜没有足够的石料,不然将这些胸墙包上石头,抗打击的能力会更好一些,李智遗憾地想道。 城里,匠师营正在拼尽全力地打造一些远程杀伤武器,现在投石车,蝎子炮已有了上百架,原有的战车已修复了部分,加上新造的战车,也已有了近三百辆。抚远要塞里所有的人都被动员了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力的工作,便连小孩子也拿着一柄锤子,蹲在街上用心地敲打着石块,尽量地将石块敲成圆形,以便投石车和蝎子炮使用。 在城里转了一圈,李智满意地回到参将府,杨一刀匆匆地跑到跟前,递给李智一份刚刚发来的公文,拆开看后,李智脸上露出了笑容,萧远山同意了这份计划,奔袭上林里将由副将吕大临全权指挥,这让李智放了一些心,吕大临是员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将,有他坐阵指挥,胜算增加不少。看来萧远山也是下定决心了。威远,定远那边戴彻也开始了配合,集结军队,作出一副要出城野战的架式。现在,就等着完颜不鲁来了。 来吧,完颜不鲁,来流血吧,我等着你,只是不知道你有多少血可以流在抚无要塞下。 悠长的号角声再次响起在抚远要塞之外,篮天碧云青草,塞外的景色依旧宜人,可惜在青青草原之上,不是游荡着悠闲的牛羊,高歌的牧人,而是金戈铁马,滚滚铁流。肃杀的气息让天地为之失色,战争再次光临。 这是两个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是两种文明之间殊死的较量,除非一方倒下,才会停止。李智站在要塞顶上,看着十里开外草原联军的营寨,脸色严峻,时隔一月,再次看到了完颜不鲁的军旗。不过这一次双方都是摆开了阵仗,要堂堂正正地交锋了。 三万人马,其中两万骑兵,一万部卒,涉及十余个草原部落,从要塞顶上看过去,依稀可见营塞内大型攻城器械林立,看来完颜不鲁是下了大本钱,铁了心要拿下抚远了。李智捏捏拳头,来吧,让我见识一下草原上的雄鹰是如何折翼在我抚远要塞下的。 今天肯定是不会有战斗了,刚刚扎下营寨的完颜不鲁需要探清抚远的布署,士卒也需要修整,明天,战争将会正式展开。眼前那片空荡荡的草地将会被尸体填满,血将再次染红这片土地。 “王启年!” “末将在!” “由你部出城作战,在胸墙后列队迎敌,作为本部最前沿的作战部队,你能顶住吗?”李智厉声问道。王启年部老卒最多,整支部队都上过战场,见过血,与蛮族有过正面作战的经验,因此,最为艰巨的任务李智交给了他。 “将军放心,我左翼就算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决不会将阵地丢给敌人。”王启年大声道,同时得意地看了一眼冯国与姜奎,这首战迎敌的任务又落到了他的头上。 “冯国,你右翼守主城,同时远程武器要给予王启年部有力支援,同时在王部需要替换作战时随时顶上。” 冯国站起抱拳,“末将遵令。” “姜奎!你的骑翼待命,随时准备发动对攻城之敌的反冲锋,以减轻王部压力。” “末将明白。” 李智森严地扫了手下大将一眼,“各位,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很可能是我们有生以来最难过的一段时间,但再难过也不会有选锋营守城时那么坚难,这一次敌人作了大量的准备,但我们何尝不是一直再准备这次战斗,这是关乎我们生死存亡的一场大战,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坚持到最后,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常胜营万胜!”众将同时起立高呼。 “将军,我呢?”下边一个声音小心地提醒李智,却是个子最大的过山风。